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肚f子·內(nèi)篇·大宗師第六》 在個人道德修養(yǎng)上,老子曾言:“吾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鼻f子心中也有“人生寶”,即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 南懷瑾先生對我們說,“以刑為體,以禮為翼”,這兩句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光是自己管理得很嚴重是不夠的,必須要了解“禮”的精神。即一個人做到隨時隨地地沒有雜念,沒有惡念,沒有妄念,無論何時何地都抱著虔誠恭敬的態(tài)度,待人接物,不管做什么,都對自己很嚴謹,慎獨自敬,自尊自重。 看起來他好像在想什么東西一樣,但實際上沒有想,因為他隨時在入定的狀態(tài)。人的心境做到了永遠在定中,在清靜無為的狀態(tài)上,根本不需要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像刑法一樣來管理這個念頭。所以,光是“以刑為體”還不夠,還必須“以禮為翼”,以真正的定慧精神輔助自己,然后學會處世之道。 孟子說:“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币馑际钦f,一件東西用秤稱過,才知道它的輕重,用尺量過,才知道它的長短。世間萬物,也都是這個樣子,要經(jīng)過某些標準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一個人的心理更應該如此,經(jīng)常反省衡量,才能認識自己,改善自己。 南懷瑾先生作為一位國學大師,其自身的修養(yǎng)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他仍然堅持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他認為,如果我們不及時反省,就會犯錯誤,而心理反省對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就像秤與尺在權(quán)衡上所占的分量一樣重要,所以,檢討了自己的行為,多加反省,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合乎道德的標準。如不反省,就無法知道自己的思想、心理行為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過,有哪些地方需要發(fā)揚光大。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倍粋€人的內(nèi)心最需要權(quán)衡度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和改善自己!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qū)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nèi)容轉(zhuǎn)發(fā)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