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電影《黎明的承諾》(Promise at Dawn)改編自法國文學巨擘羅曼·加里1960年出版的自傳小說《我答應》,而《我答應》也是全法國中學生指定重點讀物,書里描述羅曼·加里成為法國文學巨擘的傳奇故事,他與母親之間至情至性的動人回憶,一部橫跨二十世紀的史詩鉅作、喜淚交織的親情暖心電影。豆瓣評分8.3分。 影片自始至終貫穿一條愛的線索,生動的講述了羅曼·加里在母親不斷的鼓勵下成長的事,最終,羅曼家里完成了母親要求他做的事,一共寫了34部小說,其中2次獲得龔古爾最高文學獎,他還是法國外交家、戰(zhàn)斗英雄榮獲過解放勛章。 影片的結(jié)尾處,羅曼得知媽媽在三年前已經(jīng)去世,并在臨終前爭分奪秒為他寫下了250封信難過地說:“媽媽要求的事我都做到了,可是她都沒有看見,那有什么意義?” 羅曼·加里希望母親看到,他完成了承諾,表達摯愛媽媽的一片心。同時這句話引入我們更深一層的考慮:媽媽至死不渝地鼓勵他堅持去完成自己的許諾,是希望他在習慣力量的牽引下,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由此我們看到,媽媽真正想要的是這顆期望的種子生根、開花,結(jié)果。 對于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是從母愛的羈絆這個角度去理解,認為這部影片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擺脫母親的控制”。我卻從這部影片里看出了在孩子心里播種一顆期望的種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一,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孩子的期望會產(chǎn)生強大動力
這個實驗可以理解為,施教者對受教育者充滿信心和愛,讓孩子對自己的了解,從他們那里得到,因為這些對孩子有影響的人,對孩子的看法和態(tài)度,就像鏡子一樣,折射著他們的形象。 他們認為孩子有能力,并信任孩子,那么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由此產(chǎn)生強大的動力,激勵著自己建立起自尊,充滿熱情為做的更好而努力。 《童年的許諾》這部電影中,羅曼的媽媽帶著羅曼遷居到法國,媽媽靠賣帽子辛辛苦苦的工作,但媽媽沒有沮喪和抱怨。 漫天大雪,寒冷無比的冬天,預示著生活的艱難和人情的寒冷,媽媽緊緊抱著羅曼鼓勵他:“孩子,生活的艱難是暫時的,媽媽知道你將來一定是有名的法國外交官,像雨果一樣的作家,也是大英雄。我們會好起來。”媽媽的話,像溫暖春天里的雨露滋潤者羅曼的心。 他們回到家中被惡毒的鄰居誣陷為“小偷” “走私”,媽媽強硬的要找出壞鄰居。他拉過兒子,對那些歧視他們的鄰居說:“這是我的兒子,他一定會成為法國的外交官和著名作家,還會是一名將軍?!?/p> 那些目光短淺的俗人只是惡毒的嘲笑和冷言冷語,看到這一幕,羅曼的心像針刺一樣痛,他第一次踢倒凳子,摔掉桌子上的東西,發(fā)誓要實現(xiàn)媽媽說的諾言,為媽媽和自己爭一口氣。由此羅曼開始了實現(xiàn)許諾的步伐。 給孩子肯定和期望,讓孩子的行動有了明確的方向,這種力量是強大和驚人的??墒窃诂F(xiàn)實教育中,許多人卻沒有看到這個教育的內(nèi)核,更體會不到孩子們內(nèi)心的渴望。 二,皮格馬利翁的啟示:不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渴望,給予孩子肯定和期望,則無法激活孩子的積極動力
教和養(yǎng)都需要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心里,種上期望的種子,讓孩子有前進的目標和行動的方向。但許多人是做得不夠的。 1,差異化對待的孩子 生活中存在差異化對待孩子,出現(xiàn)學習好的孩子越能得到重視,學習差的孩子越被忽視的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 在學校,差異化對待孩子現(xiàn)象是嚴重的。就說課堂提問這個話題,一節(jié)課,40分鐘,好的學生上課被提問得多,他們總能得到鍛煉和指導的機會,還會得到老師多次的鼓勵和表揚。 而那些差一點的學生,有些簡單的問題,也想回答,但是總被認為答不好,不給孩子回答的機會,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慢慢干脆不舉手了,所以課堂上總是好學生在講,差學生在聽。 《童年的許諾》中,我們看到羅曼的媽媽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媽媽在周圍環(huán)境惡劣,對孩子成長不利,對自己孩子有不好的差異化對待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帶著孩子離開了這個地方。就如孟母三遷那樣,為孩子選擇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切都為了孩子的成長。 她告訴孩子:“我發(fā)誓你一定得到最好的教育,你是最棒的,一定會成為外交家,一定會成為像雨果一樣的作家,也會成為大將軍?!蓖饨患?、作家和將軍,這都是明確的期望。我們看到羅曼聽媽媽的話之后,眼睛充滿自信。 差異化對待會導致有些有天賦但可能起步晚的孩子,一開始被定義為差生,再經(jīng)過差異化對待后,他就會自我產(chǎn)生懷疑和否定,甚至破罐破摔。 2,孩子得不到渴望的鼓勵和表揚 許多家長總是不斷的抱怨孩子:你沒有學習的動力,沒有對一件事情追求的熱情,怎么能成功。然而家長本身往往忽視了,給孩子播種期望的種子,忘了教會孩子如何去學會,為了未來的期望而努力。不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目標,又怎么能有動力和熱情? 回到家,父母也以工作忙為借口,很少過問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最關(guān)心的是看成績,好像成績就代表了孩子的一切,從不知道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期望來鼓勵孩子。 有些家長有時候真的很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甚至于習慣“打擊式”教育孩子。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還有父不夸子德的說法。 老戲骨李誠儒在《我不是明星》節(jié)目組對他采訪的時候,問起李誠儒對兒子的過往評價時,他直接說:“你(兒子)沒有本事,你有什么可讓我夸的呢?你現(xiàn)在人模狗樣還不是父母給的嘛,不要把話說得那么大,把詞藻用得那么美麗?!?/p> 從視頻上看,他兒子聽到爸爸說的話內(nèi)心是失望難過,卻不得不掩示,都讓人看了心疼孩子。 在《我不是明星》節(jié)目上,李誠儒還采用“打擊法”來鼓勵孩子戰(zhàn)勝別的選手, 他說: “如果連這幾個都戰(zhàn)勝不了,那以后就別唱了,那條路就是走不通的?!?/p> 也許孩子還有信心戰(zhàn)勝別人,但被父親武斷地這么一打擊, 自信全無, 結(jié)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打擊教育法”不能讓孩子更勇敢, 只能讓孩子更退縮。
羅曼的媽媽對教育和心理學非常懂得運用,她能在孩子前進的每一步,用這個特殊的教育方法鼓勵和表揚孩子,使孩子堅定不移地為實現(xiàn)許諾不懈的努力著。 3,孩子的心里如果沒有播下期望的種子,就沒有明確目標 羅曼的媽媽一直都把對兒子的期望明確的告訴兒子,讓兒子把這個期望記在心里,并不斷地努力去實現(xiàn)它。 羅曼要去繼續(xù)讀學士學位了,列車就要啟動了,媽媽突然沖上車,抓住兒子的手,注視著兒子的眼睛,滿懷期望的說:“你要堅持寫作,它會讓你增加信心,更好的了解自己。” 羅曼牢牢地記住了媽媽的話,別人玩耍的時候,自己在桌前奮筆疾書;第二次大戰(zhàn)開始了,羅曼入伍在“自由法國力量”,參加了對敵的戰(zhàn)斗,別人睡覺他寫到凌晨。就這樣,靠著刻苦的努力,他開始漸漸嶄露頭角。 而在現(xiàn)實教育中,許多家長和老師不夠重視表達對孩子的一種愿望。孩子只是覺得自己就是為作業(yè)而生的。每天,爸媽對孩子最多的交流就是“作業(yè)做完了嗎?快做作業(yè)去!”他們心里空的沙漠一片,又被催作業(yè)、逼作業(yè)和做作業(yè)搞得煩躁不堪,必然缺乏動力和熱情。 我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剛到學校工作時,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孩子都上中學了,依然不懂為了什么而學習,孩子們還分成幫派,上課坐著聽課,也不知道聽沒聽進去,下課就是起哄打架,沒有理想,沒有自己的成長方向。 魏老師決定改變這個現(xiàn)狀,他想了個辦法,挨個給孩子看手相,他給每個孩子看完都明確的告訴他,你將來是干什么的。比如:有的是局長,有的是公司老板,有的是校長等,孩子們都信以為真。他告訴孩子:“你們現(xiàn)在每天都要為將來的職位努力?!庇眠@種方法給每位孩子種下了希望,從那以后孩子們都變了,默默都在為老師給他們訂的目標努力著,愿意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認真聽課了。 魏老師的做法與羅曼的媽媽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他們都知道教育的內(nèi)核秘密就是:在孩子的心里種上期望的種子,這種子能促使孩子成長的動力和熱情。 03,用好皮格馬利翁原理:抓住教育的本質(zhì),做一個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好家長,好老師家是一付重擔,也是一份責任,家長擔負著讓家人幸福和快樂的重擔和責任。學校是孩子的天地和樂園,孩子在此快樂成長。這兩個地方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 1,做孩子喜歡和信任的家長、老師 給孩子種期望的種子,我們自己得成為讓孩子敬佩的,值得信任的人,才能影響到孩子。羅曼的媽媽就是一個生活上努力奮斗,在困難面前剛強有力的人。 她的服裝設計工作,被有錢的闊太太不付錢而破產(chǎn)了,他們身上分文沒有,她帶著兒子去討賬,羅曼看到媽媽沒有向那賴賬的所謂有錢的闊太太祈求,當他們被人家趕出門,她還在鼓勵兒子:“我們會好的,別怕!” 媽媽從不叫苦,沒干過酒店旅館工作,就一邊學一邊干,給酒店買菜暈倒在地上,羅曼才知道媽媽患上糖尿病都兩年了,但從沒聽媽媽說起過。媽媽的所做的一切都讓兒子心疼,又讓兒子敬佩,這是孩子信任的基礎。 美國佛羅里達州,凱特里小鎮(zhèn)有座小學,剛接手五年級的林娜老師,是個很有教學經(jīng)驗,又和藹可親的老師。她有一個能很快了解學生的方法,叫“找亮點”。這個五年級有一個孩子很調(diào)皮,叫小卡特。小卡特有多動癥,上課總安靜不下來,不停地和同學講話,或起身離座做滑稽動作,影響大家聽課。 林娜老師并沒批評小卡特,但她私下找小卡特談話,問:“你有沒有在哪個老師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和大家一起認真聽課的時候?”小卡特說“有,馬修老師上課總和我們一起動手開展各種活動,”林娜老師就開始設計和孩子們一起互動的教學方案,這種找亮點的方法,順應了孩子們的天性,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和信任。 林娜老師“找亮點”的方法,很適合家長在自己孩子身上使用,我們不去盯著孩子的缺點,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出可以放大的優(yōu)點,優(yōu)點激活,缺點自然就慢慢改掉了。 2,與孩子建立平等關(guān)系,用直觀的方式激勵孩子 ①幫助孩子確定明確努力目標 為什么要用直觀的方式?是針對許多家長愛空講道理而言的,講道理,并起不到實際的作用,這種假大空的話最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直觀,直接可以感受的到。直觀的好處是孩子能直接明白,而且是確實可行的。 羅曼的媽媽一直明確的告訴孩子,你長大一定是個外交官、作家和將軍。外交官、作家、將軍都是有具體的畫像在孩子腦中的,也知道這些人是做什么的。這些都是直觀的期望,用明確的期望來確立明確的目標。 著名作家余光中和孩子交流關(guān)于理想的話題,他很重視孩子做一個真實踏實的人。他寫信告訴孩子:“人生太過短促,而虛的東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繚亂,最終一事無成。記住,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比如寫好一本書,做好一個主婦?!?/p> 集中注意力,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好,這是余光中給孩子的期盼,也是給孩子的內(nèi)心播撒了一顆努力追求目標的種子。余光中與羅曼的媽媽一樣,都期望孩子,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完成一件事,并在追求的路上,不要因為繁雜的事務,迷人的誘惑,或是因為困難輕易放棄一心要做的事。 ②和孩子建立平等關(guān)系 家長和孩子最好的關(guān)系就是互相平等,相互尊重。如何確立與孩子的平等關(guān)系呢,我們可以實行三停下的步驟: 行動上停下來:表示對孩子重視,給孩子訴說的機會。 語言上停下來:表示對孩子的尊重,不要急著追問,而要耐心地聽他講完,分析其中信息。 心理上停下來:不要按自己的思維定勢做出猜測。 這幾天,兒子在學校和朋友鬧別扭,回家來悶悶不樂,孩子總想找我說說這事,可是我的家務多忙活的沒時間。但是當我發(fā)現(xiàn)了兒子的思想問題,馬上停下手里的活詢問一下孩子,給孩子訴說的機會。 在談話的時候不打斷孩子急著去追問,讓孩子自己講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先入為主的按我們大人的思維定勢去猜測,而是傾聽后,與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因及造成別扭的主要因素,通過和孩子友好的交流,孩子看到了緣由,也找到解決的方法。然后鼓勵孩子去解決處理好他和朋友間的關(guān)系。 如果我們注意與孩子建立平等關(guān)系,并用直觀的方式激勵孩子,給孩子以明確的期望值,我們就可以從孩子那里得到信任,能有效地影響到孩子。 3,客觀的評價和評估孩子的能力,不以分數(shù)論英雄 評價和評估孩子的能力,是家長平時容易片面的方面。很多的家長在現(xiàn)代這個多面發(fā)展的背景下,還是只看分數(shù)不去深入的了解,孩子的真正喜好和能力,這種做法早就應該摒棄。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非??欤院笫侵悄軙r代,要是只看成績,那早就已經(jīng)輸了,因為阿爾法的出世,早就宣告人在智力上斗不過機器人,我們要全面的評價一下,孩子喜歡什么、會干什么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樊登老師說過,將來的語言和思維活力才是核心競爭力,所以多訓練孩子的讀書解說能力和如何掌握智能機器人的能力,用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方法引導孩子的注意力,才能正確評價出孩子和評估出孩子的能力。分數(shù)只能說明一時說明不了一世,我們應該像羅曼的媽媽一樣,把一種期望告訴孩子,鼓勵他為了目標去奮斗,孩子就差不到哪兒去,有目標的去努力,還會是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 結(jié)語: 雖然《童年的許諾》中,許多場景展示了媽媽如影相隨的鏡頭,讓人感覺媽媽的愛給羅曼很大的壓力。但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看到這純粹的愛,在教育中顯現(xiàn)的威力,正是因為愛的期望和贊美,羅曼才堅持追求和不斷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這正是教育的本質(zhì)及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