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寫作”,報名親子文寫作營 精讀媽說:在孩子受到欺凌的時候,作為家長必須采取最適當?shù)姆绞奖Wo孩子,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 作者:檸檬U格調(diào)(爸媽精讀主創(chuàng)) 有一天,小豬佩奇?zhèn)牡嘏艿綃寢屆媲罢f:“媽媽,媽媽,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我的臉長得像吹風機!” 佩琪媽媽摸摸自己的頭發(fā)說:“哦,寶貝,那你離我遠一點,別吹亂了媽媽的發(fā)型?!?/span> 雖然只是笑話,但我想,佩琪的反應一定是跑到媽媽懷里,撒嬌地說:“就吹媽媽,這是我的新技能!” 父母,都在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快樂成長,那么當孩子被起綽號而不快樂時,父母改怎么做呢? 被同學起綽號 算不算校園欺凌 某天飯后,上一年級的小外甥突然一臉不高興地說:“姨,有個同學叫我‘劉聰,大蔥的蔥’”。 姐姐立刻不高興了,“你是不是又跟小朋友胡鬧了,人家才給你起綽號?” “不是,就是王建寧先給我起的。”小外甥委屈又認真地說。 “揍他,不行爸爸去幫你教訓他,起綽號可不行?!苯惴蜻吺帐巴肟赀吅?。被姐姐瞥了一眼。 “如果你坐那好好學習,不主動跟同學開玩笑,誰也不會給你起綽號?!苯憬阌盅a充一句。 “你怎么說的,大聰哥?”我看著撅著小嘴的小外甥。 “哈哈,我說他是檸檬的檸?!毙⊥馍f著就笑得前仰后合。 我也跟著笑起來,“你真聰明,說的對,難怪人家叫你大聰呢,就是大大的聰明?!?/span> “那當然,別想只給我起綽號,我也給他起!”小外甥仰著頭,一臉傲驕。 孩子的世界,就是這樣單純。 據(jù)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40.7%的中小學生都有被叫難聽的綽號的經(jīng)歷。 2018年11月,廣東省教育廳出臺校園欺凌治理方案,將取綽號定義為校園欺凌,引起社會廣泛反響。此政策一出,所有參與討論的家長90%以上都贊同,起綽號就是校園欺凌。 父母你不知道的那些綽號 校園里起綽號,比較常見的是基于孩子的長相、名字、父母的情況等,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非侮辱性的,這種綽號的初衷并無惡意。比如某小溪,因名字諧音被叫傻吧拉嘰。再比如演員陳赫上大學時,舍友四個人互稱“狗”,陳狗、林狗等。有時候反而是親昵的表現(xiàn)。 另一種是侮辱性的,往往帶有嘲諷或者辱罵的意思。比如“書呆子”,“四眼”。 很多明星身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比如angelababy小時候,嘴唇比較厚,牙齒也不美觀,被大家稱為“孖潤嘴”,這一名稱流傳了很久,王祖藍也曾在某綜藝節(jié)目里反串惡搞過她; 贏得23枚奧運金牌的游泳名將Michael Phelps(菲爾普斯),盡管長胳膊成就了他的偉大,但小時候他被同學嘲諷是“長臂猿”; 主持人馬東,小時候曾因父親馬季是相聲演員而被起綽號; 還有《歡樂頌》里關(guān)關(guān)的扮演者喬欣,在上海讀書時,因為是黑龍江人,被室友稱為“腳心”。 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被起綽號 作家麥家在《人生海?!分袑懙溃壕b號是人臉上的疤,難看。但沒綽號,像部隊里的小戰(zhàn)士,沒職務,再好看也是沒人看,沒斤量的。 就像《水滸傳》里的108將皆有綽號。 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孩子之間的交流是簡單而存粹的,并不是存在那么多惡意,只是因為好玩罷了,綽號問題,只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對彼此稱呼的改變,是友情的體現(xiàn),家長的適當約束安慰,便能夠讓孩子的友情得到升華。” 那么,父母到底該如何看待孩子被起綽號呢? 最根本的要看孩子的反映和態(tài)度。 如果孩子無所謂,或者樂在其中,家長也不必太在意;如果孩子對此很反感甚至受到不良影響,家長必須采取最適當?shù)姆绞奖Wo孩子,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 家長的錯誤做法 我有個小學同學馮東,父母都是一米八幾的大高個,他也是又高又瘦,走起路來像個會移動的電線桿,因此,班里調(diào)皮搗蛋的同學就給他起綽號,叫“傻大個”。 很快,他父母就到學校找起綽號的同學講道理,三番兩次之后,情況不僅沒有好轉(zhuǎn),反而適得其反,他被孤立,被嘲笑,全校同學都開始叫他“傻馮東”。 因為,他只會告家長。雖然,他并不傻。 后來,這個稱呼在村子里都傳開了,大家提起這個孩子,就叫“傻馮東”。 他也變得越發(fā)不愛說話,上到初二就輟學了,天天窩在家里不愿見人。 有次回老家,在他家超市買東西,他還是那個又高又瘦的樣子,依然不愛說話,結(jié)賬時,他給我算完賬收了錢就轉(zhuǎn)身回里屋了。他父母倒是跟我寒暄了幾句。 后來我媽告訴我,“傻馮東”三十幾歲了還沒娶上媳婦,跟父母住在一起,他父母寵得厲害,越寵越傻,自己養(yǎng)一輩子吧。 是誰害了他, 起綽號的人?脆弱的心理?父母的溺愛?是錯誤的處理方式。 家長在面對孩子被起綽號時通常有一下兩種錯誤做法: 1、是太過寵溺,過多干預,急于為孩子出頭。 依靠父母并不意味著強大,只是飲鴆止喝。 因為父母不可能隨時跟在孩子身邊制止孩子被欺負;而且欺負人的孩子也不是被教育一下就能改正的。 2、是一味責怪,把問題歸咎于孩子。 “你怎么這么懦弱,能讓人這么欺負!”“他怎么不欺負別人?肯定是你不好!” 這樣的話比同學的欺負更讓孩子陷入困境,是不是受到一點委屈就必須要報復?是不是自己就應該被欺負?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在親密關(guān)系中、職場上等,遇到欺凌,他們要么不會主動反抗,更沒有解決問題的內(nèi)生力量;要么有暴力傾向,受不了一點不公平待遇。 家長的正確做法 那么父母在面對孩子被起綽號這個問題時,該怎么處理呢?聰明的父母只做好以下這三點: 1、是傾聽和理解 最近熱映的校園霸凌題材電影《少年的你》,官宣里有這么一段話: “長大”這道題,沒有標準解法,也沒有正確答案。我們無法告訴少年們?nèi)绾巍伴L大”,我們能做的,是去理解他們,去守護他們,給他們一個更溫暖的世界。 當孩子向你傾訴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才能幫助孩子更快走出陰霾。 2、是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培養(yǎng)他“不在意”精神 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曾說,與其堵,不如疏。強行制止的效果反而不好。 首先,幫助孩子從自身和心理層面入手,站起來,建立自信。告訴他勇敢的表達“我不許你再這樣叫我”、“請你叫我的名字”。這樣經(jīng)歷幾次后,那些熊孩子會覺得索然無趣,也就不再喊了。 其次,讓孩子別太在意別人的隨口之言,無論別人怎么叫你,你都還是你自己!就像你對一杯牛奶喊橙汁,它還是牛奶。 著名的“兩彈一星”元勛、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和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的錢三多,原名錢秉穹。被同學起了一個綽號,他父親知道后直接把名字改成綽號。這也絲毫沒有影響錢老的學業(yè),他考上了北大,還拿了清華的博士學位,還在清華做過物理學教授。 3、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一書中,提出一個原則:問題歸屬原則。簡而言之即“屬于誰的問題,誰該負責解決問題”。 跟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支持、鼓勵孩子去嘗試可行的辦法。 戚薇在教育女兒小Lucky的時候,在交流和教育上沒有對她一味的保護或者約束,而是教會她為人處世的道理,Lucky反而還更能比其他孩子更獨立去思考,更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經(jīng)歷許多挫折,今天是起綽號,明天可能是揪頭發(fā),所以真正的保護,是教會孩子在挫折中站起來,最終將人生中所經(jīng)歷的事情,變成豐富的閱歷,朝著更有勇氣和行動力的方向去前進,最終成為更好地自己。 吉林敖東純中藥草本足浴包 (20克*30袋) 富書生活館拼團特惠價:49元 作者簡介:檸檬U格調(diào),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帶著娃寫作的公務員,喜歡用文字表達情緒的奇妙感覺。本文首發(fā)爸媽精讀(ID:bmnfrc),轉(zhuǎn)載請加微信fushuj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