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朱高煦都是徐皇后所生,因此兩人都是嫡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朱高煦爭奪皇位的野心。只不過朱高熾不僅是嫡子,還是長子,在宗法上有優(yōu)先繼承權(quán)。 朱高熾的優(yōu)勢 朱高熾身材肥胖,行動不便,走路都需要兩個內(nèi)侍攙著。這對于好武的朱棣來說,自然不喜歡他。而且朱棣常常擔心,這個兒子是否會走在自己前面,這也是朱棣多次想要廢除朱高熾的一個原因。但朱高熾的優(yōu)勢便是嫡長子的身份,雖然朱棣曾多次想要廢除他,但也顧慮重重。因為朱棣一旦開了這個頭,后世子孫在繼承人上就可能激烈爭奪,這對于穩(wěn)固皇權(quán)是不利的。這也是宗法制度最重要的意義,使得各人安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天下便穩(wěn)定了。 其次,朱高熾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冊立為燕世子。而對于不學無術(shù)的朱高煦,朱元璋是十分不喜歡的。朱棣也不得不考慮朱元璋的影響,因為當初朱棣靖難打的就是朱元璋的口號,以藩王的身份“清君側(cè)”。如果朱棣廢除朱元璋原先立下的世子,這就會在政治上造成被動,給政治對手留下口實。 再者,朱高熾雖然沒有上陣殺敵,但是負責留守后方,曾經(jīng)擋住了五十萬大軍對北平的圍攻,他在靖難之中的功勞并不小。其次,朱棣和徐皇后伉儷情深。當初,徐皇后是支持自己這個大兒子的。徐皇后在朱棣登基五年后去世,朱棣也肯定要考慮妻子生前的想法。 而大學士解縉,更是曾經(jīng)當面進諫朱棣,不要廢除太子朱高煦。朱棣曾經(jīng)拿立儲的問題秘密地問解縉,解縉稱太子仁孝,天下歸心,朱棣對此不置可否。解縉又頓首進言:“好圣孫!”說的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聽到這個理由,朱棣才點了點頭,朱高熾才被立為太子。 因為在朱瞻基出生之前,朱棣夢到朱元璋給了他一個大圭,并叮囑他:“傳之子孫,永世其昌?!钡鹊街煺盎錾?,朱棣前去看望,說道:“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惫糯实凼置孕胚@樣的夢境。而朱瞻基漸漸長大后,也顯露出其聰明伶俐的一面,深得朱棣歡心。傳位給朱高熾,自然可以保證王朝三代的昌盛,這是朱棣最看重的。 朱高煦的優(yōu)勢 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個兒子,也是嫡子。和大哥朱高熾不同的是,朱高煦不愛學習,但偏愛上陣沖殺。等到朱棣靖難的時候,朱高煦經(jīng)常當先鋒。在這個過程中,當朱棣多次陷入危險的局面時,朱高煦都及時出現(xiàn),這無疑會讓朱棣對這個兒子更加喜歡,認為這個兒子特別像自己。朱棣曾經(jīng)撫摸著朱高煦的后背,說道:“勉之,世子多疾?!边@就是很直白地鼓勵朱高煦爭奪皇位了。 所以,朱高煦的優(yōu)勢便是勇武得到朱棣認可,也獲得了軍中勢力的支持。但朱棣畢竟是一代明君,深知“以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溫潤儒雅的朱高熾顯然是更好的選擇。再加上“好圣孫”朱瞻基的神助攻,在永樂九年被朱棣立為皇太孫,多次犯下過失的朱高煦最終和皇位無緣。 參考資料:《明史》。 |
|
來自: 數(shù)字人生6688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