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思明居士 2019-11-28

(一)博物館重金求「字」

2016年,河南安陽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對外發(fā)布了一則【重金求字】的懸賞:

  • 破譯一個未釋讀的甲骨文,獎勵10萬元,
  • 對爭議很大的甲骨文,做出「李菊?!沟男陆忉?,獎勵5萬元。

不管你是民科還是官科,都可以參與釋讀,只要你遞交釋讀論文,并通過專家委員會的審核,就能拿豐厚大獎,同時圓你「學(xué)霸夢」。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2018年,經(jīng)過專家委員會評審獲獎?wù)撐摹赋鰻t」,獲得一等獎十萬元獎金的是學(xué)者蔣玉斌,就是下圖這位青年才?。?/p>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蔣玉斌

蔣玉斌釋讀出來的甲骨文是一個「蠢」字,論文名字叫做《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guān)問題》,該論文已經(jīng)發(fā)表在復(fù)旦大學(xué)學(xué)報上。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論文截圖,引自注1

那么,為什么這篇論文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同,這個甲骨文「蠢」字的學(xué)術(shù)意義在哪里?

可能沒有經(jīng)過相關(guān)學(xué)術(shù)訓(xùn)練的人,讀這篇論文有點吃力,那么下文,我就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解讀一下這篇論文,讓一般人也能懂。


(二)蔣學(xué)者證「屯」釋「蠢」

既然蔣學(xué)者釋讀是甲骨文的「蠢」,那也就說明在這之前,這個字并沒有被釋讀出來,我們來看2013年出版的《字源》一書,所收錄的「蠢」字,最早只能追溯到東漢成書的《說文》中的「古文」: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2

這個字其實是「蠢」的一種異體——從「」從「屯」,如果有些偏旁無法顯示看下圖: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說文》中所謂的「古文」其實是「戰(zhàn)國文字」,很大一部分來自西漢時期發(fā)現(xiàn)的《孔壁書》(不懂自行百度),這是歷史上首次發(fā)現(xiàn)「出土文獻」。

歷史上出土的一些戰(zhàn)國古文字,經(jīng)過漢、唐、宋等歷代學(xué)者的整理集結(jié)成書,如:《汗簡》和《古文四聲韻》、《集篆古文韻?!返?,從而流傳了下來,今天一般叫做「傳抄古文字」,以區(qū)別清末以來的出土文字:甲骨文、金文等等。

除了《說文》中從「」從「屯」的「蠢」字,在傳抄古文字中,「蠢」字還有以下幾種寫法:【注3】

  • 從「戈」從「春」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字形出自宋代《集篆古文韻?!?/p>

  • 從「屯」從「日」從「蟲」的「蠢」字(也就是「蠢」的初文):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字形出自《古文四聲韻·三體陰符經(jīng)》

  • 還有一種似乎是訛變字體,不知道該怎么隸定為楷書: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字形出自《集篆古文韻海》

  • 在戰(zhàn)國陶文中,有一個從「春」從「心」的「惷」,在戰(zhàn)國、秦漢文獻中通假過「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4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5

綜上所述:目前「蠢」字最早只能追溯戰(zhàn)國時代,有四種寫法(不算訛變字形)。不是我啰嗦,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很好的理解這篇論文。

蔣玉斌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黃組卜辭中有這樣一個未釋字,暫且稱作【A】,甲骨學(xué)中的「某組卜辭」也就是以「貞人斷代法」,「黃」是貞人的名字,目前斷代為第五期: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大一點字形看得比價清楚: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蔣玉斌通過歸納卜辭發(fā)現(xiàn),這個【A】字大多數(shù)在方國名、地名之前,而這些方國和地名都是商王將要征伐的對象: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1

而且這個【A】字與甲骨文的「屯」字形上十分相近,如下圖的比較: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甲骨文的「屯」是于省吾先生釋讀出來的: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葉玉森、董作賓等人將【A】字釋為「矛」或「茅」,李學(xué)勤先生釋為「禺」,在卜辭中通「遇」。

連劭名、朱岐祥等人認為【A】字就是「屯」的初文: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蔣玉斌也認為【A】字就是「屯」,說簡單一點,二者的區(qū)別就是一個「空心」,一個「實心」,不同的人書寫方法不一樣而已。

我將甲骨文的「屯」字用黑筆填實,字形確實相似: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蔣玉斌同時認為西周金文中的「屯」字跟「A」字字形相同,字形演變有跡可循: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春」從「屯」從「日」,「屯」也是聲符,(古物卷舌音,屯春讀音相同)。甲骨文「春」字有一種異體字,字中的「屯」,跟【A】字一樣,如下圖: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好,從字形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A】字就是甲骨文的「屯」。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那「屯」跟「蠢」字又是什么關(guān)系呢?首先我們要明白兩點:

第一,「春」從「屯」得聲,「蠢」從「舂」得聲 ,「屯、春、蠢」在上古音中是一樣的讀音,有通假的條件。

第二,「蠢」的「愚蠢」之義是后起義,是假借義?!复馈沟谋玖x是「蟲動」,表示在先秦古文中,「蠢」經(jīng)常引申表示:不安分、不老實,圖謀不軌想造反的勢力,所謂的「蠢蠢欲動」也。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1

上文說過,蔣玉斌發(fā)現(xiàn)【A】字都是出現(xiàn)在商王將要征伐方國和地名前面: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A】字就是甲骨文的「屯」,那么「屯」在卜辭中就當「蠢蠢欲動」的「蠢」用,「屯某方」就是「蠢某方」,意思就是將要造反的方國: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1

在編號為「9」的卜辭中,【A(屯)】當作「屯兵駐扎」的意思來講: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1

所以,在甲骨文中,「屯」表示「囤聚、聚集」(從本義草木勃發(fā)引申而來),也假借表示「蠢動」。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廣雅.釋詁三》:「屯,聚也?!?/p>

《楚辭.離騷》:「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p>

三國魏曹植〈七啟〉:「鳥集獸屯,然後會圍?!?/p>

同時,蔣玉斌還釋讀出下列西周金文字形其實就是從「戈」從「屯」的「蠢」,本義「切斷」,假借表示「蠢動」之「蠢」: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注1

西周金文中「戈」從「屯」的「蠢」,也就是上文說到傳抄古文字中的四種戰(zhàn)國字形,那么,整個「蠢」從甲骨文到楷書就完整了。

我們再來理一下演變過程:

  • 甲骨文「A」字就是的甲骨文「屯」,本義是「草木初生」,引申表示「叢聚、聚集、屯集」,假借表示「蠢動」。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 西周金文中假借從「戈」從「屯」的「(戈屯)」字來表示「蠢動」之「蠢」,「(戈屯)」的本義是「斬斷、割斷」,造字意圖是「用戈斷草」。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 到戰(zhàn)國時代,「(戈屯)」字演變出上文說的傳抄古文字中的幾種字形。因為「屯、春」古音相同,作為音符可以通用,「戈、栽(上部)」同意偏旁可以通用。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 在戰(zhàn)國時代,同時也出現(xiàn)了「蠢」的初文,也即從「屯、日、蟲」的字形,比「蠢」只少了一個「艸字頭」。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 從小篆開始,「蠢」字完全形成: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我們再將「蠢」字的古今文字演變脈絡(luò)補全,從商代甲骨文一直到今天的楷書:

咬文嚼字:價值十萬人民幣的「蠢」字

(三)結(jié)尾語

所以,蔣玉斌的論文就是將黃組卜辭中的「屯」字釋讀出來了,而這個「屯」字通假「蠢」最為常用。也搞清楚西周金文的「戈屯」也通假「蠢」,后來演變成傳抄古文字中的「戈春」。

從「春」從二「蟲」的「蠢」是一個后起字,出現(xiàn)得比較晚,最早不早于戰(zhàn)國。

這個論文的學(xué)術(shù)意義就是搞清楚了甲骨文「屯」可以當「蠢」用,僅此而已。

可能你疑問,這不能吃,不能喝,不產(chǎn)生一分錢的經(jīng)濟價值,有何用?

正如胡適先生所說:發(fā)現(xiàn)一個字的古義,與發(fā)現(xiàn)一顆恒星,都是一大功績。學(xué)術(shù)就是學(xué)以致知,而非學(xué)以致用。

同時,這也是傳承我們的文化,三千年多年前的文字,我們?nèi)匀豢梢岳斫?,這本來就是是一個奇跡。

重金求「蠢」,在「為往圣繼絕學(xué)」,意義非凡!

----------------------------

參考文獻

  1. 蔣玉斌. (2018). 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guān)問題. 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60(05), 124-136+144.
  2. 李學(xué)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170
  3. 徐在國(2006),傳抄古文字編(綫裝書局),冊頁.行:下1335.2
  4. 《甲金篆隸大字典》編寫組. (2010). 甲金篆隸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頁742
  5. 同注2,頁942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