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云: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意思實說,只要機體的正氣充沛而補虛弱,外邪就不能侵襲機體。至少,外邪致病就不能發(fā)生了。 所以,要像少生病,就得保持自己的正氣充沛。那么,正氣是什么? 所謂正氣,也就是指機體的“陰、陽、氣、血”而已。而我們用得最便的,也就是氣血兩者而已。 氣血,可以說是身體的“寶貝”。它們充養(yǎng)著全身,為所有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中,氣為陽,主要偏于能量,血為陰,主要偏于滋養(yǎng)。同時,血不自行,需要氣的推動;氣也不能自己約束自己,需要營血作為載體。這就是它們的大致關系。 氣血的充沛,身體可以從“精氣神”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神清氣爽、臉色紅潤、不易疲倦,這三種感覺,基本可以判斷氣血的虛實。 雖然氣血在體內(nèi)是千變?nèi)f化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枚舉氣血虛實的類型:氣虛、血虛、氣血兩虛。 知道了氣血虛實的類型,我們就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調(diào)理。但是,以為氣血的密切關系,氣虛時,一般也佐以養(yǎng)血,血虛時,也會輔之以補氣。所以,補氣生血兩者常同用,對于日常養(yǎng)生而言更是如此。 現(xiàn)代人學習、工作壓力增加,在電腦前工作時間的延長,越來越多的學生和辦公室一族,因為思慮傷血,血少氣耗,他們的體質(zhì)傾向于氣血兩虛。 無論是氣虛還是血虛、或者氣血兩虛,調(diào)理上,下面幾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一、多做一事——多運動。 因為氣血虛弱時,身體會有疲乏勞累的感覺。稍微活動一下,也會有短氣汗,于是,人本身就沒有運動的沖動。 但氣血虛弱體質(zhì)的人,首先要克服“不想動”的心理,盡量讓自己的肢體運動起來。當然,這里說的多運動,只是適當增加一些運動量,幅度不宜過大,以自由舒展為宜,不以量取勝,避免勞累。 堅持適度運動一段時間之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各個生理機能得到改善。運動對身體而言,其實就相當于水庫的擴容。讓氣血的容器更堅密強大,能容納更多的氣血。這才是正氣內(nèi)存的前提。 二、少戴一物——少戴眼鏡: 現(xiàn)代人戴眼鏡的比率實在太高。首先,為什么會視力不好需要戴眼鏡?其實和一定程度上的些不足也有關系。所以,氣血不足體質(zhì)的人,應該盡量減少戴眼鏡的時長,也就是控制了用眼的“度”。 所以,氣血不足體質(zhì)的人,應該盡量減少戴眼鏡的時長,也就是控制了用眼的“度”。中醫(yī)有“久視傷血”的說法,這還是最基本的。減少戴眼鏡的機會,因為視力不好看不清楚屏幕,會更多機會起身活動一下。 所以,有可能時,摘下眼鏡,在周邊安全處走動一下,至少在室內(nèi)走動一下,舒展肢體,對氣血虛弱的調(diào)理是很有好處的; 三、常吃三物: 1、四物湯燉烏雞:氣血虛弱體質(zhì)的人,可以用四物湯燉烏雞,這是補益氣血最常用的食物。 四物湯本是補血名方,配上烏雞血肉有情之品,滋補氣血。如果偏于氣虛者,可以加點人參、黃芪。每周吃一到兩次即可。 2、當歸燉羊肉:當歸是補血的名藥,羊肉是溫補陽氣的肉食,兩者燉湯進食,既能溫補陽氣,還可以滋補營血,有不錯的氣血雙補之功。 3、桂圓紅棗茶:桂圓又叫龍眼,含有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紅棗是一種傳統(tǒng)的健脾美食。兩者一起泡水代茶,有不錯的健脾生血之功,可以每天晚餐后泡上一杯,浸泡的時間稍微長一些,營養(yǎng)物質(zhì)才能充分析出。 總之,氣血在中醫(yī)理論里是很重要的能量營養(yǎng)物質(zhì),我們口中所說的“體子虛”,大部分就是指的氣血不足。所以,及時調(diào)理,補氣生血,改善氣血虛弱體質(zhì),是提高健康程度的一個重要手段。 |
|
來自: 梅雪舟 > 《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