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僅僅一周,成績斐然。 蘋果公司全力打造的Apple TV+,目前已經(jīng)收獲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點擊量。 絕大部分的原創(chuàng)劇集都迅速成長為了爆款。 唯一的例外。 是蘋果打造的第一部原創(chuàng)自然紀錄片。 但魚叔今天偏要逆流安利—— 《大象女王》 The Elephant Queen 以往常見的自然紀錄片,視野大多宏大,放眼全球景觀。 本片卻反其道而行。 將視線聚焦于肯尼亞大草原上一個普通的大象族群。 全片不超過100分鐘。 沒有戲劇化、血淋淋的殺戮演繹,也不為過分追求話題性,加諸于強烈批判。 取而代之的是—— 動物世界里,平實溫馨的生活細節(jié)。 生動有趣,又感動滿滿, 就像是看過了一部皮克斯的動畫。 正是因為如此,本片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公映后,收獲了觀眾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 爛番茄的新鮮度90%,觀眾打分高達92%。 豆瓣上也給出了9.1的高分(盡管評價人數(shù)至今寥寥無幾)。 網(wǎng)絡上的贊美之詞毫不吝嗇。 甚至有評論家表示本片為「2019年對大自然詮釋得最好的紀錄片」。 夸得那么高,真這么厲害? 答案大家自己往下找。 故事發(fā)生在東非大草原上。 主角是一只承擔著保護家族重任的50歲母象雅典娜(Athena)。 即片名中的「大象女王」。 作為家中的女族長,她威嚴、堅定,又十分智慧。 可別小瞧動物們的智慧。 在多年的摸爬滾打、生存斗爭中,她對這個自然界有著充分的認知。 預見到了干旱氣候的來臨,知道族群將要面臨的是缺水和饑荒。 于是,當領土上的水源逐漸干涸時,她做了一個大膽決定—— 帶領整個家族踏上一趟危險的旅途,穿越稀樹草原去尋找避難地。 成年大象身經(jīng)百戰(zhàn),隊伍里的短板,就是孩子們。 雅典娜有個一歲大的女兒公主(Princess)。 一個蹣跚學步的淘氣兒子威威(Wewe)。 以及家族里最小的幼象米米(Mimi)。 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長途跋涉,對于這些幼小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個嚴重的考驗。 但為了整個家族的存亡,雅典娜還是毅然決定了出發(fā)。 一場冒險與生存之旅,就此開啟。 象群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炎熱的暴曬。 當然,有聰明的解決辦法。 它們會在泥灘里「洗澡」,給全身上下涂滿一層泥巴。 就像是涂了一身厚厚的防曬霜。 另一個更加致命的問題—— 缺少水和食物。 特別對于幼象們來說,足夠的營養(yǎng)和水分是它最保持生存的基本保障。 可是在遷徙的路途上,這些卻往往求之不得。 尤其是當母象的乳汁枯竭時,孩子們對于食物和水的渴求也愈加嚴重。 中途,它們好不容易找到一片水潭。 最小的幼象米米,饑渴難耐地跑過去。 此時虛弱的它站都站不穩(wěn)了,極容易陷入泥中就出不來。 還好此時有母象陪在身邊,保護著他不出意外。 在這條艱辛的旅途中,雅典娜毫無疑問是最不可或缺的領袖。 她在心中銘記著的大象地圖是整個家族的指南針。 為它們指引著方向,以保證不會迷路。 而在最需要作出決策的時刻,需要她站出來決定去留。 除了大象族群,在這塊名為「The Kingdom」的領土上,還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 他們是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時也在本片中扮演著各種有趣的角色。 例如,大象們每每產(chǎn)出排泄物,都會招來一堆伺機待發(fā)的屎殼郎。 他們張開翅膀,興奮地飛向糞堆。 伴隨著的,是激情昂揚的奏鳴曲。 讓這有些搞笑的場景,一下變得熱血澎湃。 更有意思的是。 時不時,活潑好斗的屎殼郎們還會為了一枚小小的糞球大打出手。 勝利者會以倒立的姿態(tài),用后腳把「一頓大餐」?jié)L回家中。 此外,一只名叫斯蒂芬(Stephen)的小鵝也十分討人喜愛。 每次父母帶隊出游,它總會掉隊、找不著路。 這可了不得啊。 路上險情迭出,不小心就可能小命嗚呼。 獨行路上,它遇見過緩慢的水龜、長嘴的食蜂鳥、笨重的大象。 甚至還被一條蛇攔住了去路! 不過每次魚叔為它的安危捏把汗時,斯蒂芬卻總能幸運地回到家人身旁。 這一路上,精彩故事紛呈。 容易擔驚受怕的變色龍、木訥老實的水龜、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牛蛙…… 片中出現(xiàn)的每一種小動物,都被賦予了擬人化的獨特個性,輔以生動有趣的配樂和旁白。 正因此,它們在寫實的紀錄鏡頭中,卻擁有著動畫片般的生動形象,極富感染力。 讓觀眾能夠從中找尋到與自己相關(guān)聯(lián)的樂趣所在。 而這也引出了魚叔的一個思考。 一部好的自然紀錄片到底該是什么樣的? 當然首先第一位的,還是「紀錄」。 努力呈現(xiàn)自然最原始的景象,盡可能多地抹去「人存在的痕跡」。 但純粹的空鏡剪接又缺乏戲劇感。 因此,《大象女王》選擇保留最簡單的旁白來完成敘事。 特地請來了演員切瓦特·埃加福進行配音。 他曾經(jīng)憑借《為奴十二年》提名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惜敗于近乎爆發(fā)狀態(tài)的馬修·麥康納(《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在年中迪士尼出品的《獅子王》中,為刀疤配音的也是他。 很好地證明了一個好的演員,只是聲音也足夠有戲。 其次,一部上佳的自然紀錄片離不開高超的攝影掌控。 無論是精準的構(gòu)圖,抑或是對細節(jié)的捕捉能力,本片都做到了令人驚嘆的地步。 隨隨便便一張截圖,都足以成為絕佳的《國家地理》海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是在這樣的畫面當中得以彰顯。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非洲草原上不同季節(jié)的畫面對比。 雨季的草原,是覆蓋著一望無際綠色的希望之地; 旱季的草原,卻是裸露著廣闊無垠紅壤的干涸禁地; 同一部影片,同一塊土地。 不過間隔短短幾十分鐘,卻宛若跨越兩個世界。 大自然的四季變遷幅度之大,令人震撼。 另外,還有大量的航拍、微距、水下攝影、高速攝影,許多人眼捕捉不到的細節(jié)就被攝影師抓到了。 不過,一部自然紀錄片如果只有精美唯美的畫面,仍然稱不上杰作。 《大象女王》之所以好看,還在于它用心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動物的故事。 換個角度來說。 它其實是另一個版本的《獅子王》。 觀眾在辛巴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成長歷程; 而我們在雅典娜身上看到的,則是作為一家之主的責任感、以及家庭的意義。 在前往「避難所」艱難跋涉的旅途之中,幼象米米最終仍舊沒能堅持下去。 倒在了泥灘中,再也沒能醒來。 眾所周知,大象其實擁有著豐富的情感。 作為母親的雅典娜,悲痛欲絕,跪倒在地。 用長久的沉默為其哀悼,直到爆發(fā)出一聲悲鳴。 但悲傷過后,她依舊要直起身,帶領著余下的象群繼續(xù)向前邁進,尋找生存的地方。 在評價中,觀眾們紛紛提到了這些關(guān)鍵詞: 「幽默、好笑、治愈、感人至深」。 講得就是這個故事帶給人的感受。 歸根結(jié)底,真正讓人們的心靈有所感觸的,實際是生命的共通性。 事實上,這也正是大多數(shù)好電影的共通特點。 對生命的追求、掙扎與尊重,無論人類抑或動物,都需要也必須切實面對。 正是這股子出于本能的力量,極富震撼力。 而這也是這部紀錄片誕生的原因。 2009年的一場非洲旱災,讓本片兩位導演Mark Deeble和Victoria Stone,看到了大象族群努力對抗惡劣環(huán)境時的堅強與隱忍。 他們被大象的智慧、感性和對情感感受力所感動,于是決定拍下這部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背后,隱含著的是「氣候變化對非洲草原動物們生存環(huán)境的巨大影響」。 而在面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大象們還面臨著來著偷獵者的威脅。 影片片尾用字幕的形式展示了「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長牙象被偷獵者殺害」的消息。 正如另外一部紀錄片《血腥象牙》中展現(xiàn)的那樣: 每一根精致的象牙紀念品的背后,都躺著一只死去的大象。 生命本無高低貴賤。 人類卻總愛給自己強關(guān)以「萬物之靈長」的頭銜。 自詡為文明、社會,因而顯得高級。 但往往做的卻又是頂?shù)图壍氖隆?/p> 將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狹隘地明碼標價,拍賣出售。 換來的是什么呢? 無意義的虛榮心與自我膨脹罷了。 而這樣做的我們,又將何顏面對「尊重生命」四個字呢? |
|
來自: 公司總裁 > 《紀錄/紀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