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常言說“十人九痔”,它給很多人帶來了痛苦和不便。一種新型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的方法——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痔瘡硬化治療術(Cap-assisted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簡稱CAES),全程在內鏡下完成,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硬化術存在的醫(yī)源性損傷,術后疼痛非常小,休息一晚上即可恢復正常生活,適用于Ⅰ-Ⅲ度的內痔和部分內痔合并肛門可切除贅生物的治療。 (圖為:CAES治療內痔的示意圖) 痔瘡的成因主要有兩種學說:第一是靜脈曲張學說,認為痔是直腸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第二是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結構,即血管墊,是齒狀線及以上1.5cm的環(huán)狀海綿樣組織帶。只有肛墊組織發(fā)生異常并合并有癥狀時,才能稱為痔,才需要治療,治療目的是解除癥狀,而非消除痔體。 痔按發(fā)生部位的不同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在肛管皮膚與直腸黏膜的連接處有一條鋸齒狀的可見的線叫肛管齒狀線。在齒狀線以上的為內痔,被覆直腸黏膜;在齒狀線以下為外痔,被覆肛管黏膜;兼有內痔和外痔的為混合痔;混合痔脫出肛門外,呈梅花狀時,稱為環(huán)形痔,若被括約肌嵌頓,形成嵌頓性痔。痔的臨床表現(xiàn)有便血、肛門墜脹感、疼痛、不適、瘙癢等。內痔分為4度:Ⅰ度,排便時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脫出肛門,排便后自動還納;Ⅲ度,痔脫出后需手輔助還納;Ⅳ度,痔長期在肛門外,不能還納。 (圖為:CAES治療痔瘡合并肛乳頭瘤) 其中,Ⅲ度以下的內痔均可采用CAES治療,治療方法是無痛腸鏡下,在透明帽輔助下,局部注射硬化劑聚桂醇,使痔核發(fā)生無菌性炎癥反應及纖維化,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費用低。不僅可以治療痔瘡,還能在無痛腸鏡下完成全結腸的檢查,如發(fā)現(xiàn)腸息肉可一并切除。 消化內科二病區(qū) 消化內科二病區(qū)現(xiàn)有病床45張,醫(yī)生8人,高級職稱3人。專業(yè)方向為慢性肝病,胃腸道疾病及消化道身心疾病等。依托醫(yī)院內鏡中心先進完備的內鏡檢查治療設備,醫(yī)院中心實驗室、干細胞研究室的先進實驗設備,努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科研思維,營造學術氛圍,在基礎及臨床研究中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以科研帶動臨床水平的提高,將科研新成果運用于臨床,服務于廣大患者。 對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急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急慢性胰腺炎、原發(fā)性肝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消化性潰瘍,胃幽門螺桿菌根治、頑固性腹瀉、缺血性腸病、炎癥性腸病、內痔出血、消化道心身疾病等的診斷及內科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特色技術: 1. 消化道隆起病變及早癌內鏡下診治; 2.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治療(硬化、套扎); 3. 各種原因導致的消化道出血內鏡下診治技術; 4. 膠囊內鏡診治各種小腸疾?。?/p> 5. 痔瘡的內鏡下治療; 6. 腸菌群紊亂相關疾病的治療。 聯(lián)系電話:0373-4404706 作者:朱艷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