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情感的凝華,詩詞是文字的結晶。一首古詩,一首詞,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 古人寫詩作詞,今人品味經(jīng)典,歡迎各位文友,和張凡一起,品萬古詩詞,看百態(tài)人生。 (文·張凡) (原創(chuàng)作品:抄襲必究) 人生就是一片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到最終的命運,是否會發(fā)生改變。所以才需要去慎重的對待,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做好每一刻的自己。 正所謂,“勝敗兵家事不期”,在人生中,亦是如此,能夠做一個永遠的常勝將軍。而對于古代的那些文人,他們?nèi)松凶顬楹棋膽?zhàn)場,則莫過于,那一場可以金榜題名的考試——科舉。 可是正如上文所說,有人可以金榜題名,一躍成龍,自然也會有人名落孫山,黯然歸還。而在1200多年前的那一次應試中,卻有這樣一位,不同尋常的人物。他科舉落榜之后,無奈中寫下一首古詩,一生的命運,從此盡數(shù)改變。 然而這一次命運的巨大轉變,卻并非朝著光明的方向,而是徹底地將他,推進了永無出頭之日的深淵。但是也正因如此,使得這世間,多了一位寄情山水的瀟灑詩人。 那一天,應該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滿懷信心而來的他,卻并未在提名的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的心情,瞬間從光芒萬丈的巔峰,跌到了深深的谷底。 回首往日時光,都已似流水般匆匆而去,轉眼間,他已到了不惑之年??粗松拇蠛媚耆A,已經(jīng)過去大半,他心中焦急的同時,更有一種憂慮和頹廢之感。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這樣的日子,對他來說,當真是一種煎熬。 于是,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終于又一次提筆揮毫,寫下了這一首,足以影響他整個人生的古詩。 《歲暮歸南山 》 唐·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空有才華于身,不得用武之處,已經(jīng)有太多的人杰,在這種無奈的處境之下,被徹底掩埋。他不愿看著自己,重步那些人的后塵。 想要休書一封,直接進諫皇帝,可是又擔心自己人微言輕,上天無路。思量著就此歸隱故園,但是卻又心有不甘,恐怕白費了滿腹經(jīng)綸,蹉跎了一世年華。 又是一年將盡之時,歲暮冷冽的寒風,穿透身軀,吹動著他的內(nèi)心。他已然不復如日中天之年,若在此時歸隱,余生必然無望。 可現(xiàn)實的處境,卻又讓他看不到任何希望,“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為何心中的夢想,竟是如此難以實現(xiàn)。 為何所有的坎坷,都要讓他深刻體會。 似乎是上蒼聽到了他的呼喚,在他即將退縮之際,終于再一次為他打開了,一道走向光明的縫隙。 不久之后,他得以在故人家中,有幸遇見當朝皇帝。此時,他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將這首詩,呈現(xiàn)在了眾人面前。 他萬沒想到,所有的一切,都因為他這一次輕率的舉動,而徹底破滅。 “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讀罷此詩之后,皇帝只留下這一句冷冷的質(zhì)問,起身拂袖而去。 只留下不知所措的孟浩然,癡癡地站在原地,眼中充滿了復雜的神色,有恐懼,也有懊悔,還有深深的絕望! 今日的一切,已經(jīng)昭示著,他往后的人生,再無任何希望。伴君如伴虎,天意高難測,誰曾想一句無奈的心聲,竟會惹得龍顏大怒,使他葬送余生。 他科舉落榜之后,無奈中寫下一首古詩,卻不知一生的命運,也從此盡數(shù)改變。究竟是造化弄人,還是他自己的疏忽大意,一切都難以評說,唯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誰也不知道人生的下一刻,會發(fā)生怎樣的變數(shù)。對于未知的未來,只能慎重以待,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盡管無法盡如人意,但至少不要留下,類似于這樣的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