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稱為”詩王“,抑或是”詩魔“,他的詩作大多描寫的很是生動,無論是他的敘事長詩,還是那些短小的五言,同樣的令人感動,而且他的詩寫得也是很直白,往往可能只有幾句,但是同樣的意境高遠,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這也正是白居易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另外白居易也是一位少年天才,他還在16歲時參加科技考試,寫下了名揚天下的名篇《賦得古原草送別》,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所以他成為了一位天才詩,所以還被錄取。相信對于很多人來說,對于這首詩都不會陌生,盡管這首詩只是描寫普通的草,以及送別時的情形,但卻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詩作。 唐朝很多的詩人其實大部分都沒有這種哲理性,但是白居易則是完全不一樣,他通常會在自己的詩作中,把自己對于人生的解讀,以及對于人生的感悟,全部的融入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他的詩作里富含了深刻的哲理。讀他的詩作,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天才,如果沒這一份天才,以及對于人生深刻的解讀,那他的詩作,也不會如此的出名。 那說到出名,白居易應當說是一位比較幸運的詩人,他與李白都是那種寵兒,還在世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他們不像有一些詩人,只等到死后,人們才逐漸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價值,他們還在世的時候也都受到了們的歡迎。 白居易的詩練,讀來朗朗上口,可盡管這樣依舊還是富含哲理,例如他這首《大林寺桃花》,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詩人表面看似在描寫春日里的美景,以及大林寺的桃花,但是詩人以一咱非常的唯美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也就使得他的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一首即抒情又充滿哲理的詩作。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這首詩初讀時會覺得很平淡,但是細讀之后,則是能夠品出不一樣的意境來,這也正是詩人最獨特的一個地方,看似閑閑的一筆,但是通篇同樣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使得人們讀了之后,立馬會被詩作中的那一份哲理所感動。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原本到了四月那,也馬上就要過去了,而且這個時候很多的花都開始凋謝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下一個季節(jié),但是那高山上的山寺里的桃花,這個時候則是才剛剛開放。也正是這最后一個”盛“字,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充滿了意境,有一種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正是此詩,最妙的一個地方。所以這兩句,也是充滿了哲理。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最后兩句詩人則是進一步地描寫了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于很多人來說,時常是在尋覓春色,而且是到處去尋找,但是卻不知道這春色,已經(jīng)是轉(zhuǎn)到這山上的寺廟中來。這兩句看似在寫景,其實還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名逐利,但是卻始終是無法獲得。詩人也正是借這首詩告訴我們,真正平凡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白居易的這首《大林寺桃花》,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哲理,所以才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感人,詩人盡管只寫了寥寥的幾句,但是通篇卻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這也正是白居易最獨特的一個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