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古文,至少需要做到兩點,第一就是有內(nèi)容,立意高遠,言之有物,不能空談;第二就是語言優(yōu)美,文采斐然。今天跟大家分享六篇絕世古文,字字珠璣,值得一讀再讀! 《勸學》——荀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下飲黃 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這是選自《勸學》中的一段。學習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對于如何學習這一問題,荀子給出他心中的答案。在文中荀子認為:學習首先需要修養(yǎng)品德氣質(zhì),保持專一的品質(zhì),持之以恒,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切記半途而廢。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這是選自《報任安書》中的一段。《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當時的司馬遷遭遇不幸,內(nèi)心痛苦,但是為了完成《史記》,他決定放下個人得失。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是《岳陽樓記》中的一段。當時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作記,才有了這篇流芳百世的《岳陽樓記》。本文表現(xiàn)了范仲淹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的鼓勵和安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千古名句。 這是《滕王閣序》中的一小節(jié)。當時王勃省父路過滕王閣,即席而作,整篇文章,一氣呵成。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同時抒發(fā)自己的感慨情懷。尤其是文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备乔Ч偶丫?。如果你想了解漢字之美,《滕王閣序》必讀。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選自《前赤壁賦》中的一段。當時蘇軾被貶黃州所作的賦,記敘了蘇軾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蘇軾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千古名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通過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huán)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作者兩袖清風的情懷。抒發(fā)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