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檢測紫砂壺的密閉性,網(wǎng)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做法: 在紫砂壺里裝好水后,傾斜壺身時,若按住壺蓋上的氣孔,壺嘴便不出水,則證明壺的氣密性好,是好壺。如果壺嘴出水,則氣密性差,壺不好。 乍一聽,似乎就是初中物理課上學(xué)的“大氣壓強(qiáng)”原理,無懈可擊。但其實這是個條件不完整的偽命題! 紫砂壺造型千千萬,這按孔斷水的牛角尖可萬萬鉆不得! 首先,不可否認(rèn)的是,這種方法確實可以鑒別某些壺型的好壞,比如西施壺。曾有人用100把西施壺做實驗,把氣孔堵住后倒水,有97把壺都不漏水。 但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壺型。 畢竟還有些壺型的孔,你是夠不著的,但它可能確實是把好壺。比如石瓢壺…… 其次,按住孔就不流水也不能證明這壺一定就是好壺,因為一把好壺還要看它的泥料、做工、肌理效果、造型藝術(shù)等等…… 還有許多茶友認(rèn)為可以用按孔斷水這種方法來測試紫砂壺的出水好不好,但這是不科學(xué)的。 紫砂壺的出水主要分二大類:一是流速,主要受水的壓力影響。二是流量,受壺孔到流口的一條通道中的最細(xì)小部位影響,即瓶頸原理。 而紫砂壺出水不暢,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問題: (1) 壺型的先天限制。如三灣流和流根部的位置太高的壺型。 (2) 做工不良,流內(nèi)有“結(jié)石”。也就是有泥巴沒清理干凈堵住了。 (3) 茶葉堵塞。各方面都是符合出水流暢的條件,清水試出水的十分流暢,但泡茶時常常網(wǎng)孔被茶葉堵死,比如紅茶比較細(xì)容易堵住。 那么在選購的時候,如何鑒別出一把好的紫砂壺呢? 1、三平法選壺。 壺的嘴、口、把,三點成一線,上下落差不得大于5毫米。壺嘴不能低于壺口,壺把應(yīng)和壺口相平。另外,上把與下把要在同一垂直線上。 當(dāng)然,好壺的評判并不僅限于這個方面。 2、聽聲音,敲擊壺身,不能有碎裂聲,聲音既不能太沉悶又不能太尖銳。 3、部分壺型可看其禁水效果如何。如果是在裝滿水后用手指按在氣孔上,如果倒不出水,說明壺蓋和壺口緊密,能保住水溫、茶香。 很多時候幾百塊錢的小圓壺,氣密性都沒問題,相反一些國家級大師的壺,有時候去測試氣密性也是一般的,但是它依然是把好壺! 4、看止水情況如何。 在注水時,突然把壺持平,看壺口下有沒有滴水和水珠掛著,如果有,那就是有缺陷的壺。 5、看壺的容積和重量比例是否恰當(dāng),壺把提用是否方便。 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品飲習(xí)慣和持壺力氣的大小來選擇,裝滿水后,一手拿著壺把,沒有不自在和吃力的感覺。 6、看壺內(nèi)壁是否干凈光滑。 壺身通向壺嘴地地方單孔、多孔網(wǎng)狀、球形網(wǎng)狀幾種,孔太粗太細(xì)均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