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過我戰(zhàn)術圖解系列文章的朋友都對文中的圖片很感興趣,常有人問我怎么做的,其實這不是什么高深學問,因為把紙質(zhì)地圖轉(zhuǎn)化成沙土堆制的立體視覺實地模型是世界各國的軍官人人都會的手藝,是軍校必學的一門知識,基本上過軍校的人都會這個, 這種地形模型叫“沙盤”,通常根據(jù)地圖按一定的比例用泥沙泡沫塑料等材料制作,多用泥沙等簡便器材堆制取材方便,制作簡單、現(xiàn)用現(xiàn)堆,但供使用的期限較短,用泡沬塑料、石膏等材料制成的宜于長期保存使用。制作沙盤首先要有一堆沙子,一些標號圖形和人員、兵器地物等的模型棋子,最重要的是一張新出版的比例尺較大、精度較高的軍用地圖, 首先,參照地圖上的坐標線,確定各地形要素在沙盤上的點位,按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順序進行編號,網(wǎng)線的密度視精度要求而定。網(wǎng)線密,精度高;反之,則精度低。網(wǎng)線格的邊長,一般以放大到沙盤上后不小于25厘米(通常為25X50厘米),常以沙盤范圍內(nèi)最低一條等高線的高程面作為沙盤高度的起算面,同時要在地形圖上選標出能控制地貌基本形態(tài)的地性線、等高線和地形特征點(如山頂、鞍部、傾斜變換與方向變換點等)確定沙盤比例,大沙盤水平比例平面比例是沙盤上某兩點?的水平距離與相實地水平距離之比,通常用于研究團以上部隊的戰(zhàn)斗行動時,水比例尺應小于1:1000;用于研究營以下分隊戰(zhàn)斗行動時,水平比例尺應大于1:1000。 ,沙盤水平比例尺確定后,即可根據(jù)制作沙盤的區(qū)域和水平比例尺計算出沙盤的大小。其計算公式為沙盤長(寬)=實地長(寬):水平比例尺分母,在地形圖上量得制作沙盤范圍長為4.5公里,寬為.3公里,沙盤水平比例尺為1:1000,則沙盤的長和寬分別為4500÷:1000=4.5米,3000÷1000=3米,根據(jù)沙盤水平比尺和地形圖比例尺,可以計算出沙盤的放大倍教。其公式為放大倍數(shù)地形圖比例尺分母沙盤水平比例尺分例 沙盤上的高度也叫高度比例尺,是沙盤上某點的高度與相應實地高度之比。即垂直比例尺。為了形象地示地貌的起伏形態(tài),增強沙盤的立體感,通常把水平比例八放大1至5倍(山地1至3倍、丘陵地34、平坦地為5倍)作為堆制沙盤的垂直比例,根據(jù)沙盤水平比例尺和放大倍數(shù),可以計算出沙盤的垂直比例,已知某控制點高程為200米,起算面高程為100米,垂直比例尺為1:200,則該點在沙盤上的高度_200-100=0.5(米)=:50(厘米)200 簡易沙盤的物品器材,·般有細沙、鐵釘、水桶、米尺、線繩、木簽、地物模型、染色鋸末、毛筆等,為使沙盤制作迅速準確地在沙盤上標示高度,可用木條上刻出數(shù)個分劃,并在最下邊一條刻線旁注記上最低一條等高線的高程,依該刻線向上推算,而后在相應計曲線分劃置上注記出計曲線高程,作為沙盤高度尺 將沙盤框擺好(沒有預制沙盤框時,可用土起或平地下挖15至25厘米),在沙盤內(nèi)倒3至5厘米厚、濕度適當(用手將沙土抓起,以攥起成團,放下即散為宜)的沙土,并用木板刮平壓實,作為沙盤的基準面。依地形圖上加密的坐標網(wǎng)線,算出沙盤上的方格邊長。其計算公式為沙盤上方格邊長=上方整邊長地圖比例尺分母沙盤水半比例尺分母然后,根據(jù)求得的沙盤方格邊長,在沙盤框上,釘上釘子,再用線繩拉出相應的方格網(wǎng)和注明地形圖上的相編號,構成與地圖上完全對應的坐標方格網(wǎng), 再將圖上確定的地形特征點、地性線、最低條等高線和具有控制作用的等高線,按其在相應方格中的關系位置畫、標在沙盤底面上,從而構成堆積地貌的骨架。建立沙盤高程控制依圖逐一判出地形特征點的高程,用高度尺將其換算為沙盤上的堆上高度, 堆積地貌通常由最高點或沙盤中央部位開始維積,先按地性堆出山體走向,再按等高線堆出分布主山峰,高地,邊堆邊修,先修山背、山脊,后修山谷并修挖好河流、湖泊,沙盤應有一定濕度,邊堆邊拍壓緊。地貌堆積完后,要對照地形圖進行全面檢查整修,最后撤上染有與地面顏色相似的鋸末,以增加真實感。 設置物模型時,水可用玻璃、塑料片、紙片、鋸末等表示,道路可用不同色彩與寬度的線繩、布條、望料帶或用鋸末撤出等方法于以表示和區(qū)分等級,居民地、獨立地物可用預制模型或泡沫板、木板等制作;植被可用模型或小樹枝等表示。然后用紙牌寫出居民地、河流、高地等的名稱或高程注記, 并插放在和應位置上,設置術情況戰(zhàn)術情況通常銀據(jù)藺定作戰(zhàn)方案或訓練想定,用制式兵棋或臨時制作的隊標、號進行設置。設置時,一般先設置戰(zhàn)斗分界,圖按先敵后我、先前沿后縱深的順序進行整飾,全部完成之后根據(jù)地托圖及有關資料作一次全面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正。最后標明沙盤名稱、方位和比例尺即可完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