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我是一個南方女孩,在這個飲食文化大融合的時代,我做菜的手藝真是沒得說:酸菜魚、紅燒肉、辣子雞丁......老公的心和胃都被我緊緊拴著。但唯一的遺憾就是我一直不會蒸饅頭。
作為地道的北方人,老公愛吃饅頭的習(xí)慣一直保留著,每次在看到外邊店鋪剛出鍋的熱饅頭,總?cè)滩蛔∩锨百I兩個,吃完了都會說,他媽媽蒸的饅頭味道比這香甜得多。
婆婆要來北京看他兒子了,這可是我們結(jié)婚后的第一次見面,想到天涯論壇上傳說的婆媳大戰(zhàn),我非常緊張。最后還是決定實施饅頭攻略,我要讓婆婆知道,即使她不在,老公也能吃到香噴噴的饅頭!
婆婆周日中午到北京,我一大早便出去買來面粉、泡打粉,按照從網(wǎng)上找來的制作方法,做得有模有樣。真沒有想到,就是這次蒸的饅頭,引發(fā)了一場“婆媳大戰(zhàn)”!
那天的饅頭真是不爭取,皮硬硬的,顏色發(fā)光,口感也遠不如外邊買的。中午,老公把婆婆接進家門,我硬著頭皮把饅頭端上了飯桌,我明顯看到婆婆的臉長長地拉了下來。
飯桌上,婆婆一直給老公夾菜,漫不經(jīng)心地問我“這饅頭是拿什么發(fā)酵的?”聽到我說用泡打粉發(fā)酵的,婆婆騰地站起來,端起一盤子饅頭都倒在垃圾桶里,還說泡打粉是含鋁的,做這樣的饅頭是想害人呢?
那頓飯我是含著眼淚吃完的,心想,自己的媽媽絕對不會這樣對自己。后來的一段日子我也不愿意跟婆婆多說話,每天都在冷戰(zhàn)中,知道婆婆臨走的前兩天,我看著她做了一次饅頭。
婆婆手腳麻利地和面、揉擠、制形,每一步都是那樣從容不迫,嫻熟自如,我嘴上不說什么,心里卻十分佩服。婆婆那天對我格外親切,一邊忙,一邊溫柔地跟我說起她的“饅頭經(jīng)”。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婆婆拿出一個小袋子,告訴我做好饅頭的秘訣就是這小小的“安琪酵母”。
后來婆婆放心地回家了,一場由饅頭引發(fā)的婆媳戰(zhàn)爭,也因為我蒸出了同樣可口的饅頭而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