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錢幣收藏愛好者老陳從成都到昆明出差,在老陳下榻的賓館不遠處是昆明市護國路古玩城。古玩城有許多賣郵票、舊書和古玩雜件的地攤。一天中午,老陳吃了午飯后便去那兒轉(zhuǎn)轉(zhuǎn),從幾個攤位看下來,也沒覓到什么中意的東西。 最后他來到一個出售古錢幣的攤位前,攤主是一位約50多歲的中年人,聽口音,應(yīng)該是四川人。上前一聊,果然是四川達縣人,在此經(jīng)營有好多年了。 他鄉(xiāng)見老鄉(xiāng),攤主相當(dāng)高興,給老陳遞過一支香煙。聊了幾句后,他遞過一本錢幣冊,可能這本錢幣冊放在地攤上有一陣時間了,顯得有點陳舊,有好多灰塵。老陳說,怎么那么多灰塵啊。攤主拿過錢幣冊用一塊舊毛巾抹一抹,然后再遞給老陳。 老陳翻開一看,里面放著一些清代民國的銅錢,品相比較好,但全是康熙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光緒通寶等普通品種的大路貨,沒什么收藏價值。老陳有些失望,將錢幣冊還給那位攤主正欲離開,攤主忽然說,還有一本,要不看看? 老陳就讓他拿出來瞧瞧。他從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錢幣。老陳一張一張地翻看,突然,他發(fā)現(xiàn)在第5頁上有一枚“秦三孔布”,背文有“一兩”紀(jì)重文字,錢文和邊廓、穿廓均為黑漆古包漿,表面有淺棕色或淺黑色銹斑。該錢制作精美、規(guī)范,銘文厚重壯美。 這種“秦三孔布”古錢十分稀少,是絕世孤品,如今卻出現(xiàn)在地攤上,使老陳既感到驚喜,又感到很突然。老陳研究古錢幣已好長時間,對“秦三孔布”的特點了如指掌。但“秦三孔布”的實物是第一次遇到,他相當(dāng)喜歡。一問價格,令他驚喜不已,攤主要價不算太高,只要300元。老陳二話沒說,怕攤主反悔,沒有討價還價就支付現(xiàn)金買了回來。 “秦三孔布”是春秋戰(zhàn)國末期秦國鑄用的貨幣?!扒厝撞肌庇刑攸c:布的首、肩、足、檔都是圓型,同圓是布,首及兩足各有圓形穿孔一個,因此得名“三孔布”。 “三孔布”有大小兩種,這種布幣以兩為貨幣計量單位,形制與貨幣單位特殊,是在這以前其他布錢流行區(qū)域里所沒有的,他們獨自成一體系。 “三孔布”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很少,分大小兩種,正面錢文一般都鑄有地名,如魯陽,安陽、上邸陽、下邸陽、上尊、下尊、杞、雁鄉(xiāng)、北九門、上苑、阿等。大“三孔布”背面銘文為“一兩”,小“三孔布”背面銘文為“十二朱”三個字。 “三孔布”是我國最早的朱(后作銖)兩著文貨幣,開紀(jì)重之制,在中國貨幣史上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多年后,他參加在成都舉行的一個古玩文化交流會,一錢幣鑒定專家說,這是文物,應(yīng)該上交。 各位朋友,老陳這枚“秦三孔布”要不要上交?歡迎留言,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