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要運行火車,就必須先修建鐵路。 那么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是哪里呢? 成渝線! 成渝線,西北起成都市,東南到重慶市。線路全長504公里。 “昨天,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建設啟動活動在九龍坡區(qū)黃桷坪舉行,標志著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即將啟動?!?/p> 也意味著,新中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即將迎來“新生”! 成渝鐵路迎來“新生”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通車。自此成渝線拉開了新中國大規(guī)模進行經濟建設的序幕,改變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對整個西南地區(qū)國民經濟的恢復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不過,進入2000年以后,伴隨著成遂渝鐵路、成渝高鐵的先后開通,以及盆地內高速公路網的不斷完善,成渝鐵路的地位急轉直下,運力閑置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讓人不免扼腕嘆息。 不僅如此,成渝鐵路很多路段處于主城和沿線區(qū)縣城市的核心區(qū),與當前城市建設已有較大矛盾,不能滿足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與城市建設的需要。加之運營將近70年的成渝鐵路,局限于建國初期的建造技術,如今出現了基床翻漿冒泥、路堤邊坡溜坍、橋梁鋼筋露筋銹蝕等較多的工程病害,成渝鐵路的改造被擺上臺面。 成渝鐵路何時改造?怎么改造?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成渝鐵路改造工程起于江津站,沿既有成渝線向北,經江津、九龍坡、大渡口至重慶站,全線13個站,包括:重慶站、鵝公巖、黃桷坪、義渡古鎮(zhèn)、茄子溪、釣魚嘴、伏牛溪、小南海、銅罐驛、西彭、黃磏、圣泉、江津站,并預留大渡口、金鰲兩個車站。線路全長66公里,速度目標值80公里/小時,投資約110億元。按照市域鐵路標準改造后的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將實行鐵路公交化運營,開辟鐵路運輸的新模式,每天發(fā)車量40對左右。 改造工程完成后,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將形成江津區(qū)至主城區(qū)的快速通道,江津到菜園壩僅需約1小時。 按照規(guī)劃,成渝鐵路北接樞紐東環(huán)線黃茅坪支線,新建線延伸至重慶北站、重慶站,最終形成主城區(qū)“二縱線”公交化鐵路。還將與高鐵、城市軌道交通實現“三鐵”融合,改善重慶主城交通擁堵問題,實現乘客快速、便捷換乘。 (成渝鐵路改造示意圖) 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的站點設置也與城市軌道交通、城軌快線有效銜接。其中,重慶站與規(guī)劃軌道交通12、18號線,城軌快線26、27號線無縫換乘;黃桷坪站與軌道交通18號線無縫換乘;義渡古鎮(zhèn)站與軌道交通12號線無縫換乘;茄子溪站與軌道交通18號線無縫換乘。 同時,線路沿江敷設,將串起菜園壩、九龍半島、重慶工業(yè)博物館、大渡口古鎮(zhèn)和釣魚嘴半島等主城區(qū)“兩江四岸”重點開發(fā)區(qū)域,可形成“車在江邊走,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景象,形成一條富有特色的沿江旅游觀光線。 帶動沿線區(qū)域發(fā)展 在成渝鐵路改造的啟動同時,也將促進這些沿線區(qū)域的開發(fā)。 菜園壩:根據規(guī)劃,菜園壩片區(qū)被定位是站城一體化的活力區(qū),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加快各類批發(fā)市場搬遷、沿江消落帶的整治外,更要寄望于成渝鐵路改造、重慶站改建、旅游碼頭等交通配套設施的建設。 九濱路沿線:九龍坡境內從兵器工業(yè)戰(zhàn)備碼頭至龍鳳寺段近900米的鐵路,除在鐵路上方加蓋外,還將在上面修建九龍灘濱江公園,與現在的九龍外灘廣場融為一體。同時,將在既有線路的基礎上,新建一條軌道,開行公交化列車,方便市民出行。而成渝鐵路的改造將帶動九濱路沿線的開發(fā)。 大渡口:成渝鐵路改造后,成渝鐵路將大渡口的工業(yè)博物館(在建)、大渡口古鎮(zhèn)、小南海溫泉以及規(guī)劃中的釣魚嘴音樂半島、環(huán)金鰲山片區(qū)、伏牛溪濕地公園等串聯起來,對于加快其釣魚嘴濱江灣區(qū)和伏牛溪的建設,助力文化休閑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江津:成渝鐵路將與軌道交通5號線一道,構建起江津與主城暢通、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體系,并成為江津全面融入主城,實現同城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推動與主城進一步的融合。 市域鐵路通勤圈 據公開顯示,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將改造為市域鐵路,開行公交化列車,成為集方便快捷、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鐵路公交網。 不同于地鐵、有軌電車及輕軌,市域鐵路是將市區(qū)與郊區(qū),以及城市周圍幾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圍的遠郊地區(qū)連接在一起的鐵路或軌道交通,簡言之就是城區(qū)通往郊區(qū)的鐵路。 相比地鐵等城市軌道交通,市域鐵路具有速度快、輻射廣、成本低等優(yōu)勢;相比高鐵,市域鐵路具有“公交化”、站距短、消費低等優(yōu)勢。 有專家指出,這份規(guī)劃的背后所蘊含的是中國城市格局變動的跡象:大城市的市域鐵路會像一支指揮棒一樣,引導著城市內的人口、資源在更寬廣的土地上流動、扎根。 目前世界性大城市如東京、紐約、巴黎、倫敦、莫斯科等,都已形成了發(fā)達的市域鐵路網絡,它們與地鐵、輕軌一起,共同構筑起城市交通的主骨架。 巴黎為方便乘客直達市中心,修建了從城郊外直通市中心的快速軌道系統(tǒng),部分線路可與國鐵過軌運行。 東京的軌道交通,地鐵分布在市中心,兩條國鐵的方向呈“回”字形,通過中央相連通,環(huán)線上一些車站連接遠郊的許多私營鐵路,呈放射狀布置,當前已有9條國鐵、私鐵、地鐵實現了列車過軌互通。 莫斯科的9個火車站中,就有彼得堡、喀山、基埔、庫爾茨克站等與地鐵相通,地鐵出路口設在盡頭式車站的分配站臺上,旅客任意出站換乘,四通八達,十分方便。 德國的埃森火車站,其周圍有16個地鐵出入口,從車站乘扶梯到地下一層即是地鐵站。 市域鐵路以其綜合運輸速度快、運送能力大、資源消耗少、污染少等諸多優(yōu)勢,居于公共汽車、地鐵、有軌電車等交通工具,成為較受歡迎的城市交通方式之一,逐漸在城市交通體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逐步嘗試利用市域鐵路解決都市圈的通勤、旅游交通需求。但目前已投入運行的線路,包括上海金山線、北京S2線、北京城市副中心線、溫州S1線、成灌線等,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客流量較低、發(fā)車密度不足、站點集散條件較差等。 我們以北京來看: 北京S2線本是為了輸送通勤客流,但因站點設置距居民聚集區(qū)域較遠,大部分通勤客流還是通過公交疏散,所以該線路通勤客流較少,而探親、出游和購物的客流占總客流的66.5%。 北京副中心線經由北京地下直徑線和京哈線運行,設北京西、北京、北京東、通州四個客運車站。副中心線實施實名制購票乘車規(guī)則,票價執(zhí)行北京地鐵標準,可使用實名制一卡通、中鐵銀通卡和單程票乘車。現狀客流呈現隨向通州方向的行進而顯著下降的趨勢,主要客流量仍集中在北京城區(qū)內。 從目前各大城市已投入運行的線路中,我們也能獲得一些市域鐵路規(guī)劃建設的啟示: 1)與城鎮(zhèn)發(fā)展軸帶相契合 2)與同走廊的高鐵線路在站點設置、運營模式等方面拉開差距 3)站點布局應盡量靠近城市核心區(qū) 4)市域鐵路應在中心城區(qū)適當加密站點 5)采用公交化運行模式,加密列車班次,與客流潮汐相契合 按此次成渝鐵路改造規(guī)劃來看,是符合以上這幾點的。而要想改變目前都市圈發(fā)展滯后的現狀,也必須構建起市域鐵路通勤圈??梢钥闯?,在國家政策推動及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多重因素作用下,重慶的市域鐵路發(fā)展迎來了重要時期。 根據計劃,除了成渝鐵路改造外,今年重慶還將續(xù)建磨心坡至合川的渝合線,新開工璧山到銅梁的璧銅線等。與新建的市郊鐵路相比,成渝鐵路改造具有“投入少、見效快、建設時間短”等突出優(yōu)勢,經測算僅需三年就可全面建成投用,單位造價僅為1.27億元/公里。 可以預見的是,在保護歷史、傳承歷史的原則,最大限度保留成渝鐵路原有風貌的同時,成渝鐵路在重慶交通中也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