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規(guī)律,【三命通會】認(rèn)為:一曰受氣,又曰絕,曰胞,以萬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二曰受胎,天地氣交,氤氳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氣,如人受父母之氣。三曰成形,指萬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四曰長生,指萬物生發(fā)向榮,如人始生而成長。五曰沐浴,又曰拜,指萬物始生,形體柔脆,易為所損。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幾至困絕。六曰冠帶,萬物漸榮秀,如人具衣冠。七曰林冠,萬物既秀實(shí),如人之臨官。八曰帝旺,萬物成熟,如人之興旺。九曰衰,萬物形衰,如人之氣衰。十曰病,萬物病,如人之病。十一曰死,萬物死,如人之死。十二曰墓,又曰庫,以萬物成功而藏之于庫,如人之終歸而歸墓。歸墓于是又受氣,胞胎而生,循環(huán)往復(fù)。 根據(jù)以上的解釋,我們不難理解墓與庫的不同含義,墓者,本氣為土,以人壽終正寢而入墓,取入土為安之意代之。所謂庫者,是指萬物成而聚者,好比秋天收獲時節(jié),萬物歸藏于庫。但并不是收獲來的果實(shí)都會不論優(yōu)劣,全部歸庫的,農(nóng)夫們會經(jīng)過賽選,挑選一些飽滿的,優(yōu)質(zhì)的果實(shí)入庫。而會放棄掉一些損壞的,腐爛的,劣質(zhì)的果實(shí)。 因此認(rèn)為:自旺者能發(fā)芽,即為入庫。自敗者不能發(fā)芽,即為入墓。這就是墓庫最原始的解釋。同樣的道理,比如丙火逢戌,若丙火旺,則戌庫中的丁火為丙火引出,可助力丙火,則為丙火臨庫地。若丙火衰,則戌中丁火難被引出,戌中本氣戊土反而能盜泄丙火元神,戌也不能為丙火之根。使丙火之氣勢衰竭,則為丙火入墓。 凡論八字,推詳造化,見生旺者,未必便能認(rèn)為是吉,見休囚死絕,也未必便能當(dāng)做兇看。如生旺太過,則宜制伏,死絕不及,又宜生扶。妙在懂得識其通便,學(xué)會靈活運(yùn)用。古人以胎生旺庫為四貴,死絕病敗為四忌,其余為四平,僅依此為一般常態(tài)而論,具體情況還要察看格局需要,五行配合而分析其吉兇喜惡。 什么是沖氣? 而辰戌丑未,均處在兩個節(jié)令的過渡時期,也就是兩種五行的過渡階段,如辰為木火之間的過度,未為火金之間的過度,戌為金水之間的過度,丑為水木之間的過度,由于辰戌丑未緩和了兩種五行的生克沖擊,所以也稱之為沖氣。 什么是雜氣? 而寅申巳亥所藏,乃方生之氣與當(dāng)旺之氣,長生祿旺,氣勢相通。比如寅中藏甲丙戊,甲之臨官,戊之長生。而辰戌丑未墓庫所藏,則各不相謀,金木水火四種五行,各旺一方,而土居中央,無時不旺,而寄于四隅。比如辰中藏乙戊癸,戊為本氣,乙為余氣,水為墓庫,意義效用各有分別,且木克土,土克水,所以叫雜氣。 雜氣如何取用? 而透與會的區(qū)別,在于透干者,地支所藏可用,干透支藏,其力可顯。會則力大,其用非常。如果所藏之物既不秉令,也不透干,又沒有會合成方成局,則力量微弱,不能為用。不透不會則僅以土論。 又說辰丑為濕土,戌未為燥土,濕土可以納火之燥氣,但不能止水。而燥土可以止水,但不能納火之燥氣。另外辰未藏乙木,甲乙木可以盤根錯節(jié)。戌丑藏金,可以伐克木之根基,所以其用各有所別,至于宜與不宜,在評斷八字時務(wù)必要仔細(xì)斟酌,不可一概而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