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痔瘡的毛病。痔瘡是直腸下端黏膜下或肛門緣皮下的血管由于淤血、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塊。如果大便不定時、便秘、久蹲、排便用力;嗜辛辣刺激食物,生活無規(guī)律,久坐久立而不變換體位,都可導致肛門直腸部位靜脈曲張、迂曲、增生、靜脈回流受阻、血液循環(huán)減慢而形成痔瘡。痔瘡的主要癥狀為大便時肛門疼痛和痔團脫出、排便時出血等,直接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休息。要想防痔瘡,關(guān)鍵是改變不良習慣。 1.不可久坐、久立。久坐、久立使人體長時間處于一種內(nèi)臟下垂的固定體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huán),使盆腔內(nèi)血流緩慢、腹內(nèi)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使痔瘡發(fā)病。若運動不足,腸蠕動減慢,糞便下行遲緩,壓迫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nèi)壓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導致痔瘡。故應每1小時變換體位休息10分鐘。 2.不要抑制排便感。不要在排便時讀書報。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解,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如廁最好采取坐位,每次大便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 3.選擇正確防治便秘的方法。中藥方:黃芪30克,銀花、白芍、麻仁、肉蓯蓉、當歸各20克。燥熱甚加芒硝;脾肺氣虛甚加黨參;氣滯甚加木香;腎虛加杜仲、牛膝;陰寒內(nèi)結(jié)加干姜。每日1劑,水煎頻(5日后,分3次)服。對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調(diào)配飲食,養(yǎng)成及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于頑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應盡早到醫(y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黏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而利于痔瘡的發(fā)生。因此患有頑固性便秘者須在有經(jīng)驗的??漆t(yī)生指導下正確治療。此外,也要及時治療與便秘有關(guān)的其他疾病。 (馮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