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奇跡, 中國只有1個上榜! 各個都是不可超越的超級工程!
??谥?time>昨天15:00
世界八大奇跡是廣泛流傳于中國大陸的說法,指的是國際公認的世界七大奇跡(按建造時間從先到后):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和亞歷山大燈塔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中國的秦陵兵馬俑。
“第八大奇跡”在世界上其實并沒有定論。除秦始皇陵兵馬俑外,也有說法將中國萬里長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吳哥窟、意大利羅馬斗獸場、梧州騎樓等稱為第八大奇跡。“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說法更多的是一種贊譽而不是確指。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巴比倫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總周長500多米,采用立體造園方法,建于高高的平臺上。假山用石柱和石板一層層向上堆砌,直達天空。從遠望去,花園就像在天空中一樣。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用大石柱支撐,層層蓋有殿閣。為防止?jié)B水,每層都鋪上浸透柏油的柳條墊,墊上再鋪兩層磚,還澆注一層鉛,然后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種植了許多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奇花異草,并設(shè)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
城墻有兩種,以泥磚或磚砌成,間有塔樓,其中外墻最寬處有7.1米。城的正門是伊絲塔爾門,高12米,雙重,是為獻給女神伊絲塔爾而建。進正門是南北向的游行大街,街道以石或磚鋪筑。伊絲塔爾門和大街兩側(cè)均裝飾有彩釉動物浮雕,動物橫向排列。
2、亞歷山大港燈塔

亞歷山大港燈塔高120米,加上塔基,整個高度約135米。塔樓由三層組成:第一層是方形結(jié)構(gòu),高60米,里面有300多個大小不等的房間,用來作燃料庫、機房和工作人員的寢室;第二層是八角形結(jié)構(gòu),高15米;第三層是圓形結(jié)構(gòu),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圍繞在圓頂燈樓。燈樓上面,矗立著8米高的太陽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態(tài)的青銅雕像。整座燈塔都是用花崗石和銅等材料建筑而成,燈的燃料是橄欖油和木材。
整個燈塔的面積約930平方米。聰明的設(shè)計師還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鏡子把燈光反射到更遠的海面上。這座無與倫比的燈塔,夜夜燈火通明,兢兢業(yè)業(yè)地為入港船只導(dǎo)航,它給舵手帶來了一種安全感。 方形塔基14米高,實質(zhì)上是覆蓋在大巖礁上的一座三四層高的大欞。在塔基正中拔起的下層塔身有71米高,同樣為方形,上端四角各有一尊《波賽東之子吹海螺》的青銅鑄像,朝向四個不同的方向,用以表示風(fēng)向和方位。
中層塔身又縮成細柱形,9米高。在中層塔身的八角方位上立起八根石柱,共同支起一個圓形塔頂。這個洋蔥頭形的圓塔頂,成了后來伊斯蘭清真寺建筑的重要參考借鑒物。上層塔身之上是一圓形塔頂,其中一個巨大的火炬不分晝夜地冒著火焰。
塔頂之上鑄著一尊高約七公尺的海神波賽東青銅立像,為這座建筑增添了神話與藝術(shù)的風(fēng)采。
亞歷山大港燈塔的外部造型非常美觀考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也十分嚴密復(fù)雜。
在通到中層和上層的傾斜梯上還分別筑有32個和18個臺階。正中間有一個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電梯的人工升降裝置,用以運送火炬燃料及各種物品,保證火炬長年日夜不熄。 據(jù)傳,火炬的作用除本身的火焰光芒外,還設(shè)有一個凹面金屬鏡,反射出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60公里以外的航船能遙望到燈塔的方位,從而不會迷失方向。可徑直向亞歷山大港駛來。
3、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整座巨像高33米,一個腳趾頭就需要兩個成人合抱,它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這座巨像建在羅德港通往地中海的港口,形象為一個手舉火炬,腳踩兩岸的青銅巨人。而他手舉的火炬則作為燈塔,晝夜不熄,為過往的船只導(dǎo)航。公元前226年,一次大地震把這座偉大的巨像推倒了。巨像在原址上躺了近千年,后來就下落不明了。
羅得斯島太陽神巨像,這座巨像建在羅得市港口的入口處。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巨像鑄造完工后過了56年,毀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從太陽神巨像的建立到毀壞只過了僅僅56年的時間,然而這座巨像卻在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跡”的名單里贏得了一席之位。
老普林尼說過:“但是即便在它倒塌在地時,仍不失是為一個奇觀?!绷_得斯島的太陽神巨像不僅僅是一座巨大的雕像,更是居住在美麗的地中海島嶼——羅得斯島上的人民團結(jié)的象征。羅得斯島巨像位于希臘羅得斯島通往地中海的港口。
公元前的羅得斯島是重要的商務(wù)中心,它位于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羅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歷史上羅得斯島曾經(jīng)被許多勢力范圍統(tǒng)治過,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歷山大大帝。但在亞歷山大大帝歸天之后,全島又陷入了戰(zhàn)斗。
馬其頓侵略者德米特里帶領(lǐng)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爭,羅得斯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十二年,高約33米,與紐約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
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復(fù)雜的石頭和鐵的支柱加固。但這個偉大的雕像建成僅僅56年后就被強烈地震毀壞了。
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只是從腿中間過去,非常壯觀而有趣。 這座巨像其實是希臘人的太陽神及他們的守護神赫利俄斯,由建筑師Chares設(shè)計,經(jīng)過十二年的興建,羅得斯島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以后更被用作燈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卻把這幢偉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蓋成為了巨像的致命傷,巨像從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邊。
公元654年,羅得斯島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遺跡運往敘利亞,使這個奇觀的考察更加困難。
4、奧林匹亞宙斯巨像

神殿本身則是采多利克式建筑。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guī)r,殿頂則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34條高約17米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撐著,面積達41.1米x107.75米。廟前廟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島的大理石雕成。廟內(nèi)西邊人字形檐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風(fēng)格。這么建造,天上宙斯大神是否喜歡?據(jù)說菲迪亞斯建造雕像時,曾親到奧林匹斯山問宙斯神,而大神以降下霹靂閃電,打裂神廟鋪道作回答。至于神殿主角“宙斯”,采用了所謂‘克里斯里凡亭’技術(shù),是在木質(zhì)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制的衣飾。寶座也是木底包金,嵌著烏木、寶石和玻璃,歷時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旅行家沙尼亞斯巴的希臘游記一書中,曾對宙斯神像作了詳細的描述,書中記載:“宙斯神主體為木制,身體裸露在外的部份貼上象牙,衣服則覆以黃金。頭頂戴著橄欖枝編織的皇冠,右手握著象牙及黃金制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則拿著一把鑲有各種金屬打造的權(quán)杖,杖頂停留著一只鷲”。至于他的寶座,神像頭上與頭后,雕著“典雅三女神”和“季節(jié)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腳飾有舞動中的勝利女神與人頭獅身史芬克斯,希臘其他諸神裝飾,底部寬6.55米、高1米,而神像約高13米,相當(dāng)于四層樓高的現(xiàn)代建筑。神像身后掛著由耶路撒冷神廟劫掠得來的神圣布幔。菲迪亞斯更精密地規(guī)劃四周變化,包括由神廟大門射向雕像的光線,為了令神像的臉容更為美麗光亮,更于神像前建造一座極大而淺,里面鑲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欖油池,利用橄欖油將光線反射。矗立期間更有工人前來擦拭象牙,稱為“菲迪亞斯拋光工人?!啊?/p>
宙斯神像高12米,有以黃金制成的橄欖冠,坐在用杉木制成的宏偉的寶座上,并飾以黃金,象牙,烏木以及各種珍貴的寶石。在宙斯神像的右手上有一座小的戴著皇冠的尼刻-神話中的勝利女神,這座小雕像也是以黃金和象牙制成的。它的右手拿著一根黃金制成的權(quán)杖,旁邊還有一只鷹。
5、阿爾忒彌斯神廟

阿爾忒彌斯神廟位于土耳其以弗所,瀕臨愛琴海,是土耳其著名古代建筑遺跡,堪稱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
神廟大約在公元前652 年初建,當(dāng)時是木結(jié)構(gòu)。第二次修建時,采用石料建筑。第三次重建于公元前570 年,共花了10 年時間。當(dāng)時以弗所是個龐大富有之邦,聘請了著名的古希臘建筑師, 造成了古代亞洲的第一個愛奧尼亞式石柱廟宇。公元前550 年,呂底亞國王克勒索斯再次進行修建, 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了100 多年才告完成。第三、第四次修建奠定了神廟的規(guī)模,從此聞名遐邇。
阿爾忒彌斯神廟是一座長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筑,長125 米,寬60 米,高25 米,占地面積6300 多平方米。廟宇的回廊有137 根圓柱, 全用大理石雕成,每根圓柱高約20 米,底部直徑為1.59 米,柱石千姿百態(tài), 整個建筑看上去儼然是一個廊柱之林,給人一種莊嚴、恬靜、和諧的感覺。大理石圓柱的柱身下部均有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浮雕,造型優(yōu)美,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柱頂盤由一個帶有3 個盤座面的框緣組成,盤座面上裝飾著一排花邊似的齒飾,在框緣上面是刻有四輪戰(zhàn)車的浮雕, 細致精巧,精美異常。神廟于公元前356 年被焚毀。后在亞歷山大王的幫助下,按原建筑式樣重建, 更加富麗堂皇。在漫長的歲月中,阿爾忒彌斯神廟屢遭洗劫,變得滿目瘡痍。然而人們從殘存的建筑物地基和石柱遺跡中,依然可以想見它當(dāng)年的雄姿。
6、摩索拉斯陵墓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占,新的統(tǒng)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筑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內(nèi)。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進行考古學(xué)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guān)摩索拉斯陵墓的資料,令我們對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這座古代的建筑奇觀如今只剩下些許殘垣斷壁,大部碎片都被收藏在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根據(jù)拉丁史學(xué)家大普林尼的描述,這座建筑由三部分組成:地基高19米,地基上平面長39米,寬33米;上面是一個由36根柱子構(gòu)成的愛奧尼亞式連拱廊,高11米;拱廊上一層金字塔形的屋頂,是由規(guī)則的24級臺階構(gòu)成的,這或許象征著摩索拉斯的執(zhí)政年限。再向上,陵墓的頂飾是由國王摩索拉斯和王后阿爾特米西婭二世(王后同時還是國王的妹妹,國王死后她單獨執(zhí)政3年,死于公元前約350年)駕駛的四馬雙輪戰(zhàn)車。
7、埃及金字塔

現(xiàn)在的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座金字塔遺跡。
埃及共發(fā)現(xiàn)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qū)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xù)出現(xiàn)幾十個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3100年,初步統(tǒng)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yōu)樽约盒藿司薮蟮牧昴菇鹱炙?,金字塔就成了法老?quán)力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在胡夫拉金字塔前,還有一尊獅身人面像守衛(wèi)著法老們的陵墓。
8、秦陵兵馬俑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xùn),強調(diào)“明德保民”。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xiàn)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絕。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蕩,人殉復(fù)燃。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后廢止了人殉制度。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
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fā)生了變化,出現(xiàn)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百浮钡谋疽饩褪侨搜常?dāng)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guī)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筑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墻。墻的兩邊排列木質(zhì)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墻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gòu)成坑頂,坑頂高出當(dāng)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禹斨量拥變?nèi)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nèi)用夯土填實,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筑。
1974年—1977年在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發(fā)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13260平方米。二號坑?xùn)|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為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zhì)戰(zhàn)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俑現(xiàn)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戰(zhàn)車100輛,戰(zhàn)馬100匹。陶傭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