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 【西醫(yī)理論】 癰是一種發(fā)生于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相當于現代醫(yī)學“皮膚淺表性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及“急性化膿性感染”。本病的臨床特點:局部紅腫熱痛,光軟無頭,結塊范圍較大,發(fā)病迅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常伴惡寒、發(fā)熱、口渴等全身癥狀。一般不損傷筋骨,也不會造成陷證。 【臨床特點】 1.初期皮肉之間紅腫熱痛、光軟無頭,而頸癰初起皮色不變,伴惡寒發(fā)熱、頭痛,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繼則紅腫范圍逐漸擴大,7日左右成膿。膿成時,中軟應指,發(fā)熱不退,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自行破潰或切開排膿后,毒隨膿泄,身熱漸退,腐脫新生,創(chuàng)面漸愈。 2.理化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可見增高。 【辨證論治】 癰的辨證論治見圖18-2。 圖18-2 癰的辨證論治 1.初期 (1)證候:初起患處皮肉之間突然腫脹不適,光軟無頭,很快形成結塊,表皮色紅,灼熱疼痛,其后腫塊逐漸增大,高腫堅硬,可有惡寒、發(fā)熱、頭痛、惡心等癥狀。舌苔黃膩,脈象洪數。 (2)治法:疏風清熱,行氣活血。 (3)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 2.中期 (1)證候:一般在7日左右成膿。當化膿時,局部腫勢明顯,疼痛加劇,痛如雞啄,中軟應指,伴全身發(fā)熱、頭痛。舌紅,苔黃,脈數。 (2)治法:清熱解毒,托毒排膿。 (3)方藥:銀花解毒湯合透膿散加減。 3.后期 (1)證候:潰破出膿,質稠厚色黃白,或夾雜紫紅色血塊。膿出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止,諸癥悉減,逐漸收口而愈。若潰后膿出不暢,瘡口四周仍堅硬,或膿水稀薄,瘡面新肉不生,可能因瘡口過小所致,或與體質虛弱有關。 (2)治法:補益氣血,清解余邪。 (3)方藥:八珍湯加減。 【單方單藥】 ★黃連湯 [用量] 黃連30~50g。 [制劑] 水煎。 [用法] 待藥水溫度適中時洗患處。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 治熱毒癰疽疔瘡,皮膚紅腫熱痛。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連或云南黃連的根莖。其性寒,味苦。入心、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核,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等癥?!侗静輦湟罚骸爸伟b疽瘡疥,酒毒,胎毒?!?/p> ★三七醋 [用量] 三七適量。 [制劑] 磨汁。 [用法] 醋調涂(或研末干敷)。 [功效] 清腫定痛。 [主治] 治癰腫疼痛及潰瘍。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功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各種內、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癥?!队窬舅幗狻酚涊d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劍新血。凡產后、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傷,一切新血皆止?!?/p> ★水仙花膏 [用量] 水仙花根適量。 [制劑] 將其剝去老赤皮與根須,入石臼搗如膏。 [用法] 敷腫處,中流一孔出熱氣,干則易之,以肌膚上生黍米大小黃瘡為度。 [功效]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主治] 治濕毒外腫,一切癰瘡。 [出處] 《溫病條辨》。 [說明] 水仙花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其味辛,性涼。歸經肝、肺經。功能清心悅神,理氣調經,解毒辟穢。主治神疲頭暈,月經不調,痢疾,瘡腫等癥。 ★澤蘭湯 [用量] 澤蘭全草60~120g。 [制劑] 水煎。 [用法] 口服。 [功效] 消癰解毒。 [主治] 治癰疽發(fā)背,瘡瘍腫毒。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澤蘭為唇形科植物地瓜兒苗的莖葉,其性微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功能活血,行水。主治經閉,癥瘕,產后瘀滯腹痛,身面水腫,跌仆損傷,金瘡,癰腫等癥?!侗窘洝酚涊d:“主乳婦內衄,中風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jié)中水,金瘡,癰腫瘡膿。”《福建民間草藥》記載:“澤蘭全草二至四兩,煎服;另取鮮葉一握,調冬蜜搗爛敷貼,日換兩次?!笨芍伟b疽發(fā)背。 ★虎杖外洗方 [用量] 虎杖50~100g。 [制劑] 水煎。 [用法] 待藥液溫度適中時,洗患處。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治熱毒壅結之癰腫瘡毒。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其性平,味苦,具有祛風,利濕,破瘀,通經的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疼痛,濕熱黃疸,癥瘕積聚,痔漏下血,惡瘡癬疾等癥?!度杖A子本草》:“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暈,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 ★浮萍膏 [用量] 浮萍適量。 [制劑] 搗爛,用雞蛋清調膏。 [用法] 貼患處。 [功效] 疏風,清熱,消腫。 [主治] 治瘡瘍初起,發(fā)熱惡寒,紅腫熱痛。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浮萍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發(fā)汗祛風,行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時行熱病,斑疹不透,風熱癮疹,皮膚瘙癢,水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等癥。《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記載:“紫萍適量,打汁,紅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藥調勻外敷,中薄外厚,中間留孔。”亦可治癰。 ★馬齒莧敷劑 [用量] 馬齒莧適量。 [制劑] 搗爛。 [用法] 敷患處。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 治瘡瘍潰破,經年不斂,流膿清稀。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等功效。故可治療痢疾,腸炎,便血等病癥。民間常用鮮馬齒莧120g(干60g),粳米60g煮粥,或用鮮馬齒莧絞取汁和大劑量水煎液,來治療濕熱腹瀉、急性腸炎、痢疾等癥,是一味清熱、解毒、消炎的天然良藥。 ★仙人掌敷劑 [用量] 鮮仙人掌適量(根據病變區(qū)大小)。 [制劑] 將刺除去,搗爛。 [用法] 外敷患處,每隔12小時更換1次,至痊愈。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 治急性蜂窩織炎。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仙人掌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zhèn)咳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癰癤腫毒,蛇咬傷,燒燙傷。《陸川本草》中記載:“消炎解毒,排膿生肌。主治瘡癰癤腫,咳嗽。”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切片曬干。 ★紫花地丁敷劑 [用量] 紫花地丁適量。 [制劑] 洗凈搗爛。 [用法] 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治急性蜂窩織炎與癤腫。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紫花地丁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其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疔瘡熱毒、癰腫發(fā)背等癥。紫花地丁多用于熱毒壅盛之時,內服多配合金銀花、連翹、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鮮紫花地丁搗爛外敷瘡癰局部。 ★蘆薈敷劑 [用量] 蘆薈葉片適量。 [制劑] 洗凈后削去外皮,使其露出帶有水分的內層。 [用法] 直接貼于創(chuàng)面,外用無菌敷料包扎,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治急性蜂窩織炎與癤腫。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蘆薈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及好望角蘆薈的液質經濃縮的干燥物。藥味苦,性寒,歸肝、胃、大腸經,功能瀉下通便,清肝,殺蟲。《開寶本草》:“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痿?!?/p> ★五倍子消癤方 [用量] 五倍子適量。 [制劑] 將五倍子適量烘干后研末,用醋調成糊狀,備用。 [用法] 使用時先將病灶區(qū)毛發(fā)剪除,然后涂抹藥糊,外用消毒紗布覆蓋,每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 [功效] 解毒消腫,收濕斂瘡。 [主治] 毛囊癤腫。 [出處] 《湖北中醫(yī)雜志》,1995年,第3期。 [說明] 五倍子《本草綱目》謂之“其氣寒,能散熱毒瘡腫”,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確有抑制作用。 ★棉子膏 [用量] 棉子120g,凡士林100g。 [制劑] 將棉子焙存性,研細末,加凡士林調和成軟膏狀,備用。 [用法] 每取此膏適量,涂敷患處,日涂2次。一般用藥3日即收口結痂而愈。 [功效] 拔膿生肌。 [主治] 癰腫已破潰者。 [出處] 《單方驗方治百病》。 [說明] 棉子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的種子。秋季采收棉花時,除去長棉毛,取出種子,晾干即得。其性熱味辛,功能補肝腎,強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含有大量的脂肪油,主要含棉子油酚、亞油酸、棕櫚酸、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和植物甾醇。(魏睦新,劉佳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