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描述學(xué)問的三重境界時引用了辛棄疾的詞句:“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憋@然,辛棄疾是創(chuàng)造最高境界的人。 這個創(chuàng)造最高境界的人,他的詩詞我們讀過不少,但是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01 辛棄疾心剛似火,劍有殺氣 在辛棄疾出生的 13 年前,也就是宋欽宗靖康二年( 1126 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 今河南省開封市),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 3000 余人,并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被掠之一空,大宋王朝遭遇了“靖康之難”,中原被金人占領(lǐng),直接導(dǎo)致了北宋的滅亡。 辛棄疾是在金朝統(tǒng)治下的山東濟南府長大的,親眼目睹了漢人被金人奴役欺凌的悲慘景象,他早年喪父,由祖父辛贊撫養(yǎng)長大。辛贊雖說是金朝的官吏,但心中難以忘懷的,卻是對宋朝的懷念和對金朝的仇恨。他常常帶著年幼的辛棄疾登高望遠,指點江山,對他進行抗金復(fù)地、洗雪宋恥的愛國教育。 在祖父辛贊的教導(dǎo)之下,辛棄疾從小就喜歡練習(xí)武藝,并閱讀漢室書籍,尤其讀了許多《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書。14 歲和 17 歲時,辛棄疾曾先后兩次參加金朝燕京的科舉考試,但兩次不中。20 歲那年,他率領(lǐng) 2000 多人起義抗金,并投奔以耿京為首的北方忠義軍,成為耿京手下的節(jié)度掌書記。后來,耿京被忠義軍內(nèi)部叛徒張安國殺害后,辛棄疾集結(jié) 50 多名義士突襲金人營帳,在金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生擒叛徒張安國,并策動上萬士兵一起投奔南宋。這段戎馬生涯,為他后來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礎(chǔ)。 02 辛棄疾滿心抱負,仕途路窄 正是因為辛棄疾的先輩與金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辛棄疾又深受祖父的熏陶,從小就立下了收復(fù)中原、報仇雪恥的志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1162 年)正月,辛棄疾力勸山東義軍歸附南宋,抗擊金兵。辛棄疾歸附南宋朝廷后,不甘在歌舞升平中消磨意志。由于心中收復(fù)中原的抗金理想無法實現(xiàn),辛棄疾感到非常失落和無奈。 宋孝宗乾道元年 (1165 年 ),擔任右承務(wù)郎一職的辛棄疾,不為自身官職低微,獨抒所見,進奏了著名的《美芹十論》,但沒得到朝廷的重視。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9 年),虞允文上任宰相后,辛棄疾又呈上九篇關(guān)于恢復(fù)大計的建議,即《九議》,陳述戰(zhàn)守之策,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 辛棄疾的建議雖然沒被采納和實施,但他被調(diào)到南宋都城臨安內(nèi),任司農(nóng)寺主簿,成為主管文字工作的事務(wù)官。然而,一直懷有光復(fù)中原大志的辛棄疾,卻渴望能在疆場上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辛棄疾是個文能治國、武可殺敵的人才,但可惜身處南宋朝代,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他剛拙自信的英雄性格和豪杰作風,成為他不受重用的重要原因。他敢說敢做,從不情愿迎合別人。為了實現(xiàn)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的夙愿,他可以不拘小節(jié),不守規(guī)則,更不理會各種各樣的潛規(guī)則。他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zhí)著北伐的熱情,使他難以在畏縮圓滑、嫉賢妒能的官場上立足,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 辛棄疾做南宋官吏長達 40 余年,但斷斷續(xù)續(xù)有近 20 年時間閑置一邊。在時斷時續(xù)被啟用的 20 年中,出現(xiàn)了多達 37 次頻繁調(diào)動,任職最長的一次,也沒超過一年半。雖然后兩年都是被召任職,但無奈已年老多病,身體衰弱,最終在宋寧宗開禧三年( 1207 年)九月初十病逝,享年 68 歲。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03 辛棄疾的詞和遠方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窮自樂,懶方閑。人間路窄酒杯寬。看君不了癡兒事,又似風流靖長官。 ——《鷓鴣天·吳子似過秋水》 辛棄疾與蘇軾并稱“蘇辛”,成為豪放詞派的代表。在蘇軾的基礎(chǔ)上,辛棄疾進一步開闊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xué)地位。與蘇軾詞有所不同的是,辛棄疾常以文為詞,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 辛詞題材廣闊,善于化用前典。從他現(xiàn)存的詞作中看,有寫政治的、寫哲理的、寫朋友之情的、寫戀人之情的、寫田園風光的、寫民俗人情的、寫日常生活的、寫讀書感受的……可以說,凡能寫入其它文學(xué)樣式的內(nèi)容,他都可以寫入詞中,既是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又是寫盡平生不平事。 辛詞筆力雄渾、大氣磅礴。在意象的使用上,辛詞很少采用傳統(tǒng)詞作中常見的用梅蘭竹菊及紅粉佳人為點綴的手法,他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大多都有一種奔騰聳峙、不可一世的氣派。毫無疑問,這也跟他豪俠仗義的性格有關(guān)。他卓爾不群的詞風,最終確立了他在豪放詞派中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有“詞中之龍”的美譽。 辛棄疾以橫刀立馬的姿態(tài)登上詞壇,他的詞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詞史上獨一無二的個性鮮明豐滿的英雄形象。抗金復(fù)國是辛棄疾詞的主旋律,但其中包含著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辛棄疾詞在內(nèi)容上所展現(xiàn)的愛國思想,在藝術(shù)上所展現(xiàn)的創(chuàng)新精神,都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后來的朝代,每當國家、民族危急的時候,不少作家都會從辛棄疾的詞中吸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喜歡一個人,或者紀念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讀他的一生。 《辛棄疾:醉里挑燈他看劍》是一本讓喜歡辛棄疾的讀者讀懂他的一生的書籍,新書已上市,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