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綠是中國畫顏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礦物顏料,在早期繪畫中便已經(jīng)被大量應(yīng)用,尤其在工筆畫里更是不可或缺。其原材料是銅礦中的伴生礦物——孔雀石, 孔雀石:因顏色酷似孔雀羽毛斑點上的綠色而得名。為單斜晶體,晶體柱狀或針狀。通常多為鐘乳狀、腎狀、放射狀、絲狀、殼皮狀、致密狀、土狀、粒狀等產(chǎn)出。如為巨大的腎狀體,則別具同心層構(gòu)造。顏色有翠綠、草綠及暗綠等色。條痕為淡綠色。晶面呈金剛光澤,纖維狀者則顯絹絲光澤??兹甘c用來制取石青的藍(lán)銅礦一樣,都是銅礦的次生礦物,產(chǎn)于銅礦氧化帶,常?;焐谝黄?。 孔雀石原石 孔雀羽毛中的“石綠”色 銅生銹,會產(chǎn)生“銅綠”,其主要成分CuC03·Cu(OH)2與天然孔雀石基本相同,色澤也一樣。古人也曾通過讓銅生銹的辦法制取銅綠。 生銹銅器上的銅綠 石綠在繪畫中的運用,可以上溯到兩漢墓室壁畫,其方法雖然只是簡單的平涂,但相較于純用墨色而言,已經(jīng)算是一種進(jìn)步。 漢代墓室畫像磚
敦煌壁畫《九色鹿本生故事》中的石綠運用(北魏) 敦煌唐代壁畫中的石綠
《聽琴圖》中的綠衣人物 宋徽宗摹《搗練圖》中的石綠地毯 《千里江山圖》局部 宋人工筆花鳥中,石綠是最重要的顏色之一,可以這么說,只要是綠葉植物,一般在葉子的設(shè)色中都要使用不同色階等級的石綠。礦物粉末的厚重艷麗加上宋人精湛的設(shè)色技巧,讓植物葉片綠得極有質(zhì)感且有厚度,也大大加強(qiáng)了工筆花鳥的寫實性。 宋人花鳥小品《夜合花圖》 宋(佚名)《歲朝圖》中厚重的石綠和石青色 作者用石綠創(chuàng)作的部分工筆花鳥 石綠的制取,就是將孔雀石研磨成粉,然后漂洗分級。一般分為頭綠、二綠、三綠和四綠。其法與朱砂的制取方法一致,可參看朱砂一篇,本文不作贅述。 作者自制的頭綠(左)和三綠(右) 作者收藏的晚清民國時期的石綠 在上一篇朱砂中我提到過,明清兩朝有直接用顏料制成的彩墨,礦物顏料制成的彩墨主要有朱砂、朱膘 、石綠、石青、石黃、蛤白、赭石等幾種。這些墨選材精良,色彩艷麗,使用方便,是不可多得的上品顏料。 作者收藏的清代胡開文制石綠顏料墨 石綠中最常用的是三綠,其方法也和朱砂一樣,需要用重膠調(diào)勻后稀釋使用。可平涂,也可分染。石綠色本身略帶粉氣,為使石綠色更潤而艷麗,古時用槐花煎水(其水嫩綠)在石綠上罩染,也可以用汁綠(花青調(diào)藤黃)罩染。 石綠需要現(xiàn)用現(xiàn)調(diào),每次使用剩下的部分則需要重新出膠(用滾水沖淡,倒盡膠水,再烘干成粉),下次臨用時再調(diào)新膠使用,方能保證顏色鮮艷如初。 古畫中還常常能見到一些介于藍(lán)綠之間的顏色,有人認(rèn)為是綠松石,其實不然。是因為所用的原料里同時含有孔雀石和藍(lán)銅礦,孔雀石的綠和藍(lán)銅礦的藍(lán)混合,造成似藍(lán)似綠的色彩效果。宋徽宗《瑞鶴圖》的天空背景就是這個色的代表。 《瑞鶴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