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結(jié)字、章法是書法涵蓋的三項重要內(nèi)容。書法始扵用筆,終于章法。用筆從細微處著手,章法從整體著眼。學習書法不僅要諳熟筆法,更應該傾心研究章法布局。一幅書法作品,最終靠章法取勝。董其昌云:“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焙胍环◣熤v到章法時說:“書法論其優(yōu)劣來,有幾種要素需要注意?,F(xiàn)在估量其應得的分數(shù)如下: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黑色五分,印章十分?!笨梢姾饬恳环髌返膬?yōu)劣重在看章法。 本論分為上、下兩篇。
章法論(上)主要談?wù)路ǖ幕驹瓌t和主要方法中有關(guān)通篇布局 ,首字領(lǐng)篇和計白當黑,虛實相成等內(nèi)容。并書寫了相關(guān)書論23幅。 章法主要指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的銜接、協(xié)調(diào)和組織形式。章法構(gòu)成的基本要素,首先是一個一個的字。其次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合的字組。再是行,有一行或多行。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空白。整個書法的章法,大體就是由有字的黑和無字的白,這兩個大的要素組成。只有把這些元素聯(lián)絡(luò)好,才能欲求字法之理,欲得通篇之妙。通篇布局,胸有全篇。如將軍布陣,全局在胸,指揮若定。在章法布局上要仔細周密,巧妙按排。要目顧首尾,從容導之,務(wù)使章法結(jié)構(gòu)合情合理。正如解縉所說:“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橫斜疏密,各有攸當。上下連延,左右顧矚,八面四方,尤如布陣:紛紛紜紜,斗亂而不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破?!?/h2> 首字領(lǐng)篇,管束到底。書法作品的第一個字猶如列隊的排頭兵,奏樂的定音鼓,飛行的領(lǐng)頭雁,具有統(tǒng)領(lǐng)和標桿作用。有了首字領(lǐng)篇,才會有全篇的統(tǒng)一、和謁。戈守智說:“凡作字者,首寫一字,其氣勢便能管束到底,則此一字便是統(tǒng)篇之領(lǐng)袖矣。假使一字之中有一二懈筆,即不能管領(lǐng)一行;一幅之中有幾處出入,即不能管領(lǐng)一幅,此管領(lǐng)之法也?!?唐 孫過庭云:“一字乃終篇之準”。一幅作品開頭的第一個字,就是整幅作品的準則。為此在技法上要把握三點。一是書法元素要統(tǒng)一和謁。字的大小;字組和行的字數(shù)、長短基本一致。字與字之間的空隙,行與行的間隔基本均勻或相等。整幅字整齊,無雜亂之忎。二是字的重心線要統(tǒng)一平穩(wěn)。如王學仲所云:“在 一字之間,要有一根中心線,線不可偏離。在行草書中,似乎有一個偏左,另一個偏右,首尾連貫起來時,還是在一根中心線上”。三是字的整體風格一致。一幅作品風格應是統(tǒng)一的。如果是方筆,整體上應以方筆為主;如果選鋼鍵的,整幅字也基本上是這個靣藐。 釋文:戈守智:“行行相向,字字相承,具有意態(tài)?!?/h2> 釋文:清 周星蓮:“扵聯(lián)絡(luò)處見章法,扵灑落處見意境?!?/h2> 釋文:戈守智:“管領(lǐng)者如始之倡,應接者如后之隨也?!?/h2> 釋文:石濤:“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h2> 釋文:明 解縉認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字既盡美,尤善布局,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h2> 釋文:清 蔣驥:“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意、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也?!?/h2> 釋文:明 解縉:“上下連延,左右顧矚,八面四方,尤如布陣:紛紛紜紜,斗亂而不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破。” 釋文:張敬玄語:“法成之后,字體各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h2> 釋文:戈守智:“如上字作何體段,此字便當如何應接,右行作何體段,此行又當如何應接。假使上字連用大捺,則用翻點以承之。右行連用大捺,則用輕掠以應之?!?/h2> 釋文:宗白華:“《蘭亭序》不僅每個字結(jié)構(gòu)優(yōu)美,更注意全篇的章法布白,前后相管領(lǐng),相接應,有主題,有變化?!?/h2> 虛即空白處,實即筆墨處。鄧如石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黒,奇趣乃生”。書法雖以筆墨為表現(xiàn)工具和表現(xiàn)形式,但空白對于書法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黑與白既對立又統(tǒng)一,既相克又相生。以白對黑,計白當黑,白具有“無用之用,”乃為大用。黑不可須臾離白。蔣和說:“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焙诘某删偷靡藪T白。劉熙載說:“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笨瞻纂m有大小之別,都須重用。蔣驥說“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xù)。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意、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也?!笨梢哉f章法之妙,正是黑白交割,虛實相照而來。 總之,章法布白主要在字距和行距之間。由于字距和行距的不同種類和變化,在章法表現(xiàn)上呈現(xiàn)出四種基本形態(tài)。一是字距和行距接近或均等。此種章法以小篆、隸書、楷書為主。弊在刻板不活,需注意字間姿態(tài)俯仰,轉(zhuǎn)承哷應,使通篇形離而神聚。二是字間距小,行間距大。這種章法可以說是整齊與隨意的完美結(jié)合。各種書體多有使用,以行草書最多。這種有行無列式的章法形式,一則要注意守好一行內(nèi)應有的中心軸線,使字的變化不離其中。二則控制好筆勢的承接及行與行之間,字型筆畫的相互爭讓照應。三是字距大,行距小。這種行距窄于字距,使字距特別突出顯眼。漢簡和碑刻?,F(xiàn)此種寫法。四是字距與行距都非常緊奏,幾乎分辯不出字距與行距。又稱無行無列式。這類章法多見于大草或狂放一派書風中。本來有行,由于情緒宣泄,放縱書跡點畫的穿扦運動,使作品構(gòu)成了無行無列的板塊。唐懷素、明徐謂等人作品中易見。綜上所述,可以說章法之妙正是黑白交割,虛實相照而得來矣。 釋文:清 笪重光 “精美出扵揮毫,巧妙在扵布白?!?/h2> 釋文:清 笪重光:“黑之量度為分,白之虛凈為布。” 釋文:鄧石如:“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釋文: 清 劉熙載:“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逺,空白多而神密?!?/h2> 釋文:清 蔣驥:“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xù)?!?/h2> 釋文:蔣和:“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 釋文:清 笪重光:“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間之茂密在流貫,形勢之錯落在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