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臨太尉碑》隸書,清代,尺寸135厘米×37厘米,1779年作。 黃易(1744—1802),清代書畫家,篆刻家,字大易,號小松、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曾任濟寧同知。通金石。以篆刻著稱于世。其幼擅畫山水。受清四王影響,宗婁東派,參以“吳門四家”筆意,用墨清雋,亦善寫梅。并著《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等。為“西泠八家”之一。其真跡存世稀少,得者彌珍。 釋文:實履忠貞,恂美且仁,博學甄微,靡道不該,又明歐陽尚書河洛緯度,窮神知變,與圣同符,鴻漸衡門,群英云集,咸共飲酌其流者,有踰三千,至德通洞,天爵不應,貽我三魚,以章懿德,遠近由是知為亦世繼明而出者矣,州郡虛己,競以禮招,大將軍辟舉茂才,除襄城令,遷荊州刺史,東萊,涿郡太守,所在先陽春以布化,后秋霜以宣威,寬猛惟中,五教時序,功洽三邦,聞于帝京,征旋本朝,歷太仆,太常,遂究司徒,太尉。閿鄉(xiāng)楊氏四漢碑,在王大理蘭泉蒲褐山房見之,翁學士覃溪有詩紀其事。易手摹以歸此臨太尉碑也。乾隆己亥(1779年)九月下澣。 裱邊葉志詵題:右黃小松司馬臨漢楊太尉碑一則,司馬與蘇齋師為考證金石之交,書此幅時又值我生之年,寄奉秋史仁弟疋鑒以志墨緣。嘉慶二十三年太歲在戊寅(1818年)正月望日漢陽葉志詵識于平安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