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1次、每次30分鐘、每秒邁2步,可還行? 《英國醫(yī)學(xué)雜志(BMJ)》又出新研究:只要跑起來,就能延年益壽! (文章標題:系統(tǒng)回顧和薈萃分析:跑步與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癌癥死亡率降低有關(guān)嗎?跑步越多越好嗎?) 即使是最小“劑量”的跑步(≤1次/周、<50分鐘/周、<9.6公里/小時、<500 MET-min/week),也能帶來全因死亡獲益。 這意味著,要想跑出延年益壽,我們可能不需要嚴格遵循WHO的成人運動建議——每周保持150分鐘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體力活動。 因為80%以上的人,運動強度都高于此標準。我們的研究說明,每周只要不到1小時的中高強度鍛煉,或是最多半小時的高強度鍛煉,就可以和遵循標準的人,有相同的健康獲益?!毖芯咳藛T解釋道。 其中,中強度活動包括籃球、排球、平地自行車、游泳等;高強度活動則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騎車、足球等。 研究人員遵循系統(tǒng)綜述和薈萃分析(PRISMA)指南,最終納入14個出版期刊,共14403篇參考文獻,參與人數(shù)高達23萬多人。 隨機薈萃分析結(jié)果表明——
此外,基于三項已有的隊列研究結(jié)果,研究人員對跑步和全因死亡做了回歸性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跑步與全因死亡之間并沒有顯著的劑量反應(yīng)趨勢。 換句話說,并不是跑步時間越久、跑步次數(shù)越多、跑步強度越大,全因死亡的風險就越低。 研究結(jié)果雖好,但也有很多局限性。
01 跑步相關(guān)研究:方向多,分歧也多 事實上,關(guān)于跑步“有益”身心健康的研究,屢見不鮮,但研究結(jié)果如枝丫分叉,參差不齊。
2015年,芬蘭UKK健康促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不同運動項目開展薈萃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有8篇均證明:慢跑/跑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癥、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傳染病的總死亡率。 在另外13篇介入性研究中,也有9篇與跑步相關(guān)。其中,4篇表示,跑步可以提高有氧健身能力,3篇證明其與心血管健康的獲益有關(guān)。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跑步能夠改善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血管功能,但是否能夠改善代謝和肥胖、降低全因死亡和疾病相關(guān)死亡的風險,證據(jù)還不統(tǒng)一。”研究者總結(jié)道。
《美國心臟病學(xué)會》曾發(fā)布研究稱,跑步與心血管健康間呈線性劑量關(guān)系。即每周運動時間越長,心臟越健康。且女性的獲益效果更顯著。
一項哥本哈根的研究提出,跑步與全因死亡間呈U型關(guān)系。研究者將參與人群按照跑步強度分為了3組——輕度組、中度組和高強度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高強度組的全因死亡風險均高于輕度組。 此外,與不跑步的人相比,那些每周跑步少于2個半小時、每周1次,且以平均速度跑步的人,全因死亡的風險顯著降低。相反,跑步劑量在這些之上的人,研究人員均沒有看到顯著的健康獲益。 最后,在跑步受傷研究方面,有學(xué)者對跑步受傷的風險因素及性別差異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總體來看,女性跑步受傷的概率低于男性。年齡、有運動史、參加馬拉松、每周跑步距離約5萬-6萬米以及穿4 - 6個月跑鞋都是女性運動受傷的風險因素; 而對于男性來說,有受傷史、有0-2年跑步經(jīng)驗、每周跑步距離3萬-4.6萬米或每周跑步距離超過6萬米更容易受傷。 02 中國人,怎么鍛煉? 2017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公布了《全民健身指南》。指南建議,每天運動0.5h~1h,一周最好能夠完成2.5h~5h中等強度運動。 具體來說,這一小時的活動內(nèi)容可以由以下幾個部分構(gòu)成: 此外,指南還建議了3種活動類型。
看到這是不是突然也覺得腰頸一陣酸疼?快站起來,活動活動。 參考資料: [1]Pedisic, Zeljko, et al. “Is Running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and Is the More the Bett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9, doi:10.1136/bjsports-2018-100493. [2]Oja, Pekka,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Different Sport Disciplines for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and Intervention Studies with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vol. 49, no. 7, 2015, pp. 434–440., doi:10.1136/bjsports-2014-093885. [3]Eime, Rm,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Sport Participation to Overall Health 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Australi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vol. 15, no. 1, 2015, doi:10.1186/s12889-015-2156-9. [4]Pahlajani, Dev. “Dose of Jogging and Long-Term Mortality—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Yearbook of Cardiology 2016, 2016, pp. 218–218., doi:10.5005/jp/books/12834_65. [5]“Any Amount of Running Linked to Significantly Lower Risk of Early Death.”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4 Nov. 2019,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1/191104190653.htm. [6]Lee, Duck-Chul, et al. “Leisure-Time Running Reduces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 64, no. 5, 2014, pp. 472–481., doi:10.1016/j.jacc.2014.04.058. [7]Worp, Maarten P. Van Der, et al. “Injuries in Runn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Risk Factors and Sex Differences.” Plos One, vol. 10, no. 2, 2015, doi:10.1371/journal.pone.0114937. 本文首發(fā):醫(yī)學(xué)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彥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