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點評: 李益(約公元750年—約公元830年),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唐代詩人。 因仕途失意,棄官后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出名,擅長絕句,尤其是七言絕句。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征人的思鄉(xiāng)愁? 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憂郁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方。 “不知何處”,寫出了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暗香》 (宋)姜夔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點評: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jié)序、交游、酬贈等。在詞中抒發(fā)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fā)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xù)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與詞人《長亭怨慢·漸吹盡》為同年之作。 是年冬,姜夔載雪訪范成大于石湖。范成大也喜愛梅花,買園種梅,并著有《梅譜》。白石投主人之雅好,馳騁才華,創(chuàng)作了這兩篇詠梅絕唱。 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