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起源比隰縣的大雜燴更早一些,是大雜燴的前世今生,是隰縣民間菜肴的經(jīng)典之作,是隰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和膳食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 走過祖國的山山水水,吃過各地的山珍海味,從未吃過像“八大碗”這樣純正,這樣清淡的菜肴?!鞍舜笸搿钡那寮?,就像沒有經(jīng)過任何粉飾的美女,淡而不寡,純而不俗,香而不膩,無論素葷,皆是如此,每碗都別具一格,八碗八個味。 “八大碗”的取料比較簡單,分別是:黃豆芽、海帶、粉條、燒豆腐、燒土豆、燒丸子、小酥肉、紅燒肉等八樣菜。現(xiàn)在有人把黃豆芽和粉條調(diào)成了小排骨和豬腸子,四素四葷,搭配更加合理,品味和檔次更見高端?!鞍舜笸搿钡淖袅现饕鞘雏}、食用油、花椒、蔥段(蔥絲)、蒜片、生姜、香菜、醬油、香油等。烹飪方法主要是燒和煮,一般是先燒后煮,比如燒豆腐、燒土豆、燒丸子、小酥肉、紅燒肉這幾樣菜就要提前燒,燒好后,在清湯里面放入食鹽、花椒、蒜片、生姜、醬油等佐料,等清湯沸騰后添菜,菜熟后盛碗,然后加蔥絲、香油、香菜等即可?!鞍舜笸搿泵恳煌胫挥靡粯硬?,因此,保持了菜本身的風(fēng)味,比之別的菜“八大碗”顯得更加純正、清香。 “八大碗”起源于宋朝,盛行于明清,至今也傳承不息,而大雜燴源于清朝,也是隰縣的特色小菜之一。二者用料相同、做法相似,所以說“八大碗”是大雜燴的前世今生。 “八大碗”當(dāng)時在隰縣各地都比較盛行,特別是在紅白事的宴席上,加上七道菜,稱為“七碟子八大碗”,象征著“七星高照,八方來財”?!鞍舜笸搿钡奶攸c是就地取材,葷素搭配,使天然土特產(chǎn)變成了具有隰縣特色的美羹佳肴。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它漸漸退出了城市的酒桌宴席,而在黃土、陡坡、寨子、午城這些鄉(xiāng)村宴席上仍比較盛行“八大碗”,現(xiàn)在,縣城內(nèi)也有專營“八大碗”的飯店?!鞍舜笸搿备鶕?jù)地域的不同,各地取料也有所區(qū)別,所以自然形成了東川“八大碗”和午城“八大碗”兩個特色、風(fēng)味各異的菜系。 “八大碗”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除了好吃、可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取材方便,容易保存,無論冬夏,三五日內(nèi)不會變質(zhì)、腐爛,所以,不論是喜事還是喪事,鄉(xiāng)村宴席上都喜歡上“八大碗”。 小時候,“八大碗”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美味佳肴,總盼著有人家過事(紅白事),上禮是大人們的事,吃飯就不止大人了。一桌酒席上常常是大人小孩都有,有時一碗菜剛傳上來,大人還未來得及動筷子,小孩早已等的不耐煩了,噼里啪啦一頓狂吃,如秋風(fēng)掃落葉般,頃刻間就吃的只剩下半碗湯水了,大人們只能望“碗”興嘆,將就著用湯水就饃,即使如此,也吃的津津有味,菜美湯亦香。看起來,一道好菜就如一盆好花,花嬌葉茂,這樣才能獨領(lǐng)風(fēng)騷,才能令你心動,令你樂此不疲,令你魂牽夢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