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冬情】有獎征文活動
![]() 周末,送走來的客人,與老公去附近的大青山走了趟。冬天的山野蕭條,寂靜,原本鳥鳴歡唱,蜂舞蝶逐的景區(qū),連只鳥的影子也難尋。 我們沿新修的道路徑直去了龍湫峽。猛地一抬頭,一掛冰瀑掛山澗。在冬季,我是首次去景區(qū),也是首次見到冰瀑,熠熠生輝的一掛冰瀑,震撼著我的內(nèi)心。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jīng)說過,“古人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在磅礴秀美的山水之地,觸撫綠色,靈性和力量流淌人心。 ”時值隆冬,除了青松依舊不變本色外,冬天的草木年年履行它們的自然規(guī)律,恢復了蕭條的面貌,一層層衰草,在寒風中顫動,從山下蕩涌到山頂。 ![]() 近距離看那掛冰瀑,必須踏過溝底的溪岸。溝里的溪水也冰凍著,溪流窄的地方,偶爾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山溪水既便在冰下,未曾改變山溪的本性,不屈不撓,繞過所有的障礙物,磨平了溪流中所有的石頭,汩汩吟唱著向前,這不正是以柔克剛最好的實例嗎? 冰瀑近在眼前,不禁讓你想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是啊,面對這掛高約5米,寬約20米的冰瀑,如果不是寒冷的日子,應該是“飛流直下掛前川”的景象。而現(xiàn)在卻是凝固在這里,明晃晃的一道亮光,瑩澈了山野,奪目耀眼。 水在流動的時候,給人動態(tài)的感覺;冰是固體的,是水形成的,給人的思維也固體化了;當在炎熱的暑期,水又會以水蒸汽而蒸發(fā)掉。因為外界條件的改變,其形態(tài)就發(fā)生變化,但本質(zhì)還是一樣的,都是氫氧元素的化合物。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边@就是水。無論什么樣的水,都會有它的用途。山中沒有水,草木會枯萎;田里沒有水,莊稼顆粒無收;池塘沒有水,水草也干枯,人類離開了水,無法想象世界該是什么樣子?!蔽磥響?zhàn)爭就是爭奪淡水的戰(zhàn)爭”,但愿這個預料,永遠無窮大地延伸每一天。 水能上能下,能曲能直,山中的涓涓溪流,融匯成川,川流成江,江河匯海。這正是以少聚多的道理。如此簡單的哲理,正如在校的學生積累知識一樣。人類的知識是個無窮的海洋,“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只有抱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毅力,才能踏著書海的階梯登上人生的至高點。 水,可聚云,可化雨,可結(jié)冰,由無形變有形;水也可,蒸發(fā)無蹤無影的水蒸汽,由有形變無形,在天地之內(nèi)來回循環(huán)往復,其根本性質(zhì)不變。但是,時間不同,流逝的時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時光,無論在校學生,還是已經(jīng)工作的年輕人,且行且珍惜。2019.1.9(99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