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世界第一名畫《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用業(yè)余時間,抽空搗鼓出來的。 到死,他也沒覺得自己會因為畫而名垂千古,這可以從他給米蘭的佛薩公爵一封求職信中看出: 尊敬的公爵大人,我其實是一個什么都會一點的人,如果米蘭要打仗,我可以造大炮,挖地道,要是不打仗呢,我可以造宮殿,組樂團,額,最后一點,我其實還會畫畫。 看,他把繪畫排在了自己諸多牛逼技能的最后。也許正因為自己有逆天的十項全能,所以他反而覺得自己繪畫不算有多牛逼,哪怕他當時已經憑借《最后的晚餐》而名揚天下。 不行,我要在這方面搞點事情,才對得起本寶寶逆天的智商。他對自己說。 這一天是何年何月,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他找來一張長77厘米,寬53厘米的優(yōu)質畫紙,畫了一張我們已經不知道是誰的肖像畫,我們暫且稱之為第一層。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 達芬奇把畫任意的放在那里不再管它,而是把精力放在了發(fā)明自行車,鬧鐘,大炮等實用科技上面。 不知過了多少年,他又想起了自己還在畫畫這個事,于是,用一副自己曾經的名作《佩戴珍珠發(fā)飾的肖像畫》,畫在第一層上面將其覆蓋,我們稱之為第二層。 達芬奇似乎對這種覆蓋后的效果有點興奮,既然是創(chuàng)新,那就步子邁大點,反正也不在乎扯著蛋,(對于被懷疑是gay的他而言,蛋也許是多余的)。 第三層的創(chuàng)作我們就比較熟悉了,1503年,其創(chuàng)作背景有各種傳說,比如這個版本: 佛羅倫薩一貴族朋友邀請他為其夫人麗莎畫一幅肖像畫。 于是,達芬奇就在閑暇之余(當時他的主要精力是軍事上的設計大炮和飛行器),利用這次機會完成了第三層,蒙娜麗莎這名字也由此而來。 按理說,這是為別人畫的,完工之后應該是要交貨的。但達芬奇也許嘗試上癮了,又或許是對畫本身不太滿意。 反正,他開始對這副畫重視起來,拒絕交貨,而是把畫一直隨身攜帶,從意大利到法國,一直到去世,整整16年。 在這16年當中,他從事著軍事,機械,工程,城市設計,光學研究等正經工作,有空的時候,就沉迷于自己的神秘領域,這大概類似于宗教式的悟道。 每當靈感迸發(fā),悟出點新東西,他就會把畫拿出來,不斷的添加,不斷的涂改,一次又一次,一層又一層。 最后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統(tǒng)稱為第四層。 在這個過程中,達芬奇運用光學,解剖學等各種外圍知識,給蒙娜麗莎賦予了83%的高興,2%的憤怒,6%的恐懼,9%的厭惡。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叫它《蒙娜麗莎》了。 關于畫的解讀版本,成千上萬,如神秘字符,超前技術,末日預言,各種隱喻,心靈回歸,理想覺醒,,,,,, 小編對畫不專業(yè),不敢隨意裝逼。不過這副畫肯定是印證了他一個篤定的觀點: 科學可以是一種詩意的美學。 但對于達芬奇本人,這也許并不是他想要的最終結果。他在去世前不久曾說過一句“后悔從未完成一副作品”。很可能,指的就是《蒙娜麗莎》。 然而,病魔讓他最終沒機會再次嘗試了。我們無法看到這位偉大天才在繪畫上的終極高度。 他死后,按照遺愿,弟子梅爾濟成了《蒙娜麗莎》的主人。 但是,達芬奇的好基友,當時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傳說之一,達芬奇就是在他懷里去世的,基情滿滿),這哥們兒也許意識到了這幅畫的非凡價值,又也許只是單純的睹物思人。 總之,他花大錢買下了它,將其掛在自己的臥室里欣賞。 自此,《蒙娜麗莎》永遠留在了法國。 兩百年后,拿破侖同樣也在自己臥室掛上了它。 再后來,隨著法國皇室的消失,《蒙娜麗莎》也由皇室擁有變成了“國有”。被放在了盧浮宮里。 你以為故事此就結束了? 不,下半場才剛開始。 在漫長的幾百年里,《蒙娜麗莎》并不能算作世界第一名畫。 在盧浮宮,它也只能安安靜靜和其它畫作一起掛在墻上,完全沒有今天的排場,來參觀它的人也并不比其它作品多。 真正讓它登上第一寶座的神助攻,居然是被盜。 時間來到20世紀。 1911年8月22日早晨,有游客向保安抱怨:怎么《蒙娜麗莎》沒在它該在的位置。 保安不以為然:大概是給攝影工作室拿走了吧。但隨后攝影師說并沒有拿,或許是拿去清潔了,而清潔的工作人員同樣否認。 保安隱約覺得應該通知一個管事的,把情況報告給了維護總監(jiān)皮奎特,皮奎特突然想起,頭一天《蒙娜麗莎》就不見了。但他當時并沒意識到什么,只是對旁邊的助手調侃道:上頭把它拿走了,大概他們覺得我們會偷走它? 皮奎特馬上動員所有人尋找《蒙娜麗莎》,但一無所獲。最終,所有人意識到: 《蒙娜麗莎》丟了。 下午,巴黎人們通過報紙得知了這個消息,全城炸開了鍋。
當然,譴責安保系統(tǒng)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它明確承認了錯誤,立即關閉了盧浮宮,加強了安保系統(tǒng)。最漂亮的一點是,它保留了《蒙娜麗莎》的位置,畫沒了,但用來掛畫的鉤子和空蕩蕩的墻還在。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案件沒有任何進展,人們也漸漸對此淡忘了。兩年后,泰坦尼克號的沉沒,給了世界新的關注點。
所以心里不平衡,想偷一件東西還給自己的祖國,轉來轉去,覺得《蒙娜麗莎》最適合,面積小,方便攜帶,看起來應該也值點錢。
偷盜過程分為三步。
《蒙娜麗莎》在回到法國前,先在意大利各地巡展,每到一處都是人山人海,人們爭先恐后來目睹這副被全世界八卦的名畫,并為其出自達芬奇之手而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