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說明針刺治病,其根本在于調氣,而調氣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可見手法的重要性。 對于《內經(jīng)》中的針刺手法,后世醫(yī)家又不斷地發(fā)展,形成了多種流派,具體的手法已不下幾百種。但概括起來,針刺手法主要分為基本手法、輔助手法、單式補瀉手法、復式補瀉手法、進針出針法幾大類。本文主要介紹基本手法的練習方法。 (1)捻轉法練習。持針刺入模擬物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與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在原處來回捻轉。練習時角度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逐漸達到每分鐘150次以上。角度無論大小,速度無論快慢,都要達到均勻、自如。同時還應刻意進行雙手行針的練習,以便臨床持續(xù)運針時應用。 (2)提插法練習。持針刺入模擬物后,在原處上下提插,要求針身垂直,提插幅度均衡,一般在3~5分為宜,頻率由慢到快。 (3)搗刺法練習,該法是提插法的延續(xù)和加強。用拇、食二指持針柄,中指貼扶針根,利用腕部彈力,較大幅度地提插。要求插時用力大、速度快,但針體不能出現(xiàn)側彎。 (4)搗顫法(雀啄法)練習。搗顫法是在進針原位不斷搗動,猶如鳥雀啄食的一種小幅度快速提插法。操作時手指持針,以腕關節(jié)微微震顫而搗動之,每分鐘達150~200次。此針法有良好的催氣、導氣、加強針感作用,故宜特別練之。 在上述基本手法練習達到熟練程度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練習進、出針手法、輔助手法和補瀉手法,并逐漸由模擬物練習過渡到自身試針,可選取腿部或肘臂部穴位,實際體會針感。 針刺手法的練習其實是無止境的,除了模擬物上的練習,在臨床治療時還應根據(jù)病情實踐不同手法,并隨時用心體察與記錄其效果,日積月累,使技藝不斷進步。 在評論區(qū)評論出你對學習的心得,精選優(yōu)質評論送上艾灸/針灸/正骨書一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