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春景[ 宋 ]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古文今譯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jīng)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詞人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世稱蘇東坡、蘇仙。 蘇軾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也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他不僅是當時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也是宋代豪放詞風的開創(chuàng)者,他與他的父親蘇詢、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有《東坡全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作品賞析蘇軾的詞多以豪放詞著稱,但他同時寫了一些婉約風格的作品,如這首《蝶戀花》就是一篇婉約之作。詞的上片寫了暮春的景象,“花褪殘紅青杏小”,花凋零了,但此“調(diào)零”不同于一般詩詞,作者以“花褪”來表示這個過程,這一“褪”字隱含著花的脫落、消失,同時也意味著花的衰敗已經(jīng)過去,故有“青杏小”一說?;浜?,已經(jīng)是長出果實的暮春了——花落固然讓人傷感, 但新生的青杏卻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帶著生機的希望。除此,更有“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春景圖。這其中,先寫到花褪殘紅,似乎情緒低落,之后寫到生長的青杏,翻飛的燕子,在房前屋后盤繞的綠水,情緒又從低落中慢慢走出來,變得不再消沉。“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與上句所表達的意蘊有相似之處。代表著春天的柳絮越來越少了,柳枝上還殘留的一些也行將消失了。這一“又”字,表明了詞人對春天的關注,因為擔心春天離去,所以一次次去關心柳絮是不是越來越少了,而結果果然不出所料。此處又出現(xiàn)了一個轉折,雖然柳絮快消失了,春天并沒有因此走遠,“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句用典,出自于屈原的《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意思是說屈原你何必留戀故國,而不遠走高飛呢?蘇軾用這個典故,包含了他遭受貶謫而泰然處之的豁達胸懷。 上片著重寫景,下片則著重寫人?!皦?nèi)”二字絕妙,令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給人們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佳人的笑聲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之后笑聲卻慢慢消失了,空留給多情的路人無限的惆悵和失落。墻內(nèi)少女的歡笑引發(fā)了詞人美好的聯(lián)想,而笑待聲的消失,被挑撥起來的情緒也無可依附了,《詩人玉屑》狂卷二十一云:“蓋行人多情, 佳人無情耳?!彼钥樟粝铝艘环N無奈,甚至煩惱。 這首小詞情思含蓄婉轉,尤其“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廣為傳頌,可見蘇軾在婉約詞的創(chuàng)作上亦頗見功力。 名家點評宋· 魏慶之 《 詩人玉屑 》:蓋行人多情,佳人無情耳。 清·王士禎《花草蒙拾》: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髯直是軼倫絕群。 清· 先著 、程洪《 詞潔 》:后半手滑,遂不能自由,少一停思,必無此矣。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wǎng) ·蝶戀花·春景. 中國文學網(wǎng)·蘇軾.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華文出版社,2009:351-352 樊文龍 等.唐詩宋詞三百首.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