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釣技巧,那可是千奇百種。今天只給大家談談立標釣法在浮游磯釣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通常我們所說的浮游磯釣是在海邊突出的石頭、石灘、人工碼頭和防波堤,借助浮標的承載力和海水的潮流使釣組懸浮于海中并隨流運動,將釣餌送到釣點主動誘引對象魚的一種釣魚方法。當前在威海使用最多的是阿波釣法,其他釣法如立標釣法逐步被掩蓋。其實立標釣法在威海周邊海域,尤其是流水不是很急的釣場,具有獨特的魅力。 一、立標的構造。 波(丹錐)也許是日本人開始用的,但海釣長標(以下統(tǒng)稱立標)在臺灣海釣中可有近百年歷史,當然日本也有相當出名用立標海釣的高手達人如遠矢國利等。所以在臺灣研究海釣立標的人和生產立標的企業(yè)較多。立標的構造和淡水浮漂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立標自重較大,重心比較靠下。一支立標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由上往下分為:標尾、標體與標腳。 1)標尾 一般使用空心塑膠標尾,主要用來觀察魚訊,清晰度是它最重要的選擇原則。我選擇的目印數(shù)由早期五六目變成現(xiàn)在的三四目,釣友可以依自己的視力狀況,選擇看得最清楚的標尾使用。標尾在整支浮標中決定浮標站直的速度,標尾長的立標站直的比較慢,標尾短的立標站直的較快。 2)標體 基本上是淡水浮標主體的形狀,頭部較大而逐漸向下變細,在空氣動力學上稱為流線形,這也是它和丹錐不同的地方,由于截面積小,能夠大幅地減少水的水阻力,它可以非常敏銳的反應微小魚訊,其浮力的大小,也是標體的粗細與長短來決定。在制造立標的材質方面分為:塑膠、梧桐木、巴爾沙木浮標、蘆葦桿、高粱桿等。 3)標腳 就是標體以下的部分,和淡水浮漂不同的是與線組的連接,不是插入漂座里,而是標腳最底端打孔,以備線組的連接。一般標腳從材料上區(qū)分為二種,即碳素纖維腳和鋼絲腳。碳素纖維腳是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標腳材料,其比重較輕、質地較硬。 鋼絲腳可以直接起到配重、減少鉛使用、環(huán)保的作用。標腳對整支立標靈敏性與穩(wěn)定性的影響極大。標腳愈細,它的水阻力愈小,比重愈大,可以使浮標的重心降低而穩(wěn)定,就可以快速地反應微弱魚訊。所以,碳纖維腳和鋼絲腳是現(xiàn)在最實用的標腳材質。 一般最常用的立標分1.0、1.5、2.0、3.0號,號數(shù)越大,自重越大,越適應深水。 二、立標釣組。 在風平浪靜或風浪不大的港灣、碼頭、防波堤或釣點離作釣點(礁石)較遠較低時,均可使用立標。所以,立標釣組的設置也非常重要。設置的原則是簡單實用不花哨,能省略就省略,減少纏繞的幾率。因為拋遠是立標釣組的長項,拋遠受風力風向和拋竿用力的影響,相對說容易發(fā)生纏繞。為減少這種纏繞,能不用的小東西盡量不用,也減輕了阻力?,F(xiàn)將常使用的釣組介紹如下: 1、5.3、4.5、3.6米磯釣竿視釣場情況確定。喜歡享受遛魚的感覺,只要情況允許,就使用0.8號或1.0號竿,長度3.6米最優(yōu)。 2、魚線輪。一般使用3000型的。 3、100米浮水或半浮水母線(主線)。 4、棉線結。 5、帶8字環(huán)的過線環(huán)。或自制的8字環(huán)別針。 6、立標。 7、太空豆。 8、轉環(huán)鉛或中通鉛。關于使用轉環(huán)鉛還是中通鉛的問題說法不一。由于釣組的頻繁操作,中通鉛會在母線上移動,容易對母線造成磨損,所以有的釣手不愿意使用中通鉛。 9、子線,憑個人經驗和釣點深度選擇長度。 10、魚鉤。視對象魚而選擇。釣黑鯛一般使用千又鉤。 磯釣竿、魚線輪、母線組裝后,母線穿過所有導線環(huán)。在母線上方打一個止線結,用力拉緊,但可上下滑動以控制釣棚的深淺。依次再穿上帶8字環(huán)的過線環(huán)或自制的8字環(huán)別針、立標掛進8字環(huán)別針、太空豆(用太空豆替代卡拉曼棒)、最后母線拴上轉環(huán)鉛。子線一端綁在轉環(huán)鉛上,另一端綁上一支鉤。這樣立標釣組就完成了。 三、立標的拋投。 釣友拋投要根據(jù)釣點的環(huán)境、空間大小選擇竿的長短和拋投的方式。拋投方式和比阿波釣法沒有根本區(qū)別,只是比阿波釣法多了拋遠,阿波遠了看不清,立標30米外沒問題。我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劈投式(像掄斧劈柴一樣而得名): 正位(正立)目標在正前方,又分為:過頭劈投法、肩投劈投法。此法投得遠(特別是“過頭劈投法”投得最遠),是常用的拋投方法。拋投時,將竿高舉過肩,墜子與鉤餌懸于身后,面對釣點,從自己的后背上方,向自己的正前方甩投,鉤餌落在正前方。這種姿勢易于掌握,落點易控制。但磯釣常用餌一般是南極蝦,戀鉤性比較差。采用這種拋投方法,如果不注意出手速度、松線時機,往往蝦就被甩掉了。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其他拋投方法可以在中國釣友會論壇中多多學習,這里就不啰嗦了。 說起海釣技巧,那可是千奇百種。今天只給大家談談立標釣法在浮游磯釣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通常我們所說的浮游磯釣是在海邊突出的石頭、石灘、人工碼頭和防波堤,借助浮標的承載力和海水的潮流使釣組懸浮于海中并隨流運動,將釣餌送到釣點主動誘引對象魚的一種釣魚方法。當前在威海使用最多的是阿波釣法,其他釣法如立標釣法逐步被掩蓋。其實立標釣法在威海周邊海域,尤其是流水不是很急的釣場,具有獨特的魅力。 一、立標的構造。 波(丹錐)也許是日本人開始用的,但海釣長標(以下統(tǒng)稱立標)在臺灣海釣中可有近百年歷史,當然日本也有相當出名用立標海釣的高手達人如遠矢國利等。所以在臺灣研究海釣立標的人和生產立標的企業(yè)較多。立標的構造和淡水浮漂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立標自重較大,重心比較靠下。一支立標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由上往下分為:標尾、標體與標腳。 1)標尾 一般使用空心塑膠標尾,主要用來觀察魚訊,清晰度是它最重要的選擇原則。我選擇的目印數(shù)由早期五六目變成現(xiàn)在的三四目,釣友可以依自己的視力狀況,選擇看得最清楚的標尾使用。標尾在整支浮標中決定浮標站直的速度,標尾長的立標站直的比較慢,標尾短的立標站直的較快。 2)標體 基本上是淡水浮標主體的形狀,頭部較大而逐漸向下變細,在空氣動力學上稱為流線形,這也是它和丹錐不同的地方,由于截面積小,能夠大幅地減少水的水阻力,它可以非常敏銳的反應微小魚訊,其浮力的大小,也是標體的粗細與長短來決定。在制造立標的材質方面分為:塑膠、梧桐木、巴爾沙木浮標、蘆葦桿、高粱桿等。 3)標腳 就是標體以下的部分,和淡水浮漂不同的是與線組的連接,不是插入漂座里,而是標腳最底端打孔,以備線組的連接。一般標腳從材料上區(qū)分為二種,即碳素纖維腳和鋼絲腳。碳素纖維腳是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標腳材料,其比重較輕、質地較硬。 鋼絲腳可以直接起到配重、減少鉛使用、環(huán)保的作用。標腳對整支立標靈敏性與穩(wěn)定性的影響極大。標腳愈細,它的水阻力愈小,比重愈大,可以使浮標的重心降低而穩(wěn)定,就可以快速地反應微弱魚訊。所以,碳纖維腳和鋼絲腳是現(xiàn)在最實用的標腳材質。 一般最常用的立標分1.0、1.5、2.0、3.0號,號數(shù)越大,自重越大,越適應深水。 二、立標釣組。 在風平浪靜或風浪不大的港灣、碼頭、防波堤或釣點離作釣點(礁石)較遠較低時,均可使用立標。所以,立標釣組的設置也非常重要。設置的原則是簡單實用不花哨,能省略就省略,減少纏繞的幾率。因為拋遠是立標釣組的長項,拋遠受風力風向和拋竿用力的影響,相對說容易發(fā)生纏繞。為減少這種纏繞,能不用的小東西盡量不用,也減輕了阻力?,F(xiàn)將常使用的釣組介紹如下: 1、5.3、4.5、3.6米磯釣竿視釣場情況確定。喜歡享受遛魚的感覺,只要情況允許,就使用0.8號或1.0號竿,長度3.6米最優(yōu)。 2、魚線輪。一般使用3000型的。 3、100米浮水或半浮水母線(主線)。 4、棉線結。 5、帶8字環(huán)的過線環(huán)?;蜃灾频?字環(huán)別針。 6、立標。 7、太空豆。 8、轉環(huán)鉛或中通鉛。關于使用轉環(huán)鉛還是中通鉛的問題說法不一。由于釣組的頻繁操作,中通鉛會在母線上移動,容易對母線造成磨損,所以有的釣手不愿意使用中通鉛。 9、子線,憑個人經驗和釣點深度選擇長度。 10、魚鉤。視對象魚而選擇。釣黑鯛一般使用千又鉤。 磯釣竿、魚線輪、母線組裝后,母線穿過所有導線環(huán)。在母線上方打一個止線結,用力拉緊,但可上下滑動以控制釣棚的深淺。依次再穿上帶8字環(huán)的過線環(huán)或自制的8字環(huán)別針、立標掛進8字環(huán)別針、太空豆(用太空豆替代卡拉曼棒)、最后母線拴上轉環(huán)鉛。子線一端綁在轉環(huán)鉛上,另一端綁上一支鉤。這樣立標釣組就完成了。 三、立標的拋投。 釣友拋投要根據(jù)釣點的環(huán)境、空間大小選擇竿的長短和拋投的方式。拋投方式和比阿波釣法沒有根本區(qū)別,只是比阿波釣法多了拋遠,阿波遠了看不清,立標30米外沒問題。我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劈投式(像掄斧劈柴一樣而得名): 正位(正立)目標在正前方,又分為:過頭劈投法、肩投劈投法。此法投得遠(特別是“過頭劈投法”投得最遠),是常用的拋投方法。拋投時,將竿高舉過肩,墜子與鉤餌懸于身后,面對釣點,從自己的后背上方,向自己的正前方甩投,鉤餌落在正前方。這種姿勢易于掌握,落點易控制。但磯釣常用餌一般是南極蝦,戀鉤性比較差。采用這種拋投方法,如果不注意出手速度、松線時機,往往蝦就被甩掉了。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2)彈蕩式(也可以叫前挑式): 這種方法主要是釣點在跟前不遠時使用。拋投時,竿在身體正前方,指向釣點方向,竿尖向下傾斜,指向水面,左手捏住墜子,并稍向后用力,使竿尖略為彎曲,在揚竿的同時松開墜子,竿尖的彈力即可將鉤餌投向釣點。這種方法主要是借助竿的彈力,有點蕩秋千的味道,這種方法控制落點比較準,采用的比較多。 3)側拋式: 這是一種有側風時最為普遍的拋竿方法。拋投時,身體與釣點呈30°——40°角度,左(右)手捏住鉛墜或子線,將鉤餌置于身體一側,右(左)手輕握竿把,竿尖平指前方略偏左(右),以身體為軸,從左(右)側轉動身體,右(左)臂自然揮竿前揚。應盡量讓鉛墜、鉤餌貼近水面飛行,盡量避風順風,保證其準確、落入釣點。揮竿發(fā)力的大小、側轉身體的姿勢是否正確都直接影響拋竿的準確性,這一點相當重要。所以,一定要勤于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四、立標適用的對象魚。 鉤拋到釣點了,這個時間最重要的是找底(測水深,定釣棚)和調整立標露出水面的目數(shù)了。找底與阿波釣法一樣,不再贅述。 |
|
來自: 樂天j9oz11ly6j > 《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