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 縣 竹 紙 調(diào) 查 黃飛松 陳彪 張航 4 涇縣竹紙的制造工藝與技術分析 1、涇縣竹紙生產(chǎn)原料與輔料 (1)主料:嫩竹 孤峰竹紙生產(chǎn)所需的原料是當?shù)厣缴纤a(chǎn)的嫩毛竹??撤ドL當年生長的嫩竹,時間在每年“小滿”節(jié)氣前后三天砍伐,據(jù)當?shù)乩瞎と私榻B小滿之前的竹子由于為成長發(fā)育好,竹纖維會太嫩,小滿之后的由于過了砍伐期纖維老化僵硬,只有小滿前后三天的嫩竹符合涇縣竹紙的生產(chǎn)要求。 (2)輔料:蒸膏(音名) 涇縣竹紙撈紙時所選用紙藥為植物制成,一般常用香葉子樹葉(音名),也有用榔樹葉、楊桃藤等制成紙藥。使用香葉子樹葉時,就地到山上采集幾百斤,放在鍋里,添加少量石灰,套上一只大木桶,加水燜煮三天三夜,得到的粘液叫蒸膏。撈紙時,一天取10斤左右蒸膏,經(jīng)過濾后放在缸里,加水攪拌后制成紙藥。 2、涇縣竹紙生產(chǎn)的工藝流程 調(diào)查組成員于2014年3月19日對竹紙生產(chǎn)工藝進行了實地調(diào)查和訪談,涇縣竹紙生產(chǎn)的主要制造工藝流程如下: 砍竹→破竹→捆麻→腌料→洗料→來燒→打漿→拔料→曬料→捶料→碾料→踩料→濾料→撈紙→壓榨→曬紙→收紙 3、主要制作過程如下: (1)砍竹:小滿前后三天選嫩竹直接砍伐。因趕季節(jié)的原因,砍竹時,可用砍刀將嫩毛竹直接砍倒,放在山上,可選擇時間上山運下山或直接在山上破開。 (2)破竹:砍伐后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刀斬成5尺長一段,呈成片狀,寬約30㎝左右,一天能破3000多斤左右嫩竹。 (3)捆麻:破好的竹片稱之為“竹麻”,按照100斤左右一捆用竹絲繩捆好,運回生產(chǎn)區(qū)進行下一步加工。 (4)腌料:將竹片松散開來放置于料塘 (見圖2)內(nèi),最小的池子一次可放置2萬斤左右竹麻。邊放竹麻邊用石灰腌制,采取均勻鋪一層竹子均勻撒一層石灰,一般放置五層竹麻為宜。石灰和竹放好后,用水充分淹沒竹麻和石灰進行腌漚。腌漚20天后時用工具“釬子”捅一下竹麻,而后再腌漚10天左右就可進行下道工序。據(jù)介紹:2萬斤竹麻的腌制需要2500斤生石灰。 圖2:廢棄的料塘 (5)洗料:將腌制好的竹麻用鋤頭、釘耙從池內(nèi)撈出,邊撈邊就地在水溝里將竹片上的石灰清洗干凈。洗料時,將料塘里清理干凈。 (6)來燒:將清洗后的竹麻放置于池子里,依次堆緊堆好后,在竹麻上面覆蓋一層稻草,用竹片、石頭將稻草壓住,防止稻草被風吹亂、吹散后漏氣。放置一個星期后,用手試料塘里的溫度,感覺到竹麻發(fā)熱(當?shù)厮渍Z稱“發(fā)燒”“來燒”)時,再往池里加水,水淹沒竹麻為止,放置一個星期后,將水放掉,等竹麻再次來燒,竹麻上“蒙”(當?shù)厮渍Z:類似發(fā)霉)時,再往池里第二次加水,直到取料加工時竹麻一直在水中浸泡。 (7)打漿:用打漿機將竹麻碾壓打碎。據(jù)介紹,以前使用石碾(見圖3)碾壓竹料,后來通電后,于1985年前后開始使用打漿機(見圖4)打漿。 遺棄的石碾 廢棄的打漿機池 (8)拔料:打碎后的竹麻料,由于韌性程度不一,分為兩種,一是可以直接撈紙的竹料;二是難以打碎的需要進一步加工的竹料,此稱為料皮。將竹料與料皮分揀這道工序稱之為“拔料”。 (9)曬料:將選出來的料皮放在太陽下晾曬,直至表皮顯干。這樣加工主要使料皮充分脫水,易于進一步打碎。 (10)捶料:曬干后的料皮先用棍子鞭打后,再用麻刀砍短到1.5-2寸長,再用石碾碾壓。 (11)碾料:砍碎的料皮用石碾碾壓,碾壓時間最少保持在15小時。據(jù)介紹,水源充裕的地方用水碾碾壓,水源不足的地方一般以牛力帶動石碾。 (12)踩料:料皮碾好后和幼料放在一起用腳踩踏,一次踩一擔多,夠一人一天撈紙用,最少需要踩3小時。 (13)濾料:踩好后放在槽里用劃槽棍劃動攪拌,然后把槽里的水放出,用濾網(wǎng)過濾竹漿,把水瀝干再加清水即可進行撈紙。 (14)撈紙:撈紙前需要加入紙藥,然后用簾床將竹漿和紙藥在水中打勻,即可進行撈紙。涇縣竹紙采用單人撈紙法,先由外往里撈,稱為挖水;再由右往左撈,水往左邊倒出來,稱為晃水,晃水的目的是將紙弄均勻。撈一天紙需要2斤“蒸糕”,如果太多了,紙質(zhì)量會很好,但是紙與紙之間黏度大,曬紙時難以揭開,紙藥太少的話紙的光潔度會受影響,紙會厚一些。一天一般撈兩塊紙?zhí)?。中午休息時,用廢紙簾蓋上,上放木板壓,去掉部分水分,下午撈紙直接放在廢紙簾上。一天下來,形成兩塊帖。 (15)壓榨:做出來的濕紙叫紙坨,放在木枕上。先用一壓桿,用手緩慢下壓,后加2個小枕,換牛皮纜(后改用麻繩)與木杠制成的絞桿,壓到兩面平整,就基本上干了。為測試紙?zhí)母蓾穸?,用手按紙?zhí)?,如按不進去就說明干了。涇縣竹紙稱紙?zhí)麨榧堐纾瑝赫ズ玫募堐缰苯颖车郊埍何堇飼瘛?br> (16)曬紙:涇縣竹紙稱曬紙屋為“焙紙籠”,屋內(nèi)有焙墻(見圖8),兩面都可以曬,一人負責一邊墻。將濕紙從紙坨上分張揭下后,用紙刷將濕紙貼在焙墻上,從上到下曬四張。 紙焙 (17)收紙:曬好的放于紙架上,36張為一刀,144刀為一擔,前后兩刀錯位,大約間隔5毫米距離,36張紙沿著長邊對疊起來。 5 涇縣竹紙的用途 涇縣竹紙用途很廣,被當?shù)厝藦V泛用于祭祀、紀事、生活等文化活動中,曾于1950年代,與宣紙一道被編入《涇縣土紙樣本》,主要文化功能如下: (1) 祭祀 據(jù)嘉慶版《涇縣志》載“清明:插柳于門,人簪一嫩柳,謂辟邪。具牲醪掃墓,以竹懸紙錢而插焉?;蛉∏喟瑸轱?,存禁煙寒食之意。歲除連日祀先,或送親茶畢,又以食物相饋。除日換桃符春貼,各響爆竹,燔紙辟瘟,男女別歲?!狈伯?shù)厝嗽诿磕耆氯⑶迕?、七月半、冬至、除夕祭祖或行業(yè)祭祖時,燒“三六表”紙是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除此之外,遇上喪事,燒“三六表”紙也是重要的送喪活動,其中喪者的女兒奉燒更多,需要燒化“九斤四兩”三六表紙。 (2) 紀事 涇縣竹紙被用于紀事等文化活動時被稱為表芯紙,黃中帶白,紙面較為光滑,發(fā)墨洇彩慢,此紙重要的是價格低廉,被廣泛用于紀事載體。舊時學生練字、書契文書、文字憑證等大多選用廉價易得的竹紙。 (3) 生活用紙 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如同生活的基本元素水、食品、空氣一樣,不可缺少,在農(nóng)耕社會時期尤其如此。涇縣竹紙除了被用于衛(wèi)生紙外,在傳統(tǒng)包裝中也選用此紙,如包中藥、食品(如糖)、糕點、煙絲等。抽煙、引火、照明也用竹紙,將竹紙裁成小條,搓成紙桿,用以引火不易滅,節(jié)約火柴。 (作者系黃飛松系中國宣紙集團公司宣紙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