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濕熱蘊(yùn)結(jié),氣血虛弱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黃疸,腰背酸痛。 2.辨證要點(diǎn) 倦怠乏力,口苦,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細(xì)數(shù)。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暈?zāi)垦?,或高熱,或午后發(fā)熱,或寒戰(zhàn),或頭痛,或心悸,或渴欲飲水,或惡心,或嘔吐,或小便如茶色或醬油色等。 【治則與選方】 清熱利濕,補(bǔ)益氣血;可選用茵陳蒿湯與四君子湯合方。
(二)寒濕浸淫,氣血虛弱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黃疸,腰背酸痛。 2.辨證要點(diǎn) 倦怠乏力,口淡,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弱。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暈?zāi)垦?,或手足不溫,或畏寒怕冷,或頭痛,或心悸,或面色蒼白,或面色萎黃,或惡心,或嘔吐,或不思飲食等。 【治則與選方】 散寒利濕,補(bǔ)益氣血;可選用茵陳四逆湯與四君子湯合方。
(三)瘀熱阻滯,氣血虛弱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黃疸,腰背酸痛。 2.辨證要點(diǎn) 倦怠乏力,痛如針刺,舌質(zhì)暗紅瘀紫,苔薄黃,脈沉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暈?zāi)垦#蛞归g加重,或午后發(fā)熱,或頭痛,或心煩,或渴欲飲水,或大便干結(jié),或小便如茶色或醬油色等。 【治則與選方】 清熱活血,補(bǔ)益氣血;可選用桃核承氣湯、茵陳五苓散與四君子湯合方。
(四)寒瘀經(jīng)脈,氣血虛弱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黃疸,腰背酸痛。 2.辨證要點(diǎn) 倦怠乏力,痛如針刺,舌質(zhì)暗淡瘀紫,苔薄白,脈沉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暈?zāi)垦?,或夜間加重,或手足不溫,或頭痛,或畏寒,或面色萎黃,或大便溏泄,或小便如茶色或醬油色等。 【治則與選方】 溫陽(yáng)化瘀,補(bǔ)益氣血;可選用溫經(jīng)湯與四君子湯合方。
(五)肝腎陰虛,瘀血阻滯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黃疸,腰背酸痛。 2.辨證要點(diǎn) 口燥咽干,痛如針刺,舌質(zhì)暗紅瘀紫,少苔,脈細(xì)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暈?zāi)垦#蛞归g加重,或潮熱,或急躁易怒,或盜汗,或五心煩熱,或大便干結(jié),或小便如茶色或醬油色等。 【治則與選方】 滋補(bǔ)肝腎,活血化瘀;可選用六味地黃丸與抵當(dāng)湯合方。
(六)心腎陰虛,痰熱內(nèi)擾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黃疸,腰背酸痛,心悸。 2.辨證要點(diǎn) 口干咽燥,肢體困重,舌紅少苔,或苔黃膩,脈沉細(xì)。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失眠多夢(mèng),或健忘,或潮熱,或盜汗,或五心煩熱,或頭沉頭昏,或男子遺精,或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治則與選方】 滋補(bǔ)心腎,清熱化痰;可選用百合地黃湯、黃連阿膠湯與貝母瓜蔞散合方。
(七)熱毒迫血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高熱,腰背酸痛,出血。 2.辨證要點(diǎn) 口渴,舌質(zhì)暗紅或絳紫,少苔,或苔薄黃,脈細(xì)數(shù)。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痛,或肌膚瘀斑,或寒戰(zhàn),或嘔吐,或黃疸,或心胸?zé)幔蚺釉陆?jīng)量多,或腹脹,或大便干結(jié)等。 【治則與選方】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選用白虎湯、黃連解毒湯與犀角地黃湯合方。
(八)陽(yáng)虛瘀阻出血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面色蒼白,腰背疼痛,出血。 2.辨證要點(diǎn) 口淡不渴,痛如針刺,舌質(zhì)暗淡或瘀紫,苔薄白,脈沉弱或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痛,或夜間加重,或肌膚瘀斑,或畏寒怕冷,或嘔吐,或黃疸,或腹脹,或月經(jīng)色暗夾紫塊,或大便不調(diào)等。 【治則與選方】 溫補(bǔ)陽(yáng)氣,活血化瘀,益氣攝血;可選用理中丸、黃土湯與失笑散合方。
(九)脾腎陽(yáng)虛,痰濕阻滯證 【病證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 腰背酸痛,腹脹,水腫,出血。 2.辨證要點(diǎn) 倦怠乏力,肢體困重,舌質(zhì)淡,苔白厚膩,脈沉弱或滑。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夜間尿頻,或尿呈茶色,或面色無(wú)華,或畏寒怕冷,或不思飲食,或頭暈?zāi)垦?,或耳鳴、或大便溏泄等。 【治則與選方】 溫補(bǔ)脾腎,燥濕化痰;可選用桂枝人參湯、平胃散與二陳湯合方。 |
|
來(lái)自: 鑒益堂 > 《待分類(lè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