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考古專家在南京雨花臺區(qū)西善橋?qū)m山發(fā)現(xiàn)了一座南朝大墓。墓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壁畫。一幅大型的“竹林七賢”磚畫,由將近300塊磚拼砌而成。在墓室內(nèi),“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壁畫,分為兩部分,各長240厘米、高88厘米,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各四個人,分別砌在墓室兩側(cè)的墻壁上。 西善橋?qū)m山大墓,被認為是南朝陳廢帝陳伯宗的陵墓,也有觀點認為是南朝劉宋孝武帝景寧陵。 “竹林七賢”磚畫是怎么燒制出來的?南京博物院專家羅宗真認為,應該是先在整幅絹上把“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好,然后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磚坯上,燒成數(shù)百塊磚頭。最后一一拼接而成。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王戎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山濤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阮籍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嵇康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嵇康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向秀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劉靈(伶)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榮啟期 南朝古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局部之:榮啟期 “竹林七賢”,是西晉朝的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奇怪的是,榮啟期是春秋人,怎么穿越到晉朝和“竹林七賢”稱兄道弟了。 這不是一般工匠作品,其中人物的衣褶線條,與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很接近,磚畫中的銀杏和垂柳等樹和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背景相同。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顧愷之曾畫阮咸與榮啟期像,這幅磚畫原稿很可能就是顧愷之作品,也有學者認為,是南北朝時代的陸探微所為。不論原作作者是誰,都是與他們時代、畫風最接近的文物了。 超大局部:阮咸在彈阮
超大局部:阮籍的手 超大局部:嵇康 超大局部:嵇康彈琴的手 超大局部:嵇康彈琴的手和腳丫子 超大局部:向秀 超大局部:山濤 超大局部:王戎 樹的畫法 樹的畫法 樹的畫法 題字:山濤 題字:阮籍 題字:阮咸 題字:王戎 題字:嵇康 題字:榮啟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