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曾經(jīng)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的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不懂拒絕而過著被動的人生。我就是這樣! 年少成名的作家將蔣方舟也不例外。在《奇葩大會》上,蔣方舟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她說雖然自己年少成名,但也正因為如此,她更害怕自己不夠完美。 所以,從十幾歲開始,蔣方舟對于什么每個人提出的要求,都不太敢拒絕。對于每個人表達(dá)的觀點,哪怕蔣方舟內(nèi)心并不認(rèn)可,她也會去迎合。 時間久了,她就養(yǎng)成了這樣不會拒絕、不敢拒絕的習(xí)慣。即便是在戀愛關(guān)系中,也是如此。
明明很厭煩,卻依然不敢拒絕。為什么呢?因為怕自己在別人心里不再完美,不被欣賞;也因為怕給別人帶來傷害,更怕自己無法面對拒絕別人所帶來的愧疚感。 所以,蔣方舟才頗有感慨地說:
害怕拒絕是最大的負(fù)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02上個月,家里給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約在周六在什剎海見。雖然只和這個男孩子相處了四個小時,卻發(fā)現(xiàn)他并非是我喜歡的人。 因為第一次見面就遲到、第一次見面就問我工資、第一次見面就搭我肩膀…… 見面結(jié)束后,男孩再沒聯(lián)系過我。按照一貫的相親規(guī)則,若第一次見面之后無下文,自然可視為拒絕。 不料一周之后,男孩突然再次約我見面,搞得我措手不及,只能期期艾艾地表示我很忙,同時我們并不合適。 男孩再沒有回復(fù)我,只是突然屏蔽我的朋友圈突然對我開放了,我看到他發(fā)了一條信息說:
難道還是我的錯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這個沒品的男孩非常耿耿于懷。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反思道,如果我在第一次見面之后就主動拒絕,而不是等他拒絕,我們是不是不會走到今天這樣彼此有恨的地步呢? 我為什么沒有直接而主動地拒絕他呢?除了考慮他的顏面之外,更多的是因為我不好意思,我的不好意思除了讓我覺得心理舒服,滿足了我的自我好人的需要之外,并沒有起到我想象的對他有利的意義,正因為如此,他才會罵我。 可見,不好意思拒絕的背后,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自己。只是,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種為別人好,至少是為了不傷害別人而自我善良的錯覺。 可見,不會拒絕,不僅僅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有時候,拒絕別人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和幫助。 03不會拒絕的人往往有一種奇怪的想法:我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所以別人也是不好意思麻煩我的,人家一旦開口,我們能幫就幫,能忍就忍,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可是真的遺憾,不懂拒絕,就要不斷忍受。 考試的時候,我喜歡看表,這樣能讓我對答題有一個妥帖的時間安排。前段時間考試的時候,同場的一個熟人過來跟我說,把你的手表借給我吧。 我說,教室前面不是有表嗎? 被燈遮擋了些,看著不方便,就借你的表看看時間。 我還沒來得及說:你把頭歪一下就能看到了。是的,沒來得及。 她莞爾一笑說,我知道這個要求讓你不方便,也會讓你為難,但是我還是要借。 忽然,我就愣住了,然后就乖乖地褪下手表給她。只是她走了我才意識到,我為什么這么不情愿還要借出去呢?我為什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呢,明明我的確覺得不方面,也的確覺得為難? 但我更想不通的是,為什么明明知道會讓我不方便,會讓我為難,還偏偏要來為難我?自己歪歪頭就可以解決的時候,為什么好意思去麻煩別人呢? 我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但總有人好意思麻煩我。我跟朋友說我很氣,因為別人對我提出不應(yīng)當(dāng)?shù)囊蟆?/p> 朋友說我自作自受,誰讓我不拒絕別人。我說我不好意思拒絕,朋友聳聳肩說那活該你忍受,這就是中國人,好面子。 我為什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呢? 因為我軟弱可欺,因為我好面子,因為我沒守住底線。 我一直以為是我善良,怕傷害別人。其實未必,可能潛意思里是因為我害怕拒絕別人之后,不被別人認(rèn)可,不被對方接受。哪怕我覺得我并不需要對方的認(rèn)可,但討好型人格讓我在乎別人的看法,讓我想做一個所謂的好人來獲得所有人對我的期待。 04你文筆那么好,幫我寫個文案吧…… 你是碩士,那么有學(xué)問,幫我家孩子起個名字吧…… 周末不上班,陪我去逛街吧…… 老板讓我做個表格,你那么有經(jīng)驗幫我做一下吧…… 生活中總是被這樣的人和事包圍著,但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每當(dāng)出現(xiàn)失誤時,別人往往并不會對我們感恩戴德,相反更多的是指責(zé)我們做的不好。 所以,不懂拒絕的人往往把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不拒絕,往往并非是出自善良的本心,而是源于內(nèi)心的自卑。我們害怕拒絕,是因為害怕拒絕意味著激怒對方,而激怒對方意味著將不被對方接受,不被對方接受的結(jié)果就是證明自己失敗。 其實這就是一個自卑的人,繞了一個很大的圈子,來證明自己自卑。 這類人,因為習(xí)慣性地取悅別人,討好別人,而喪失自我人格和價值。但最可悲的是,失去自我換來的并不是別人的認(rèn)可,而是更容易被人群忽視、漠視和侵犯,給自己內(nèi)心帶來了強烈的焦慮和沖突,反而會讓本來就自卑的心遭遇更加沉重的打擊,活得更加痛苦。 一個不懂拒絕的人,永遠(yuǎn)都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為,我們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又何來尊重呢?不會拒絕別人,結(jié)果往往是害了自己。 05三毛在散文集《自己》中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
所以,如果我們理由正當(dāng),該拒絕別人就要拒絕別人。有玻璃心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放過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很美好。 人生苦短,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犧牲自己應(yīng)得的或應(yīng)有的利益;我們不需要委屈自己而不敢拒絕別人;我們也不需要自我滿足,自我感動。 就在剛剛,大學(xué)好友狗熊讓我?guī)兔懳陌浮?/p> 這次,我勇敢而果敢地拒絕了。因為我晚上要更文,沒有時間。 因為是朋友,他相信我是真的無力幫忙;因為是朋友,我相信他是真的不介意我拒絕。 人生若都是真朋友該多好! 我終于勇敢地說了一次:不! 原創(chuàng)首發(fā):個人頭條號:阿黛小姐的青蘋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