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俄媒10月27日報道稱,大約30年前,古生物學家在南極洲得西摩爾島(Seymour Island)上發(fā)現(xiàn)了四只史前動物的骨骼化石。當年,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骨骼遺骸屬于曾經(jīng)統(tǒng)治地球的巨型恐龍,它們分別屬于冰脊龍(Cryolophosaurus)、莫羅龍(Morrosaurus)、 馳龍(Dromaeosaurus)和一只屬于極泳龍(Aristonectes)科,而尚未確定屬種的恐龍。 圖片來源:Pixabay 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得出結(jié)論,那只尚未確定的屬種遺骸化石屬于蛇頸龍家族中最古老、且體積最大的掠食者之一——。 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的第一只爬行動物被稱為冰脊龍。它用兩條腿行走,其前足像所有的雙足獸腳亞目恐龍一樣,發(fā)育不良很短,其體長可達8米。恐龍長著高及窄的頭顱骨,長著巨大的牙齒。它生活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的陸地上,當時的南極洲還沒有被冰雪覆蓋。它是第一種在南極洲發(fā)現(xiàn)的肉食性恐龍,且是首個被正式命名的南極洲恐龍。 第二只恐龍化石屬于莫羅龍。這是一種新鳥腳類爬行動物,其體長約有5米,用兩條腿行走。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大陸上。 第三只被發(fā)現(xiàn)的爬行動物是馳龍。由于碎片的原因無法描述這種恐龍化石到底屬于什么屬種,直到2019年10月,科學家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才重建了這只爬行動物的左側(cè)足部,確定了它的屬種。這只恐龍大約有兩米長,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 到目前為止,古生物學家還沒有查明最后那只最不尋常的蛇頸龍標本。眾所周知,它屬于極泳龍家族,適應了在海洋中生活。但與其同類不同的是,這只恐龍的脖子更短,而頭更大。據(jù)科學家推測,這種恐龍的體長在成年后可達12米,體重約13噸。 科學家們在科學期刊《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中補充道,這是迄今為止已知體積最大的極泳龍化石標本。 古生物學家將這種巨大的恐龍的出現(xiàn)歸因于白堊紀末期的海水變冷。很可能是由于南極較冷的海水,使得這種蛇頸龍能夠進化出新的生態(tài)位,并繁衍體積更大的后代。 新聞來源:俄羅斯權(quán)威媒體,譯者彼得堡的肥天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