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授予三個發(fā)展經(jīng)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埃絲特.杜弗洛、邁克爾.克雷默。而這三個人中,居然還有一對特別耀眼的夫妻。 之所以頒獎給這三位老師,評委會也給出了中肯的回答: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值得肯定,他們?yōu)槲覀兠恳粋€想擺脫困境的人指明了道路。 當大部分的經(jīng)濟學家在研究如何促進全球經(jīng)濟增長時,他們卻轉(zhuǎn)身研究如何讓那些掙扎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們擺脫貧窮,并為此撰寫了一本專著——《貧窮的本質(zhì)》,這是他們與眾不同的視角,更是每一個身處水生火熱里貧困人的呼喚。 在這本書中,這對夫婦走遍五大洲,調(diào)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qū),觀察窮人的家庭生活和處事觀念,深度剖析了“貧窮陷阱”的怪圈,來探尋導(dǎo)致貧窮真正的根源。 今天,借此為大家揭示關(guān)于貧窮的三個誤區(qū),說說窮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如何思考以及做出選擇的? 01
饑餓是導(dǎo)致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數(shù)人覺得:如果窮人有機會吃得多一點兒,他們就能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走出“貧窮陷阱”地帶,所以,窮人在食物的選擇上應(yīng)該是以“能夠提供充足能量”為首要條件。 但實際上,他們在選擇食物時并不理智。 有研究發(fā)現(xiàn): 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以每個盧比所購買食品的能量來說,大米和小麥的熱量是小米的兩倍。然而,人們只用三分之一的錢買了大米和小麥,約三分之二的錢購買了小米,因為后者在口感上比后者更細膩。 此外,窮人用來買糖的錢幾乎占其總預(yù)算的5%,同谷物相比,作為人體能量來源的糖價格更高,但其營養(yǎng)價值卻遠遠不及谷物。 很多人覺得這是食品消費的“質(zhì)量飛躍”,但實際上卻是人們選擇的不理智。因為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下,人們此刻對能量的需求要遠大于對口感的需求,選擇花錢更少但能頂飽的食物顯然更加理性。 但是懶惰、縱欲、不理性……卻讓理性一再退讓,因此,這些內(nèi)在的原因才是導(dǎo)致一再貧窮的根本原因。
在摩洛哥的一個偏遠山村,研究團隊問一個家庭貧困的人:如果有更多的錢,你會用來做什么?他說:會用來買更多的食品。 但是在他的房間里,研究團隊注意到了一臺電視機、拋物面天線及DVD播放機。他們問他:如果你覺得一家人都吃不飽的話,為什么還要買這些東西呢?他笑著回答道:“哦,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 因為村子里可供娛樂的項目很少,所以那個人就攢了幾個月的錢來買一臺電視機,這樣能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樂趣。 我們不理解的是,對于一個食不果腹的人來說樂趣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填飽肚子。但是在他們看來,生活愉快也許比貧窮這個問題更容易解決。 其實不光這位窮人,很多處在貧窮邊緣的人都是這種可悲的想法,寧可在窮困的生活中苦中作樂,也不想在奮斗和積累的過程中苦盡甘來,始終不具備長遠的眼光。 如果我們能夠少買一些電子產(chǎn)品、一些不必要的衣物和化妝品,將省下的錢多用于自我成長,多學習一門技術(shù)和接受再教育,這樣的做法更容易讓我們擺脫貧困。
前段時間,我遇到久違的鄰居回家探親,簡單聊了幾句。 上高中時,他們家也不富裕,但是她父母既勤奮又會抓住機遇。前兩年,大蒜價格一時上漲,于是他們決定用蓋房子的十多萬存款先倒賣大蒜,結(jié)果幾個月的時間就翻了好幾倍,賺了個盆滿缽滿。隨后,他們在城里買了房,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我們的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機會都會遇到不少,而鄰居一家,正是尋著機遇、靠著努力,一步步才擺脫了貧困的行列,但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還在原地里打轉(zhuǎn)。 就像上面提到的,如果我們把用于消費的錢用于投資自己,做合理的規(guī)劃理財,這些積累都會為我們的未來帶來更加豐碩的回報。 但是很多人沒有這樣做,他們往往覺得投資周期太長,學習吃苦太多,存款不花看著心難受…… 說到底是缺乏一種耐心和克制,這樣的結(jié)局往往會錯失機遇,最終也改變不了自己悲苦的命運。 02如何才能擺脫貧困?
《貧窮的本質(zhì)》中,有一個人叫做雷迪,她通過銀行信貸獲得資金支持來經(jīng)營生意。當研究團隊問她如何擺脫貧困時,她說要想擺脫貧窮,首要的步驟就是對長期目標進行思考,并習慣為此做出一些短期犧牲。 在現(xiàn)如今成功學遍地,靠流量掙錢的時代,仿佛給我們所有人一種錯覺——掙錢其實很容易,擺脫貧窮其實很簡單。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做生意需要“養(yǎng)”,搞投資需要等,很多事情都需要一步步來,脫貧更是如此。 我們只有放下對當前安逸生活的貪求,減少日常娛樂和自我欲望的滿足,將更多的時間、精力和物質(zhì)投資到未來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提到存錢,很多人常見的反應(yīng)就是,“窮人怎么存錢?他們沒有錢?。俊边@是一個最令人無語的看法,因為任何人都需要存錢,尤其是窮人,他們更應(yīng)該存錢。 我們不能指望哪天他們突然暴富了,有了多余的錢才開始儲存,因為不是有錢才儲存,而是因為儲存才慢慢變得有錢。 很多人沒有存錢的概念,覺得工資少,不夠花所以存不下錢。在《貧窮的本質(zhì)》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窮人在糧食收獲時會有一部分收入,但是等到下一次播種的時候,這部分收入就被花費的差不多了,于是就沒有多余的錢來買化肥,導(dǎo)致收成減少。但是有的人就會在拿到收入的那一刻起就把化肥買好,等到播種的時候再用,這樣每一次的收成都會比上一次好一些,收入也慢慢多起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并非收入不夠存不下錢,而是存錢的方式出了問題。如果我們在發(fā)了工資以后,能夠先把存款的錢先拿出來,剩下的錢用于支出和消費,那么就能避免花到月底無錢可存的尷尬了。
前段時間,我陪朋友去區(qū)里的辦稅大廳辦理業(yè)務(wù),他因為逾期申報被罰了款,工作人員讓他填表。 他看著表上的一些信息覺得頭大,于是就抱怨怎么報稅就這么麻煩,又得填表又得蓋章,還得準備那么多材料。 報完稅后工作人員囑咐他以后每個季度記得按時申報。他一聽以后還得經(jīng)常來,還要學著報稅,索性就把營業(yè)執(zhí)照給注銷了。 我常聽人說:這個世界上的財富絕大多數(shù)都是留給那些不怕麻煩的人,而那些窮人或者遲遲生活得不到改觀的人,大部分都怕麻煩、沒耐心,這些惡劣的品質(zhì)導(dǎo)致他們與財富失之交臂。 所以說,富人們大多都具備十分優(yōu)秀的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中就包括有耐心、不怕麻煩、韌性十足。 03如何擺脫貧困這個話題是全世界經(jīng)濟學家都在苦苦追尋答案的問題,然而比這個問題更深刻的是:什么導(dǎo)致了我們的貧困?我們在思考如何致富的同時,也應(yīng)該好好想想“致貧”的原因。 我認為,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重大疾病無疑是貧困人口脫離貧困的最大障礙。 他們往往在健康和看病方面的投入并不比富人低,但他們的付出并沒有為自己換來好的身體,不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是只注重疾病的治療不注重疾病的預(yù)防。 在他們看來,預(yù)防的藥品是不能治病的,真正能治病的是抗生素、注射劑和打點滴。所以他們習慣于在疾病的中后期再用猛藥去疴。 這種錯誤的觀念是病情得不到遏制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支出拖垮一個家庭的罪魁禍首,如果定期體檢和使用預(yù)防藥物,很多疾病都能夠在發(fā)展初期得到治愈,完全不用大額的支出。 所以說,窮人為什么窮?很多時候并不是能力和環(huán)境的原因,而是我們本身的生活觀念出了問題。 他們覺得滿足當下更重要,覺得機遇等待太漫長,覺得存錢致富不現(xiàn)實,甚至懷疑自己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于是變得煩惱和失去耐心,于是自認倒霉。 最后我想說,真正的貧困也許不是你物質(zhì)上出現(xiàn)了窘迫,而是信念和精神上出現(xiàn)了危機;不是這個世界無法帶給你什么,而是你錯誤的選擇讓自己一點點在遠離美好生活。 |
|
來自: 堅持最后5分鐘 > 《財富思想—你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