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國中七大強國之一,它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恰好位于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又是匈奴和漢朝勢力的緩沖地帶,這也造就了它極為尷尬的外交局面。
樓蘭國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處于絲綢之路的要沖上。雖然它本國的實力在西域眾國中可以稱雄,但和匈奴和漢朝相比起來,人口、軍事力量都不是一個層級。樓蘭古國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所以,樓蘭國的做法就是往兩個國家都派遣人質(zhì),誰強就臣服于誰。 樓蘭遺址 一、輝煌的樓蘭文明 如今的羅布泊是一片沙漠,但在當時卻是綠樹環(huán)繞,水源豐富的那種,甚至還可以在上面劃船游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人口,造就了這個國家商業(yè)發(fā)達、農(nóng)牧漁共同發(fā)展的情況。
除了擔當商路之外,他們還要負責“負水擔糧,送迎漢史”,但由于其搖擺不定的特性,漢朝對于樓蘭人的信任程度并不高。 樓蘭美女復原圖 作為一座富饒的商業(yè)城市,樓蘭人本土的特產(chǎn)品包括陶器、牛羊、胡楊木、獸角工藝品和草編產(chǎn)品。遇到想要通過沙漠,又不熟悉路的商旅,樓蘭人還可以提供駱駝并擔當向?qū)I(yè)務(wù)。樓蘭人的官方語言是中亞盧文,而他們的民族語言卻是“吐火羅語”,吐火羅語是一門號稱全世界都不超過兩位數(shù)的人能夠讀懂的古語言,我國吐火羅語的最高成就者是季羨林先生。 吐火羅語 二、樓蘭古國的滅亡之謎 樓蘭古國的突然消失并不突兀,而是一個緩慢持續(xù)地過程,這其中樓蘭人和大自然都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 來自大自然的因素有兩方面:1、塔克拉瑪干沙漠干旱氣候的影響和地質(zhì)運動時期的遺留問題,導致羅布泊整體環(huán)境還是“地沙鹵少田”;2、塔里木河河道的變遷,這個問題導致絲綢之路上許多古國因為缺水而消亡。 太陽墓遺址 人為因素:1、樓蘭人過度開墾,加上本身缺少完善的水利設(shè)施用于灌溉,土地的沙漠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2、樓蘭人對太陽墓(用木頭疊七層類似太陽的外觀,一座墓小的需要幾百棵樹木)的熱衷,導致大量樹木被砍伐;3、公元448年,北魏進攻樓蘭,樓蘭亡國。 東晉的法顯大師在《佛國記》記載自己看到的樓蘭古國遺址: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樓蘭遺址 這座屹立于沙漠中的綠洲文明,就這樣在內(nèi)外因共同作用下,消失在了歷史的河流中。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guān)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