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詩歌歷史上,有很多意向被詩人們用來寄情傳感,通過把自己的復雜感情寄托在客觀事物之上,使其也具有情感和人格,能夠很好的傳遞感情,表達思想。而月亮作為一個重要意向,就曾經(jīng)在無數(shù)的詩歌中出現(xiàn)過,很多詩人借助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情思,無論是志同道合的友人,還是骨肉相連的兄弟,亦或纏綿悱惻的情人,都會通過這輪月亮來那么這些通過明月來千里傳情的詩詞你知道嗎?
這首詩是李白在聽說了自己的好友王昌齡被貶謫之后所作,王從江寧丞被貶為了龍標縣尉,在現(xiàn)在的湖南省黔陽縣,這里面不僅有作者對友人的擔憂,也有對自己的哀愁。
這首詩是作者在中秋佳節(jié)與親朋好友聚會時所作,詩中的杜郎中指的是作者的好友杜元穎。原詩詩下面有注腳,說“時會琴客”,說明這個時候應該是親友相聚,歡飲會客。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當時李白身在長安,這個時候官場失意,人生不順,倍感孤獨凄涼。而李白作為一個生性灑脫的才子,自己的性格與時局不合,自己的滿腔抱負不能實現(xiàn),心情無疑是落寞難當?shù)?。所以他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應該是在勉勵自己要拋卻愁思,及時行樂吧。
張九齡官至宰相,可是在唐玄宗時期卻被李林甫陷害誹謗,在仕途上受盡排擠,最后被罷黜官職,貶為了荊州長史。自己仕途不順,官位被貶,肯定一腔憤懣難以排遣,所以借月抒情,聊以自慰。
應該說這首詞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shù)?,當時作者在密州為官,而蘇轍在其他地方主政。他也曾要求調(diào)任,可以和自己的兄弟相互照應,但是這一愿望卻遲遲不能實現(xiàn)。又是一年中秋,當他面對天空中的一輪嬌嬌明月,不免感嘆,親人分離,思念難耐,所以借酒揮毫,乘興寫下了這首流傳后世的名篇佳作。
作者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好在秣陵縣擔任縣令一職,這個時候是宋朝孝武帝在位期間。當作者登上城樓,抒懷賞月,不免將自己飄泊不定的仕途生活與美麗的月色聯(lián)系起來,感慨生活的枯燥乏味,為官的苦楚寂寞所以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篇。
這首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公元744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三年。作者因為聲名在外,所以有朋友情他以酒和月為題,即興創(chuàng)作一首詩詞,遂揮毫潑墨,寫下此篇。
《春江花月夜》其實并非張若虛所作的題目,而是樂府吳聲歌曲名,根據(jù)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后來隋煬帝也以此為題銜觴賦詩,在《樂府詩集》卷四十七里面就有隋煬帝所作的兩篇《春江花月夜》。雖然創(chuàng)作甚廣,但是這一首卻是最為有名的。 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列舉,歡迎大家補充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