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小時候屁股有點坐不住。”采訪剛開始,Annie就笑著“爆料”。 而她口中這個“坐不住”的女孩,長大后兩次入選加拿大奧數(shù)國家隊訓練營;也是麻省理工大學(MIT)2015年在加拿大提前錄取的唯一一位高中生。 1998年,Annie夫婦帶著六個月的女兒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為了讓女兒長大后不忘故土,Annie給她取了個小名——京京。 京京在滑雪 京京的家庭背景,很容易讓人將她能力與成績,歸結(jié)于她的天賦。 京京的媽媽Annie,出生在一個數(shù)學教授之家。Annie有兩個姐姐,一個是數(shù)學教授,另一個是計算機教授,京京的爸爸也是中科院碩士畢業(yè)。 不過Annie認為,即使孩子天賦優(yōu)越,讓其成材的關鍵,還是家長平和的心態(tài),以及順應孩子興趣與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正是因為父母秉承著這樣的態(tài)度,京京才得以在輕松隨和的家庭氛圍中,發(fā)掘自己對數(shù)學的熱愛與潛力。 如今,京京就讀于麻省理工大學(MIT)的數(shù)學與計算機專業(yè),而Annie則和奧數(shù)教練一起,在加拿大合開了一所頗受歡迎的數(shù)學學校。 那么,為何Annie夫婦能保持這般平和的心態(tài)?幫助女孩學習數(shù)學,家長又能夠做些什么?京京的“爬藤”之旅又做了哪些規(guī)劃?面對外灘君的疑問,Annie打開了話匣子。 Annie學校的教練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數(shù)學團隊賽 - 1- 同一個世界,同一種焦慮 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家庭定居加拿大,以及日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加拿大家長的焦慮度明顯上升。 開辦了數(shù)學學校后,Annie更是深有感觸。 “比如有一次測驗剛結(jié)束,第二天就有家長在電話和上問我:孩子得了多少分?其實,這就是個非常小的測試,家長太緊張了。還有些家長總是問有沒有速成的加快的課。再比如,一發(fā)現(xiàn)新學校新項目,就拉著孩子去試……” Annie總結(jié)了一下,認為特別焦慮的家長有以下三種。 排名第一的,是“陪讀媽媽”。 因為這些媽媽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沒有成功,她們就會覺得自己完成失敗了,自身壓力非常大。 而且,陪讀媽媽往往缺少伴侶或其他家人的溝通和陪伴,排解焦慮的途徑較少。 第二類,是期望值過高的家長。 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本身能力和素質(zhì)都還不錯,這種情況下,多數(shù)家長不太能夠客觀評估自己的孩子,會覺得孩子的天分特別高。 一旦期望值提高了,家長就給自己制造了焦慮,也給了孩子壓力。 第三類,是一心只要孩子成功的家長。 這些家長通常自己很優(yōu)秀,經(jīng)濟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事業(yè)也發(fā)展得不錯。這些家長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要讓下一代也成功,而且會覺得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Annie認為這些家長愛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優(yōu)秀。如果孩子沒有按他們的計劃一步步走,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他們不僅焦慮,還會憤怒。因為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花在上面沒有回報,自己的人生贏家也做不成了。 “但這些情況其實都能理解。”Annie說,“很多來加拿大的家庭,家長和孩子的能力本身都不錯,他們在北京、上海上過很好的培訓班。移居加拿大后讓孩子超前學、學更難的習慣就帶過來了。 有些孩子在加拿大本來是前三名,但新來的學生能力強又上進,導致那些孩子考不進前三了,家長肯定會著急和焦慮。” 另外,朋友圈也成了家長的焦慮之源。一打開手機就能看到誰的孩子去美國上學了、考第一了、拿獎學金了。這種時時都在更新的“別人家孩子”信息,勢必會刺激到家長。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焦慮也不完全是壞事。這意味著家長為孩子設定了一個高目標,并且會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達到這個目標。某種程度上,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潛力。 當然,過度焦慮肯定弊大于利。可以如何緩解呢?外灘君從“淡定媽”這取了取經(jīng): 今年七月,第60屆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閉幕式在英國巴斯舉行。數(shù)學家、IMO主席杰夫·史密斯教授(Jeff Smith)上臺演講。舉目望去,觀眾席中代表112個國家參賽的621名學生里,幾乎沒有女孩的身影。 近年來,關于數(shù)學學習,為女孩“平反”的聲音越來越多,但到目前為止,“學數(shù)學的女生少,數(shù)學好的女生更少”仍是現(xiàn)實。 從神經(jīng)學家、遺傳學家到教育學家、數(shù)學家,幾乎沒有人認為數(shù)學屆頂端性別差距如此之大,是由于兩性天生的能力差別。心理學家也表示,雖然男女在認知方面有天生的不同,但并不會影響男女對數(shù)學的理解。 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現(xiàn)象呢? Annie認為,絕大部分原因,是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潛意識,阻礙了女孩的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 社會主流文化對男孩的期望,仍然以事業(yè)為重。男孩被不斷鼓勵嘗試、進取。但對女孩的要求,更多的還是要回歸家庭。在這樣的社會文化影響下,家長對兒子和對女兒的期望自然趨向不同。 Annie學校的學生家長中,就經(jīng)常會有父母說:“好好培養(yǎng)我兒子,我女兒差不多就行了?!碧貏e是有兒有女的那些家庭,他們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 這些家長未必不想培養(yǎng)自己的女兒,而是潛意識在告訴他們:女孩不用這么辛苦,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好。 因此,這種潛意識會讓社會和家庭認為,女孩數(shù)學做不出沒關系,女孩不用學這么多數(shù)學……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當一個人的文化背景以及由于缺乏榜樣,釋放出女孩相對不擅長數(shù)學的訊息時,她就更容易放棄,轉(zhuǎn)向其他學科和工作。 Annie說,也許是因為京京的榜樣作用,每年都有她們學校的女孩入選加拿大國家數(shù)學訓練營。最近結(jié)束的北美女子數(shù)學競賽中,加拿大唯一的獲獎選手也來自Annie的學校。 Annie學校的女孩代表加拿大參加歐洲女子奧數(shù)競賽獲銅牌 這更加堅定了Annie的信念:如果女孩得到支持和鼓勵,一樣可以在數(shù)學方面有所成就。 如此看來,社會和家庭對女孩數(shù)學學習的正向激勵態(tài)度,尤為重要。那么家長可以做些什么呢?Annie給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1. 幼年時,淡化性別差異,不設定限制。 Annie說,她從來不認為女孩應該玩什么,男孩應該玩什么。京京小時候,Annie把她帶到玩具店,然后就讓京京選自己喜歡的玩具。 如果家長想著我的孩子是個女兒,我就應該給她買這個玩具,她就應該學什么,其實潛移默化地就沒有在鼓勵女孩。因為社會文化沒有將“女孩”和“探索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 2. 鼓勵女孩多嘗試,相信她們的數(shù)學能力。 17歲的耶萊娜·伊萬契奇(Jelena Ivancic)來自塞爾維亞,她是今年數(shù)學奧賽中唯一一位贏得金牌的女生。 當問及為什么學數(shù)學的女生這么少時,她說:“我不認為她們(女孩們)做不到。也許她們只是嘗試得不夠多,或者自認為不夠好。” 京京遇到數(shù)學難題時,Annie通常會讓她再想幾分鐘,實在想不出來,就給她一點提示。“很多她說不會做的時候,我都可以裝不會。”Annie狡黠一笑:“我就說我也沒想出來,我們一起想好不好?你想出什么你告訴我,我想出一點,我也告訴你。”給孩子啟發(fā)式的思考機會,引導她自己解決難題。 Jelena Ivancic 3. 家長還可以鼓勵女孩參加專為女生開設的數(shù)學競賽。 京京十年級時,曾受邀參加“Math Prize for Girls(在麻省理工大學舉行的北美女子數(shù)學競賽)”。對于整天和男孩一起學數(shù)學的京京而言,這個專為女孩舉辦的活動讓她興奮不已。 ![]() 北美女子數(shù)學競賽 當時Annie和先生也義無反顧地予以支持,帶著京京驅(qū)車9小時從多倫多來到波士頓。Annie認為,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那些對數(shù)學感興趣的女孩結(jié)交朋友,互相鼓勵、分享學數(shù)學的樂趣,從而讓她們的數(shù)學之路更加長久。 -3- 父母的信任, 是京京“爬藤”的助推力 “我一直相信京京有能力去更大的平臺學習、鍛煉。”Annie說,“但她是一個典型的在加拿大長大的孩子,無憂無慮、與世無爭。所以有一天,當我提議她或許應該去美國、去更廣闊的平臺闖闖時,京京表達出了強烈的抗議情緒?!?/span> 直到高中十年級,京京的想法才發(fā)生改變。當時,因為參加“Math Prize for Girls(在麻省理工大學舉行的北美女子數(shù)學競賽)”,京京第一次來到MIT。有趣的實驗室、前沿的講座、和藹的教授無不深深吸引著她。 正是這次初遇,讓京京開始盼望,如果有一天能夠在這里學習,那該有多好啊。 但在當時的京京看來,這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憑借對女兒的了解,Annie和先生一致認為京京有這個潛力,他們決定幫助女兒實現(xiàn)這個夢想。有了父母的信任與鼓勵,京京終于立下目標,全家一起商量制定了明晰的“爬藤”計劃。 ![]() 那個時候,十年級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月。而MIT的本科申請,往往在高中最后一年剛開始時就開放了,留給京京的,只有兩年不到的準備時間。 幫助孩子“爬藤”的家長,都深諳提前規(guī)劃的必要性。有些孩子剛讀小學,家長就早早設計好了名校之路。因此對京京而言,時間緊迫,任務繁重。 京京的“爬藤”計劃主要覆蓋了十年級與十一年級兩個階段,分為學業(yè)、數(shù)學競賽、學校社團、數(shù)學社團主席、課外活動和夏令營六大板塊。并且有清晰的小目標,例如“保持平均分95”等。 而針對京京的愛好與特長數(shù)學,計劃也根據(jù)京京當時的水平,進一步提高了數(shù)學方面的要求。從解出更多數(shù)學競賽題、組織數(shù)學社團活動,到成為數(shù)學夏令營的講解員,這個計劃幫助京京提升了不同維度的數(shù)學能力。 有了明確目標和具體規(guī)劃,Annie說,京京第一次改變了自己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在各個方面都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積極培養(yǎng)、鍛煉自己。 Annie與先生也越來越相信,京京申請MIT是個正確的選擇。 ![]() 眼看著申請開放的時間越來越近,京京又感到有些膽怯。進入MIT 真的很難,尤其對國際生而言。以京京入學的2014年為例,MIT全校4499名本科生中,只有436位國際生,僅占當年總?cè)藬?shù)的9.69%。 而這次,又是媽媽的一番話,讓京京有了前進的動力:“如果這是最適合你的地方,就不要去考慮它招收幾個人,你可能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或許是最合適的,MIT 也在尋找最適合它的人,如果你是最適合的,那么哪怕只招一個人,那個人也會是你!” 在父母的信任與支持下,京京有了更多底氣,按部就班地準備和提交MIT的申請表。 果然,京京被錄取了。 在整個爬藤的過程中,如果說對MIT的向往是京京的源動力,那么父母的信任則是京京一路向上、披荊斬棘的助推力。當孩子知道背后永遠有父母的支持與信任,那么他也就有更多勇氣,走得更遠。 Annie在采訪過程中多次評價自己是個“easy-going(隨和)”的家長。外灘君覺得,這種隨和不是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而是正如Annie所說的:平和的心態(tài),以及順應孩子興趣與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