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狼塔CV只背28斤是什么水平?

 草原狼ual5yjcg 2019-10-28

白楊溝達板下坡露營

蒙達板路遇暴風雪

翻越天格爾達板

這次我除了身上穿的裝備外背包的總重量大概在28斤左右,對于狼塔CV的行程來說,28斤其實應該算是比較輕量的了,這次同行的重的有超過50斤,當然據(jù)說有輕量化的大神25斤走完CV線的。

談談我對長途虐線裝備的一些理解,我選擇裝備遵循的一個原則是安全第一、適當舒適。所以如果這個裝備對于這樣的線路不夠安全,哪怕再輕量,我也是不會采用的,畢竟安全第一。對于舒適性,為了輕量的確只能犧牲部分的舒適性,這點至少我是能接受的。

如果你是一個大神,你能背50斤而且走的很快,但是如果你減重后背30斤,也許會飛起來;如果你體能一般,但你背了一個50斤的包,也許你會被這次旅行折磨的死去活來;但如果你體能一般,但你背了30斤,也許你可以跟上背50斤的大神,甚至能走在他的前面。

平時短線拉鏈線路其實對于輕量化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我們可以適當?shù)募哟笞约旱呢撝啬芰?,以達到拉鏈的目的,但是在長途虐線中,減重是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的。

輕量化的裝備的確有些會比較貴,但是也有很多不貴好用的。而且很多方法不一定是裝備的減重,對食物的減重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模塊。通過適當?shù)臏p重,也許你的背包也可以從50斤變成40斤,甚至30斤。

那我就從我這次的裝備清單里逐樣和大家分享!

一、包具

1、大背包

這次帶的背包還是一直在用的Exped閃電背包,45升容量1.15KG,雖然是輕量化背包,但背負總體還可以,至少比一般的輕量化背包背負能出眾一點,這次28斤前兩天稍微壓肩膀,后幾天完全沒有壓力。

因為狼塔需要大量過河,溯溪鞋是必備的,但是過河后濕噠噠的溯溪鞋放包里肯定不合適,而閃電需要吐槽的就是沒有自帶袋鼠倉,所以自己加裝了一個簡單的袋鼠倉,大概50g左右,容量可以裝下我的一雙斯卡帕動能,實際使用效果非常好。

加裝的袋鼠倉

2、腰包

始祖鳥maka 腰包,存放各類零碎以及一些應急的用品,包括應急的藥品、紙巾、眼鏡等,使用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以把手機等放在里面,但是這包不防水,過臺河期間需要注意,電器或者重要物品務必做好防水。

二、露營裝備

3、帳篷

這次用的帳篷是飛溪單人,沒有帶地布,帳篷加地釘總共929g。對于魚脊類帳篷里面,基本是屬于最輕的了,當然這次沒有帶地布,因為本著輕量化適當舒適的原則,全程把三合一雨披作為地布使用,其實效果和地布也沒啥兩樣,這樣的組合使我在帳篷上輕了100多克的重量。

其實個人覺得大家也可以這樣嘗試,在沒有大風大雨的路線上,三合一雨披實用性還是很高的,這次帶的是KNOT的三合一雨披,重量160g,平時都會放在袋鼠倉以防萬一下雨應急用拿取方便。當然實際我們狼塔行程沒有碰到雨,但碰到了一次強烈的暴風雪,如果覺得冷披個雨披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個人覺得9月狼塔其實帶單層的金字塔也可以,9月沒有蚊蟲的侵擾沒有狂風暴雨,金字塔加三合一雨披是非常不錯的搭配,單帳加地釘重量可以控制在600g左右,比我現(xiàn)在的可以再輕300個的重量,而且空間要比現(xiàn)在大不少。

4、睡袋

這次帶的是黑冰的Z700,加上壓縮袋全重1.13公斤,剛好夠用,沒有感覺到寒冷。當然實際同行驢友有帶B700的睡袋,咨詢下來也沒什么問題。但是個人覺得狼塔9月行實際1000g含絨量的睡袋是最合適也是最保暖的。當然700絨如果怕冷睡覺的時候穿上羽絨服就可以了。Z700雖然保暖度最好,但是性價比不高,從輕量化性價比考慮的話G700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同行的有兩位大神帶了超輕900蓬的羽絨睡袋,含絨量只有400g左右,每天看他們都是活蹦亂跳的,說明保暖度應該都沒啥大問題。

天氣好到營地早,曬曬裝備,金色那條就是保命的睡袋

5、防潮墊

防潮墊是最最普通的挪客的蛋槽,為了減輕重量學著網上把頭部腳部多余的邊角剪了,實際重量367g,使用沒有發(fā)生任何不適,反正便宜剪了也不心疼。這次最低溫度低于-10度,實際表現(xiàn)還可以,如果怕冷可以在防潮墊靠近背部做加厚處理,比如用你的屁墊去墊一下。防潮墊好用,但是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防潮墊的小孔里很容易聚集小水滴,如果介意早上醒來容易積水的背部區(qū)域記得擦一下,不然早晨在帳篷內活動的時候很容易打濕你的屁屁。

6、炊具系統(tǒng)

我的炊具系統(tǒng),非常的簡單,一個850ml千橡樹的鈦鍋,用了很多年了,重量不到100g,對于個人來說剛剛好。當然單獨一個鍋的確會帶來一些麻煩,所以備了一個山之廚的外包裝袋子,前幾天泡食物基本都是用山之廚的袋子,早餐晚餐甚至有時候涼一點白開水,泡發(fā)一些木耳。鍋主要用來燒水,避免鍋產生食物的異味,不過后期也啥都不顧了,吃飯燒水全在鍋里解決,包括中間吃過幾次羊肉,反正只要自己能接受就行,燒的水其實也沒有什么味道。

白楊溝達板化雪取水

爐頭依然是我非常心愛的soto310,這次表現(xiàn)依然非常好,因為310可以輕微的防風,而且基本煮東西都是在門廳里面解決的,所以沒有帶防風板,記得第二天在白楊溝達板上化雪,雖然有點小風,化雪效果也還算過得去,310有三角和四角支架,四角支架對于我的小鍋沒什么作用,所以基本每次出行帶的都是三角支架。

蒙達板下營地燒水做飯

天太冷了,早上鍋子結冰了

如果你不抽煙戶外火種最好的永遠是鎂棒,帶了火楓經典的那款鎂棒,基本一點就能著。其實soto的310也是自帶點火系統(tǒng)的,不過天氣冷的時候有時候點不著火,所以鎂棒在高海拔低溫情況下效果還是非常出色的。同時還帶了一個滾輪的打火機,結果從進山開始一直到出山也沒找到。這次沒帶鈦的勺子,為了減重嘗試帶了塑料的勺子,星巴克家的塑料小勺,使用效果還行,不過還是比較脆弱,中間斷裂了一個,好在有個備用的,但是兩個加起來也沒幾克重量。帶了一塊無紡布的抹布,到出山也都沒有用過。這套炊具系統(tǒng)全部打包重量246g,個人覺得已經非常輕量了,如果你帶反應堆,雖然好用但一個反應堆重量已經接近500g了,但是反應堆的確燒水速度快,熱效率高,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7、水具、保溫杯、過濾器

這次帶了一款不知名牌子的480ml保溫杯,保溫杯重量230g,對于500ml左右的保溫杯這個重量也已經算比較輕量的了。對于狼塔線路以及9月的氣候,帶一保溫杯熱水已經綽綽有余了,而另外的水具就是一個750mld農夫山泉瓶子,只有20g左右,如果你怕喝生水腸胃受不了,燒開水第一晚涼透了再倒瓶子里。當然我是直接用過濾器過濾河水,新疆的水比較好,除了水涼完全不用擔心河水的干凈問題。同行有幾位過濾器也不帶,直接河水從第一天喝到最后一天也沒什么不適。

當然個人覺得帶個過濾器還是很有必要的,我?guī)У氖撬饕掳娴膬羲?,一個過濾器加一個儲水的袋子,78g還能接受。但是吐槽下首先就是這個儲水袋,沒用幾次就漏水質量一般,用的時候不要拼命擠壓袋子。索耶的螺紋口是可以接在可樂瓶上的,后期基本就是這樣搭配效果要比原裝的儲水袋好。但是索耶設計不好的就是瓶口的密封圈很容易掉,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掉的,導致后面幾天過濾水的時候沒密封圈瓶口會漏水。

當然索耶的出水效率不是最高的,如果有米個人覺得康迪應該是最佳的選擇,出水效率快,而且重量不到60g。

索耶凈水器

康迪凈水器

三、徒步裝備

12、登山杖

這次帶的登山杖是黑鉆的碳纖維款,兩根重大概490g左右,說實在這個重量不算輕,我們這次有人帶了兩根總重不到300g的越野跑登山杖,其實個人覺得對于登山杖不要過于的追求輕量化和碳纖維,這次是否帶碳纖維登山杖也是猶豫再三,高強度線路碳纖維登山杖,特別是超輕的碳纖維登山杖很容易拖后腿。同行的就有三位驢友帶的碳纖維登山杖斷裂,導致一位驢友后半程一直用木棍,另一位驢友后期用地釘和帳篷繩加固后撐到出山,還有一位杖尖斷裂的,總之出事的全部是碳纖維登山杖。所以個人覺得虐線重裝徒步還是鋁合金外鎖登山杖靠譜。

第二節(jié)外鎖裹著保鮮膜的登山杖

繼續(xù)要吐槽下我的登山杖,可能是由于路況復雜加上登山杖沒有調教好,在下白楊溝達板最危險路段,我的登山杖居然脫開了摔了一跤,好在虛驚一場沒啥事。第二節(jié)登山杖的外鎖居然自動打開了,而且在第二天走下坡的時候又一次鎖扣脫開了,導致最下面兩節(jié)登山杖都掉地上了,到現(xiàn)在也沒想明白是什么原因。因為怕后期再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所以馬上在金屬外鎖上裹上了幾層保鮮膜,雖然丑了一點但是到出山為止沒有再發(fā)下類似的問題。

13、三合一地布

Knot三合一總重量160g左右,既可以單雨披,平時都是當帳篷的地布,的確很好用,但是這樣的地布更適合小雨應急用。

14&15、護膝

對于護膝就因人而異,有人全程沒用過,而我全程右膝蓋綁著。之前右膝蓋一直不舒服,所以這次全程帶了一個TMT雙支撐條護膝,實際使用效果很好,膝蓋沒有感覺不舒服過。而且TMT的東西價格很便宜,也就幾十元錢,性價比很高,單個護膝重量165個。另外還備了一個LP普通款右膝蓋用的,重量75g,實際這個一次也沒用過。

16、冰爪

對于冰爪,其實我看到攻略說用處不大,但是我個人感覺冰爪對于狼塔是必需品,而且很多路段有冰爪的保護效果會好很多。比如白楊溝達板的下坡、臺河后到一棵樹營地路段、庫達板上坡路段等,明顯止滑效果要好很多。這次帶的是韓國LOFE的四齒冰爪,是最普通橡膠款的那個,沒帶包裝袋實際重量192g,使用效果還可以,至少我的冰爪撐到出山。但是有部分驢友半途山體的巖石就把橡膠帶割壞了。所以個人覺得還是買它的升級款效果會好一點,價格好像是160左右,底部鉸鏈是金屬的,避免行進的時候掉鏈子。

上白楊溝達板頂后開始冰爪下坡

四、用電器材

18、19、充電寶、太陽能板

因為多帶了一個北斗盒子,不確定用電量怎么樣,所以以防萬一帶了一個20000毫安的小米充電寶和一塊太陽能充電板。太陽能充電板是為了配合這次狼塔行特意買的,之前沒用過這樣的產品,對于實際使用效果完全不了解,實際使用效果出奇的好,基本到出山為止沒有使用過充電寶,而且北斗盒子基本也都是晚上開一會,實際出山的時候還有一半的電能。

行進過程中的太陽能板

基于這樣的情況,實際在有太陽能板的情況下,個人覺得10000毫安的充電寶就夠用,小米20000毫安是320g左右,10000大概是200g左右,還能節(jié)省大概120g左右的重量。

但是在選擇充電寶以及配合太陽能板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首先我們來先說說用電大戶手機,全程處于飛行模式加極限省電狀態(tài),開軌跡的情況下正常一天消耗50%左右的電能,不開的話大概消耗1/3左右,而我的做法是在休息的時候直接給手機充電,雖然休息的時間不長,但是充電的效率非常高。這里要提的一下就是太陽能板與光線照射的角度有很大的關系,一定確保太陽光接近直射太陽能板,這樣太陽能板能提供一個大約5伏1安培的穩(wěn)定電壓電流,這樣對手機是沒有任何傷害的。切不可在行進過程中給手機充電,行進過程中因為照射角度的變化,實際電流和電壓非常不穩(wěn)定,不確定對手機有無傷害,但至少充電效率是奇差的。

但是這里還是有一個技術問題和大家分享下,如果你的充電寶電量大于50%,那不好意思,充電的效率會很差,但是如果充電寶處于少電狀態(tài),充電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原因就是在行進過程中由于照射角度導致充電的電壓偏低,充電器充到一定的比例后就沒法沖進去電了。當然如果在休息或者營地的時候,調整好照射角度,是可以很輕松的把手機和充電寶充到100%的。

20、頭燈

帶了奈特科爾的nu32,全部重量95g,正常190流明,最高可以550流明,而且這款口碑也還算不錯??梢訳SB充電,實際使用效果非常好,出山那天為止實際電量還大于一半。之前還有一套方案,準備帶奈特科爾的HC65,這款流明度更高也更加的強悍,而且顏值很高。但是用18650電池的,如果帶這個可能就要更換我的充電寶方案,充電寶改成DIY的4節(jié)18650電池,但這樣充電效率不高,而且18650電池的頭燈普遍比較重,取舍后還是帶了nu32。

21、北斗盒子

北斗盒子真的很好用,衛(wèi)星電話好多區(qū)域實際根本沒有信號打不出去,但是北斗盒子是全程都有信號的。出山前一天需要聯(lián)系司機,但是衛(wèi)星電話打不通,后來是通過北斗盒子才聯(lián)系上的,還讓司機帶了西瓜和啤酒。

五、戶外衣物

沖鋒衣帶的是鳥的阿爾法SV,性能效果已經不用多說了,就是逆天的長袖子有點難受,基本從第一天到出山,是全程穿著的,冷了拉鏈拉上,熱了拉鏈拉開。沖鋒褲是凱樂石玄翼系列的一款,重量很輕只有325g,但是壓膠質量太差,這次出行前自己DIY壓膠了一下,反而比原來的壓膠效果好了很多,同樣全程穿著,這次就帶了一條外褲沒有替換的,因為沖鋒褲容易干防水防風效果好,所以如果你不嫌臟一條沖鋒褲是可以搞定的。多一條褲子就又得多400g的重量。

這次排汗內衣穿的是鳥的RHO LT輕量款,同樣穿了10天,但是放心出來沒有任何異味,效果也還是可以的。中間層帶了鳥的ATOM LT棉服,很信賴這款衣服,使用頻率比我的抓絨還要高,因為保暖他比抓絨好,但是比抓絨更輕量,棉服重315g,平時收納重量也無壓力。但是一定得知道棉服的透氣速干性能是弱于抓絨的,如果是高濕環(huán)境下建議還是抓絨靠譜點。

這次厚抓絨沒帶,但是帶了個土撥鼠的神衣,可以貼身穿也可以作為中間層,防風效果比較出眾,重量只有221g。雖然衣服不錯,但是實際根本沒穿過,熱了穿不下,冷了用棉服,實際也是可以不帶的。

我們知道營地是比較冷的,這次帶了華巍盤古的羽絨服,也算國產良心牌子,做工版型都非常不錯,含絨量大概170g,保暖度完全不用說,重量420g,基本在營地就會穿上,效果很不錯。

保暖褲子帶了一條鳥的RHO AR抓絨,保暖效果非常好,但是行進過程中沒法穿,實在太熱了,所以實際行進過程中穿的都是一條挪客的薄排汗褲。

襪子這次一共帶了3雙,一雙薄挪客用于溯溪鞋,一雙厚挪客用于徒步鞋,一雙戴適防水襪用于應急穿??赡芎芏嗳藭逊浪m用在過河穿,實際過河穿防水襪還是容易襪子進水,我是作為萬一徒步鞋濕了保護腳部干爽穿的,而過河的時候就是普通襪子加溯溪鞋,過完河道襪子掛背包晾曬就行了。

手套這次一共帶了兩幅,一副是平時防護用的,一副是遇到寒流用的,實際只用了平時防護用的,即使最冷的早上零下-10,實際手也沒感覺到冷,反而如果手套戴的太厚會很熱,出手汗厲害反而會不舒服。但是這里再三強調,保暖手套一定得帶,萬一遇到寒流防止手部凍傷。這次凱樂石的防護手套45g,優(yōu)衣庫的防風保暖手套81g。保暖帽子還是需要帶的,雖然同樣沒怎么用過,但是遇到寒流保暖必須物品。

溯溪鞋是凱樂石的,重量476g,鞋底強度還算可以,行進過程中沒有感覺特別的咯腳。溯溪鞋選購沒必要大一碼,按正常碼選購就行,太大容易磨腳反而不好。主要用鞋是剛才提到的斯卡帕動能,這次行程整個團有4個人用的是動能這個款,也證明了這個鞋在虐線徒步中的地位。但是這個鞋真的很重,兩個鞋超過1.7公斤,幾乎是所有徒步鞋里面最重的,但是的確防護性很好,無論對么惡劣的路況都能如履平地。

六、其它物品

同時為了應急帶了一個救生睡袋,這玩意的確可以保溫防風,但記得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要用,因為不透氣很悶,沒一會里面就全是水汽特別的難受,但是戶外個人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帶著的,一個也不重,100g左右。

除了這些裝備外可能就是寫雜七雜八的小物件了,比如帳篷繩、墨鏡、濕巾紙巾、藥片等,這里就不一一講述了,詳細的可以參考我的裝備清單。

關于裝備的分享就到這,還有食物這個部分沒有介紹到,下次整理完再分享給大家。

這次的裝備清單,供大家參考,裝備更新與輕量化一定是一個尋尋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的自己摸索。輕量化不同的路線也會有不一樣,一定按照實際情況選配裝備!

要加入8264全球各地戶外微信群請掃上邊這個碼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