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3年一場運動席卷了美國,在這場教育運動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戴爾·卡耐基的影響力,他曾經(jīng)評點了150000個演講。如果這個龐大的數(shù)字并沒有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不妨計算一下,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以來幾乎每天都要做一次演講?;蛘呶覀儞Q種說法,如果在卡耐基面前演講的人每個人只說三分鐘,并在卡耐基面前依次出現(xiàn),那么卡耐基要聽完這些演講將需一整年!并且要不分晝夜地傾聽!卡耐基講授的演講術至今仍然擁有最大的影響力,就是因為無人能夠像他那樣傾聽并研究過那么多的不同演講。 那么,卡耐基口才訓練法到底怎么訓練?請耐心往下看。 ![]() ![]() ![]() 速讀法 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目的是鍛煉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后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fā)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fā)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的發(fā)出來,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么,速讀法的優(yōu)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制,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你速讀中出現(xiàn)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fā)音不夠準確,那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后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老師指導就更好了。 ![]() ![]() ![]() 練聲法 練聲也就是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愿聽干癟無力、沙啞干澀的聲音。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 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fā)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fā)動機一樣,它是發(fā)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fā)聲有著直接的關系,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么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 練聲:我們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fā)出來的。在練發(fā)聲以前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松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fā)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 ![]() ![]() 復述法 把別人的話重復地敘述一遍。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于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jié)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后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后聽一遍復述一遍,反復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復述出來。復述的時候,你可把第一次復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后對比原文,看你能復述下多少,重復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復述下來。 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復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jié)復述出來,并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復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復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復述8-10個句子。當然速度進展得越快,也就說明你的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越強。 ![]() ![]() ![]() 描述法 描述法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描述法可以說是比以上的幾種訓練法更進了一步。 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訓練你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無論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語言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基本功。 第一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象是“秋天的小湖邊”,那么我們就要觀察一下這個湖的周圍都有些什么,有樹?有假山?有涼亭?還有游人?并且樹是什么樣子,山是什么樣子?涼亭在這湖光山色、樹影的襯托下又是個什么樣子,這秋天里的游人此時又該是一種什么心情呢?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驗。只有有了這種觀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礎。 第二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其要求是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萬不要成流水賬,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不要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東西,讓人聽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個什么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lián)想與想象。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蔭下,你就可能有一種聯(lián)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能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么在描述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這一切都加進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實、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