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整個19世紀是西方文學藝術領域百家爭鳴的時代,誕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藝術思潮,形成了許多藝術流派,僅在繪畫領域,就先后有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繪畫流派問世,所產生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了當代藝壇。 其中,產生于法國巴黎的后印象派,被稱作第一個現代繪畫流派,是古典油畫和現代油畫的分水嶺。塞尚、高更、梵高被譽為后印象派三大宗師。 塞尚自畫像 塞尚(1839年——1906年)是后印象派藝術風格里,非常重要的繪畫大師,他之所以被稱作“西方現代繪畫之父”,是因為他對油畫從古典畫法向現代畫法的轉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進入19世紀,西方油畫在古典畫法上已經找不到更好的創(chuàng)新辦法,一些畫家觀看完日本浮世繪后,從浮世繪的創(chuàng)作技法里找到了靈感,于是,就主動吸收浮世繪的藝術特色,尋求一種新的繪畫語言。 塞尚《牛奶罐和蘋果》 在這種探索意識下,“印象派”在19世紀50年代誕生,可以看出,印象派的作品在造型完整度,以及細膩程度上,顯然沒有之前的藝術流派那么突出,但印象派的最大貢獻在于,充分發(fā)揮了光影關系在畫面上的抒情作用與視覺張力,同時,把油畫作品朝著二維平面化發(fā)展,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線條,對立體感不在那么重視。 塞尚《三個浴女》 “后印象派”承接“印象派”的藝術理念和創(chuàng)作技法,誕生了三名分量十足的大師,分別是塞尚、高更和梵高,這三人從不同側重點進一步改革了油畫。 高更(1848年——1903年)晚年來到塔希提島居住10多年,結合現代哲學理念,通過具象的繪畫來解讀抽象的生命意識,反映了塔希提島居民原生態(tài)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這個探索方式足以讓他躋身到大師行列。 塞上作品 梵高(1853年——1890年)對色彩和光影非常敏感,常常能把自然色彩升華成內心的情感色彩,因此,我們能看到,梵高的每一幅油畫作品,如同色彩的交響樂,飽滿激昂,熱情似火。 他創(chuàng)作時,喜歡到大自然中去,在感受大自然多姿多彩的魅力的同時,借助大自然來抒發(fā)個人狂熱的內心情感。并且,他發(fā)明了波浪形筆觸,善于表現具有動感的畫面。 塞尚《玩紙牌者》 塞尚重視繪畫的形式構成,喜歡把大自然中看起來散亂的視覺形象,重構成一種秩序化的視覺圖像。他的所有變化都是反對傳統(tǒng)技法的,他認為,只有脫離傳統(tǒng)的束縛,才可以讓油畫獲得新生。 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塞尚認為,物象的細節(jié)可以簡潔處理,甚至可以忽略,但輪廓一定要清晰,把物象塑造成一種具有雕塑質感的結實形體,用幾何圖形,如,圓柱體、圓錐體、球體來表現自然中萬物的形狀,是塞尚對造型的基本要求。 塞尚《圣維克多山》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塞尚的油畫作品,只是畫一種心理層面的感覺,畫自己所認識的世界,而不是眼睛看到的真實世界,他注重在作品中體現形與色構成的自然韻律。 正如他自己所說:藝術家只是一個吸收的器官,一個對感覺印象登記的器具,但是一個好的、很復雜的器具。 他這種藝術理念直接催生了后來的立體派和表現主義的形成,對后世影響極大,因此,他有“現代繪畫之父”的美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