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怎樣寫詩詞

 杏壇歸客 2019-10-25


詩,我國的國粹!

二00二年二月二十日,中國唐宋詩詞名篇朗誦會中指出:“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nèi)涵深刻,意蘊高遠,也包含著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近數(shù)年來,喜愛和學寫古典詩詞的人越來越多了。但,什么是古典詩詞?古典詩詞要怎樣寫作呢?還必須從頭說起。



古典詩詞指古體詩、近體詩和詞。

什么叫近體詩?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

近體詩必須講究格律,所謂格律就是對于詩篇的字數(shù)、句法、韻腳、聲調(diào)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學習寫作近體詩必須遵守這些規(guī)定,否則就不是近體詩了!




我們先從聲調(diào)講起。

我國的語言自古以來分為二大類,一類是地方方言,二類是官話。解放后官話又演變成普通話。

海豐方言屬第一類。

普通話分四個聲調(diào):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海豐方言分八個聲調(diào):即陰平、陽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無論是四個聲調(diào)還是八個聲調(diào),都包涵了許許多多平聲字和仄聲字,要怎樣辨別平聲字和仄聲字?




普通話的四個聲調(diào),如;

①分、墳、粉、糞。

②挑、條、窕、跳。

③低、笛、底、地。

④鍋、國、果、過。

第一聲調(diào)分、挑、低、鍋都是平聲字。

第三個聲調(diào)和第四個聲調(diào)粉、窕、底、果、糞、跳、地、過(過去的過)都是仄聲字。

第二個聲調(diào)基本上是平聲字,如墳、條。但由于古代漢語中入聲的影響,也存在許多仄聲字,如笛、國。據(jù)查閱,在第二個聲調(diào)中至少有二百多個仄聲字,所以用普通話來辨別平聲字或仄聲字,只有掌握這二百多個仄聲字,否則便產(chǎn)生了很大的困難。




海豐方言的八個聲調(diào),如:

①分、粉、訓、拂、云、混、份、佛。

②低、抵、帝、滴、池、地、筷、碟。

③丹、黨、旦、噠、陳、蕩、峒、達。

④靚、兩、鏈、烈、涼、戀、煉、列。

第一個聲調(diào)和第五個聲調(diào)分、低、丹、靚、云、池、陳、涼都是平聲字。

第二、三、四、六、七、八個聲調(diào)都是仄聲字。

可以看了:用海豐方言辨別每個字的平聲或仄聲比普通話辨別每個字的平聲或仄聲容易得多了。




用海豐方言辨別平聲字與仄聲字,還應了解海豐方言的規(guī)律,其中海豐方言讀二字詞時,往往第一個字變音,如:

自己   讀朱已。

在《辭源》中,自字的注解是這樣寫的。

自  賊次切、韻。

賊次切是自字的字音,寘韻是自字的韻目。寘韻屬仄聲韻,說明自字是仄聲字。

還有,在海豐方言中,有一些字可讀平聲,也可讀仄聲,如看、過、為、和、崗、觀、漫、馳等。這些字必須根據(jù)它的詞性而定,該讀平聲的就讀平聲、該讀仄聲的就讀仄聲。





韻,也叫韻腳。

韻腳是絕句中第一、二、四句或二、四句最后一個字。律詩中第一、二、四、六、八句或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個字。一首詩中,這最后一個字必須押上同一韻母中韻腹、韻尾相同的字。

押韻不能用海豐方言。

一、普通話有撮口呼韻母,海豐方言沒有撮口呼韻母,容易造成押韻錯誤,如:

①魚、余、齊、啼、宜、離。

②文、云、屯、存、倫、春。

每一組字在海豐方言中算是同韻,可是在普通話中由于魚、文等是撮口呼韻母,每一組字都不能押韻。從(《佩文詩韻》)(平水韻)的角度看;①魚、余屬“六魚韻”,齊、啼屬“八齊韻”,宜、寓屬“四支韻”。 ②文、云屬“十二文韻”,屯、存屬“十三元韻”,倫、春屬“十一真韻”。

二、普通話有卷舌韻母,海豐方言沒有卷舌韻母,也容易造成押韻錯誤,如:

①江、安、班、商、貪、喃。

②言、完、前、常、鹽、嚴。

每一組字在海豐方言中算是同韻,可是在普通話中由于江、言等是卷舌韻母、每一組字都不能押韻。從(《佩文詩韻》)(即平水韻)的角度看:①江屬“三江韻”,安屬“十四寒韻”,班屬“十五刪韻”,商屬“七陽韻”,貪屬“十三覃韻”,喃屬“十五咸韻”。 ②言屬“十三元韻”,完屬“十四寒韻”,前屬“一先韻”,常屬“七陽韻”,鹽屬“十四鹽韻”,嚴屬“十五咸韻”。

那么,韻要怎樣押呢?

答案只有三個字:查韻書。




有人提出“鄰韻相押”。

“鄰韻相押”這一句話不夠全面,往往使初學者誤入歧途。我們從《佩文詩韻》(平水韻)的上平聲十五個韻目相對于《詞林正韻》前七部十五韻目(其它二個韻目在《佩文詩韻》屬下平聲韻目)看看鄰韻可以不可以相押:

一東、二冬——可以。

二冬、三江——不可以。

三江、四支——不可以。

四支、五微——可以。

五微、六魚——不可以。

六魚、七虞——可以。

七虞、八齊——不可以。

八齊、九佳——不可以。

九佳、十灰——一半可以、一半不可以。

十灰、十一真——不可以。

十一真、十二文——可以。

十二文、十三元——元一半可以。

十三元、十四寒——元一半可以。

十四寒、十五刪——可以。

為了確保押韻正確,還是一句老話:查韻書。




我國古代以來,韻書很多。從隋朝第一部韻書《切韻》到最近出版的新韻書,不下百部。其中清朝康熙年間官修的《佩文詩韻》(即平水韻)是清人科舉考試和作詩的用韻標準。

《佩文詩韻》(即平水韻)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但,用當代人的眼光來看,《佩文詩韻》韻目劃分得太細,又古代語言與現(xiàn)代語言有很大差別,對于初學寫詩的人感到難上加難。

清朝后期有一個名叫戈載的人,把《佩文詩韻》一百零六個韻部歸納成《詞林正韻》十九個韻部。

《詞林正韻》雖然是詞韻,但長期來為詩家所流傳通用。

《詞林正韻》在平聲韻中分為十四部(還包括了上聲、去聲),這十四部分別是:

第一部:東、冬。

第二部:江、陽。

第三部:支、微、齊、灰半。

第四部:魚、虞。

第五部:佳半、灰半。

第六部:真、文、元半。

第七部:寒、刪、先、元半。

第八部:蕭、肴、豪。

第九部:歌。

第十部:麻、佳半。

第十一部:庚、青、蒸。

第十二部:尤。

第十三部:侵。

第十四部:覃、鹽、咸。

《詞林正韻》對于初學寫詩的人更為適宜。




掌握了詩詞的聲調(diào)和韻腳之后,我們來看看詩詞的格式。

七言絕句二十八字,分四句,每句七字。

四句的平仄安排有四種格式。

一、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  鐘敬文《元日聯(lián)詩》:

        良 辰 美 景 奈 河 天,

        — — |  |  |  — —

        微 雨 霏 霏 鎖 翠 煙。

        [-] | — — | |  —

        擬 向 通 靈 陳 一 疏,

        |  |  — — —  |  |

        借 來 紅 日 慶 新 年。

       [|] — [-] | |  —  —

二、平起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  劉煥民《答宿好問安》:

    笑 留 白 首 空 談 幸,

   [-] — |  |  — — |

    薄 傣 何 溫 老 去 心。

|  |  — —  |  | —

    唯 有 入 書 詩 數(shù) 首,

[-] | [|] — — |  |

    悲 歡 付 與 后 人 吟。

— — |  |  |  — —

平起不入韻式和平起入韻式不同的地方在第一句的末尾三個字,即仄平平改為平平仄。

三、仄起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  黎蔓晴《南湖蕩舟》

滟 滟 南 湖 一 葉 舟,

|  |  — —  | |  —

清 風 垂 柳 兩 悠 悠。

— — [-] |  | — —

千 般 惆 悵 托 銀 槳,

— — [-] | [|] — |

劃 破 殘 陽 月 上 樓。

|   | — — |   | —

一、仄起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 石帆《讀史》:

   只 有 文 公 還 晉 國,

|  |  — — — |  |

   不 聞 介 子 慶 充 侯。

[-] — |  |  |  — —

千 秋 功 罪 知 誰 是,

— — [-] | — — |

留 與 后 人 論 不 休。

[-] | [|] —[-] | —

仄起不入韻式和仄起入韻式不同的地方也在末尾三個字,即仄仄平改為平仄仄。



十一


七言絕句平仄安排的四種格式基本上是不變的,但到了宋朝以后,其中第三句末尾三字稍有放寬。

平起入韻式,如陳世雄《龍津四時歌》:

夏 游 不 倦 過 津 橋,

[|] — |  |  |  — —

灼 灼 霓 燈 映 碧 霄。

|  |  — — |  |  —

金 曲 千 般 繞 人 耳,

[-] | — —  | — |

攜 妻 帶 子 趕 新 潮。

— — |   | |  — —

第三句末尾三個字,原為平仄仄,必為仄平仄,即三個字中首次兩個字平仄對調(diào)。仄起入韻式:如林曉春《和許香濤老師》:

人 世 常 懷 百 歲 憂,

[-] | — — |  |  —

韶 華 易 逝 總 難 留。

— — |  |  |  — —

英 雄 自 古 皆 若 此,

— — |  |  — |  |

白 發(fā) 何 須 嘆 晚 秋。

|  |  — — |  |  —

第三句末尾三個字,原為平平仄,改為平仄仄。





十二


對于七言絕句的平仄安排,過去有一做法,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span>

就是說詩句中的一、三、五字的平仄聲可以靈活使用,而詩句中的二、四、六字必須嚴格遵守,不能改變。

這種說法一般是可以的,但有兩種句子不可以。

一、平起入韻式第二句。

原句的平仄安排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個字不論,把平聲字改為仄聲字,全句的平仄安排就變成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末尾一字押韻外,上面六中只有一個平聲字,這樣的句子叫做孤平,孤平是詩中的大忌,應力求避免。

避免孤平的方法除了盡力地用仄聲字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平聲字更正之外,還可采取拗救的辦法,拗救的辦法是把孤平句仄仄仄平仄仄平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即第五個字的仄聲字改為平聲字,如張清宇《和友人元宵夜詩》:

上元佳節(jié)景多嬌,

燈火滿城爭半宵。

待到一輪明月起,

金光萬里壓塵囂。

詩中的第二句第三字原應平聲字,但滿字是仄聲字,第五字原應仄聲字,但爭字是平聲字,這樣一改動就合符了七言絕句的平仄安排。

二、仄起入韻式第一句和第四句:

原句的平仄安排、孤平和拗救的辦法與平起入韻式相同。如陳頌《詠梅》“遠古緯經(jīng)皆一篇?!本曌謶铰晸Q成仄聲,皆字應仄聲換成平聲拗救。

    在仄起入韻式詩中,還可以把拗救的字入在第一個字,即把原句改為平仄仄平仄仄平,如林志華《廈門眺金黃門》“游客踏沙興正濃”就把拗救的字放在第一個字上。



十三


七言絕句四句中有一定的章法。

詩詞的章法就是詩詞的結(jié)構(gòu)。

章法隨著題意的發(fā)展而呈現(xiàn)出來。

七言絕句的章法是:第一句為起句,第二句為承句,第三句為轉(zhuǎn)句,第四句為合句,即所謂“起承轉(zhuǎn)合”。

起:是要寫的題材的發(fā)端(即破題),或?qū)︻}材的景物的起興,或?qū)︻}材的事情的起興等,如:

①杜牧《清明》起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這是對題材的景物的起興。

②李白《贈汪倫》起句:

“李白乘舟將欲行”。

這是對題材的事情的起興。

承:是承接第一句(即缷接),或加深景物的描寫,或加快事情的發(fā)展期,如上詩:

“路上行人欲斷魂”。

承接起句的“雨紛紛”,寫出路上的行人被雨林得斷了魂,加深了起句景物的內(nèi)容。

“忽聞岸上踏歌聲”。

承接起句的“將欲行”,忽然聽到有人踏著歌聲來送行,加快了事情的發(fā)展。

轉(zhuǎn):從起句承句的景物或事情中悟出與起句承句相應又相避的意思(即轉(zhuǎn)折),這種意思或?qū)憣崳蚪杈氨磉_,或書事引證,如上詩:

“借問酒家何處有”。

這是書事引證,“借問酒家”四字即相應了“雨紛紛”“欲斷魂”,但又避開了與“雨紛紛”“欲斷魂”意思的重復,加深了題材的發(fā)展。

“桃花潭水深千尺”。

這是借景表達。這一句似乎與起句承句沒有什么關聯(lián),但實際上從“將欲行”“踏歌聲”看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何等真切。這句是詩人借景表達了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也加深了題材的發(fā)展。

合:就是結(jié)束語(即題結(jié))。或繳前句之意,或抒發(fā)最后的情懷,如上詩:

①“牧童遙指杏花樹”

這是繳前句之意。前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這一句是答案“杏花樹”。全詩題目《清明》,詩人從游人遇雨,衣巾沾濕,行倦魂散,思入酒家暫息到牧童指引,確實是神筆,有人把這首詩比喻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畫卷,也有人把這首詩看作是一場最短小精的戲劇。

②“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抒發(fā)詩人最真切的情懷。詩人承上句提出盡管桃花潭水深千尺,還不及汪倫送我出行的感情。全詩題目《贈汪倫》,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汪倫的懷念和汪倫對詩人的深情厚義。毛澤東曾經(jīng)贊揚李白的詩說:“李白的詩豪放,想象力豐富,讀了使人心曠神怡?!?,毛澤東所指的包括了《贈汪倫》在內(nèi)的許多詩篇。


十四


五言絕句的句式是每句比七言絕句開頭少了兩個字,其它與七言絕句的格律全部相同。

在平仄安排中由于五言絕句比七言絕句開頭少了兩個字,平起式與仄起式變成互換。

一、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  藍波《曉登國貿(mào)大廈》:

登 臨 覽 八 茺,

— — |  |  —

天 地 兩 蒼 茫。

—  | | —  —

疑 在 神 仙 府,

[-] | — — |

卻 聞 人 語 揚。

[|] — [-] | —

二、平起不入韻式

第一句換成平平平仄仄,以下七句與平起入韻式相同。

例  黃錫霖《渡海老兵行·租妻》:

    飄 零 滄 海 客,

— — —  | |

    挈 婦 拜 高 堂。

|  |  |  — —

    承 悅 暗 彈 淚,

[-] |  [|] — |

    誰 憐 假 鳳 凰。

— —  |  | —

三、仄起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  張小磊《三江渡口》

綠 水 白 蓼 花,

|   |  | — —

歸 舟 逐 日 斜。

— —  |  | —

店 中 沽 美 酒,

[|] — — |   |

江 畔 賣 青 蝦。

[-]  |  | — —

四、仄起不入韻式:

第一句換成仄仄平平仄,以下七句與仄起入韻式相同

例  陳賽枝《登黃鶴樓》

昨 別 潯 陽 水,

|   | — —  |

今 登 黃 鶴 樓。

— — [—] | —

憑 高 天 地 闊,

— — —  |  |

吳 楚 兩 悠 悠。

|  |  |  — —



十五


七言律詩五十六字,分八句,每句七字。

七言律詩的字數(shù)比七言絕句多了一倍,說明七言律詩比七言絕句的格律要復雜一些,但掌握了七言絕句之后就方便得多了。

七言律詩四句的平仄安排也有四種格式。

一、平起入韻式

七言律詩的平起入韻式等于七言絕句的平起入韻式加上平起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  陳海鳴《漫興》

山 西 望 勢 堪 驚,

— — [-] |  | — —

天 意 違 憐 鼠 竄 行。

[-] | — —  |  | —

地 絕 偏 師 腸 漉 漉,

|  |  — — —  |  |

空 余 正 氣 骨 錚 錚。

— —  |  |  | — —

風 波 武 穆 魂 歸 遠,

— — |  | —  —  |

煙 雨 陶 朱 槳 去 輕。

[-] | — —  |  | —

且 看 荒 亭 芒 葦 畔,

|  |  — — —  | |

后 來 雁 序 總 無 聲。

[|]—  |  |  | — —

說明:①第二句、第六句的第三個字平聲字如果換上仄聲字,就犯孤平,必須把第五個字的仄聲字換上平聲字拗救。②第三句、第七句的第五個字絕對不能換上仄聲字,否則就犯三仄腳。③第一句、第四句、第八句的第五個字絕對不能換上平聲字,否則就犯三平腳。

二、平起不入韻式:

只要把七言絕句的平起不入韻式加上平起不入韻式或者把七言律詩的平起入韻式第一句末尾三字的平仄聲換成平平仄就可以了,下面七句的平仄聲和說明與平起入韻式相同。

二、仄起入韻式:

七言律詩的仄起入韻式等于七言絕句的仄起入韻式加上仄起不入韻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  黃柱《題畫》:

 磨 劍 十 年 學 六 韜,

[-] | [|] — |  |  —

聞 雞 投 筆 慕 雄 豪。

— — |   |  | — —

曾 因 國 難 披 金 甲,

— — |  |  — — |

不 為 家 貧 棄 寶 刀。

|  |  — — |  |  —

幾 度 烽 煙 迷 望 眼,

|  |  — — — |  |

半 生 功 業(yè) 付 蓬 蒿。

[|]—[-] |  |  — —

于 今 猶 自 驅(qū) 余 力,

— — [-] | — — |

奮 筆 傾 樽 譯 楚 騷。

|  |  — — |   | —

說明:①第一句、第四句、第八句的第三個字平聲字如果換上仄聲字,也犯孤平,必須把第五個字的仄聲字換上平聲字拗救。②第五句的第五個字絕對不能換上仄聲字,否則就犯三仄腳。③第二句、第六句的第五個字絕對不能換上平聲字,否則就犯三平腳。

四、仄起不入韻式:

只要把七言絕句的仄起不入韻式加上仄起不入韻式,或者把七言律詩的仄起入韻式第一句末尾三字的平仄聲換成平仄仄就可以了,下面七句的平仄聲和說明與仄起入韻式相同。



十六


七方律詩的章法與七言絕句其本上相同,也包含了起(發(fā)端)、承(卸接)、轉(zhuǎn)(轉(zhuǎn)接)、合(結(jié)題)四個部分。不過七言絕句每部分為一句,七言律詩每個部分為兩句,每兩句分別叫首聯(lián)、領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領聯(lián)(第三句、第四句)與頸聯(lián)(第五句、第六句)一定要對仗。第三句、第五句叫起句,第四句、第六句叫對句。

對仗包括三個方面。

一、平仄:平對仄,仄對平。

二、詞類:實詞(名詞、動詞、開容詞)對實詞,虛詞(代詞、副詞、連接詞、語氣詞)對虛詞。在名詞中還可以細分為若干小類,如天文(日月風云等),形體(身心手足等),人事(道德才情等),宮室、器物、衣飾、飲食、文具、花木、鳥獸蟲魚等。

三、內(nèi)容:相關、相承。

領聯(lián),如毛澤東《長征》: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平仄:起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對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詞類:起句是名詞(地名)+形容詞+動詞+名詞,對句是名詞(地名)+形容詞+動詞+名詞。

③內(nèi)容:起句和對句是線相關聯(lián)的,在紅軍長征的路線中,走過了五嶺山脈接著就是翻越烏蒙山。

頸聯(lián),如魯迅《無題》:

忍看朋輩成新鬼,

怒向刀叢覓小詩。

①平仄:起句是仄平平仄平平仄,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詞類:起句是形容詞+動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對句是形容詞+動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

③內(nèi)容:起句和對句是相承的。起句的意思是強忍著心腸看著自己的戰(zhàn)友遭到敵人的殺害,對句的意思是憤怒地舉起自己的筆桿在刀光血影中寫出強烈的控訴。


十七


領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聯(lián)對除了上面所舉的正對之外,還有其它幾種格式。

一、反對:起句與對句的意思相反,或文辭相反而意義相關。如李商隱《無題》: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平仄相對,詞類工仗。起句為身遠,對句為心近,意思相反。

二、流水對:又名串對,起句與對句的意思或文辭如流水行云,緊密相關。如劉長卿《同溫丹徒登萬歲樓》是;

江客不堪頻北望,

塞鴻何事又南飛。

平仄相對,詞類工仗,意思是抒發(fā)登樓之感,起句和對句如流水行云,融會貫通。

三、當句對:起句和對句句子中一些詞語自成相對,如李商隱詩:

但覺游蜂饒舞蝶,

豈知孤鳳接離鸞。

起句的游蜂對舞蝶,對句的孤鳳對離鸞,起句和對句也相對。

四、借對:分別借音對與借義對兩種;借音對即利用同音字相對,如韓愈詩:

眠昏長訝雙魚斷,

耳熱何辭數(shù)爵頻。

對句的爵字與雀字同音,借雀(動物)對魚(動物)。

借義對即利用詞的多義相對,如杜甫詩:

借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起句的尋常兩字在古文學中“八尺為尋,倍尋為?!?,借數(shù)量詞對數(shù)詞。

在聯(lián)對中還有回文對,扇面對,錯綜對等。



十八


音節(jié),是詩詞中的節(jié)奏,一句七字句至少有三個音節(jié)。音節(jié)可以使詩詞的聲調(diào)抑揚頓挫,瑯瑯上口。領聯(lián)和頸聯(lián)在音節(jié)上不能雷同,如果領聯(lián)是二二二一頓,那么頸聯(lián)就必須是二二一二頓,如果領聯(lián)是二二一二一頓,那么頸聯(lián)就必須二二二一頓。如毛澤東詩:

領聯(lián):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這是二二一二頓。

頸聯(lián):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是二二二一頓。

這樣的領聯(lián)與頸聯(lián)在音節(jié)上是符合的,否則必須修改。



十九


五言律詩只是每句比七言律詩開頭少了兩個字,與七言律詩的格律全部相同。

不過,在平仄安排中由于五言律詩比七言律詩少了兩個字,平起式與仄起式變成互換。

一、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  黃慰群《聞張子彬上大學有贈》:

十 年 何 所 感,

[|] — — |  |

任 重 道 非 孤。

|  |  |  — —

書 劍 懷 千 里,

[—]| — — |

河 山 入 壯 圖。

— — |  |  —

奮 身 驅(qū) 社 鼠,

[|]— — |  |

飛 筆 下 城 狐。

[—]| |  — —

妖 臨 火 終 滅,

[—]| |  — |

征 途 廣 且 舒。

— — |  |  —

說明:①第二句、第六句的第三個字,仄聲字不能換上平聲字,否則就犯三平腳。②第二句、第三句、第六句、第七句的平聲字都不能換上仄聲字,否則就犯孤平。

二、平起不入韻式:

只要把平起入韻式第一句末尾三字的平仄聲換成平仄仄就可以了,下面七句的平仄聲和說明與平起入韻式相同。

三、仄起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  黃汀波《除夕》:

團 聚 歡 今 夕,

[—] | — — |

天 倫 共 一 盅。

— — |  |  —

歲 余 身 尚 健,

[|]— — |  |

頭 白 志 猶 紅。

[—] | [|]— —

對 酒 懷 知 己,

|  |  — — |

吟 詩 論 古 風。

— — |  |  —

園 梅 春 汛 早,

— — — |  |

香 韻 透 簾 櫳。

[—] | | — —

說明:①第一句、第四句、第八句的第三個仄聲字不能換成平聲字,否則就犯三平腳。②第一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八句的平聲字不能換仄聲字,否則就犯孤平。

    四、仄起不入韻式:

只要把仄起入韻式第一句末尾三字的平仄聲換成平平仄就可以了,下面七句的平仄聲和說明與仄起入韻式相同。



二十


初學寫詩,應避免幾種毛病。

一、押韻方面:

①出韻:用不同韻部的字作韻腳。

②重韻:一個韻腳同時使用。

③倒韻:為了押韻而把詞語倒用,如楊柳為了押江陽韻而寫成柳楊。

④險韻:以生僻字作韻腳。

二、平仄方面:

①失對,在絕句中的第一句與第二句,第三句與第四句,律詩中的第一句與第二句,第七句與第八句的平仄對立,如果不對立就失對。

對立就是平對仄,仄對平。

失對就是不合格律,如崔顥《黃鶴樓》第一句與第二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平仄對立是:

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其中乘與余,鶴與鶴失對。

②失粘,在絕句中的第二句與第三句,律法詩中的第二句與第三句,第四句與第五句,第六句與第七句的平仄相粘,如果不相粘就失粘。

相粘就是平對平,仄對仄。

失粘就是不合規(guī)律,如柳宗元《江雪》第二句與第三句: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立翁。

平仄相粘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其中徑與舟,蹤與立失粘。

三、對仗方面

①同字,起句和對句在同一位置上不能同字,同字不能相對。

②雷同,領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音節(jié)結(jié)構(gòu)不能雷同。

③合掌,起句和對句的詞語意思相同。如耿偉《贈山家翁》:

蠶屋朝寒閉,

田家晝?nèi)臻W。

起句的朝字與對句的晝字合掌。

雖然在律詩中,領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對仗是正格,要求工整,但如果做不到,領聯(lián)可以放寬一點,如李白《聽蜀僧浚彈琴》的領聯(lián),實際上是一流水對: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李白這一對子雖然是流水對,卻是千秋名句。杜甫不愧是詩圣,不但寫出了全詩對仗的絕句,也寫出了全詩對仗的律詩。

前者有《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里必須說明,絕句又名截句,即截取律詩四句,既可以截取一二七八句,亦可以截取二四五六句,杜甫的《絕句》是截取三四五六句,不過這種情況很少。

后者有《登高》和《禹廟》。《登高》比較有名: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二十一

講了近體詩,應該了解一下古體詩。

古體詩也就是最早的詩,來源于古代民歌。相傳黃帝時代就產(chǎn)生了民歌,有一首叫《彈歌》的是這樣寫:

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

短短八個字記述了當時人們狩獵的過程。到了春秋時期,孔子把各地的歌謠收集起來,編訂成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到戰(zhàn)國時期,屈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體《騷體》。漢朝的時候,漢武帝劉徹沒立專管音樂的官署,把從民間中搜集來的民歌和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由樂府配以樂曲,進行演秦,這樣又創(chuàng)造了另一種新的詩體《樂府》。東漢后期,《古詩十九首》和后來三國魏曹丕的《燕歌行》,把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推向一個新的階梯。從此以后,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清以及現(xiàn)代、當代,古體詩層出無窮,并且有許許多多著名的傳世篇章,如:

唐:《蜀道難》(李白)、《兵車行》(杜甫)、《長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等。

宋:《石鼓歌》(蘇軾)、《金錯刀行》(陸游)等。

清:《園園曲》(吳偉業(yè))、《劍歌》(秋瑾)等。

現(xiàn)代:《國殤》(于右任)、《湘靈歌》(魯迅)等。

當代:《登采石磯翠螺峰瞻太白塑像浩然作歌》(劉夢芙)、《新樓別》(黃錫霖)等。

《登》詩是這樣寫的:

昆侖萬里長江來,巨龍奔嘯濤如雷。

瀉落天門阻牛渚,橫空絕壁何崔嵬!

翠螺山色東南美,綽約煙鬟映江水,

人道峰頭葬謫仙,白云高臥呼不起。

我來江上乘扁舟,放懷偶作名山游,

百丈危崖獨登眺,水天一色空吟眸。

蛾眉亭畔長松碧,巍然巨像凌霄立,

廣袖迎風勢若飛,舉杯欲向青表擲。

軒昂氣概渾如生,慕公千載垂儀型,

嘯傲乾坤泣神鬼,酒酣喝月月倒行。

悠悠往事思天寶。長安初奉君王詔,

彩筆揮成白雪章,沉香亭北清歌梟。

公侯眼底皆無人,珠璣咳唾懷經(jīng)綸,

何期狐鼠在君側(cè),如天大道多荊榛!

鯤鵬未展摩云翮,還山卻道承恩澤,

散盡黃金劍影孤,秋風仍作飄蓬客。

錦袍江上垂?jié)O竿,歌哭人間行路難,

騎鯨一去不復返,明月滄波生暮寒。

星河縹緲瑤池遠,光芒萬丈留詩卷,

高名只許少陵齊,大音寥落徒悲嘆。

拜公遺像哦公詩,靈祠長峙江之湄。

異代蕭條一灑淚,公今逝矣來者誰?

神州桑海驚千變,圖換稿開新面,

劫火曾哀寶玉焚,融冰倍惜春光暖。

吟旌重樹氣同求,艱難重任承前修,

掃除蕪穢挽衰絕,試看光焰騰吳鉤。

君不見邇來禹域歐風靡,金錢一拜靈魂死,

納賄何多楊李徒,蔽日還愁高力士。

又不見商潮卷地文場蹙,群儒下海爭相逐,

妖嬈歌女滿銀屏,鄭聲消盡英雄骨。

風騷斷代真奇辱,青年競作“追星族”,

奕葉精華棄若遺,詩魂應在蒼天哭!

浩浩長江東復東,翠螺峰上斜陽紅,

江山有情生我輩,揮戈返日呼群雄。

風雷待辟新世紀,騰飛華夏云中龍,

文明偉業(yè)邁唐宋,詩壇首應標奇功。

仙靈來歸跨黃鶴,掀一笑吟天風,

掀髯一笑兮吟天風!

當代詩人、評論家李汝論是這樣評價這首詩的:“有李之飄逸,杜之頓挫。憤世語、警世語、驚人語,好句迭出……”。

二十二

那么,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么區(qū)別呢?

區(qū)別有五:

一、句數(shù):近體詩四句、八句,排律八句以上,雙句式。古體詩有二句一首的,三句一首的,四句一首的到多句一首的。

二、字數(shù):近體詩每句五字、七字。古體詩有三字一句的,四字一句的,五字一句的,六字一句的,七字一句的和不同字數(shù)一句組成的雜言詩。

三、聲調(diào):近體詩有嚴格的平仄結(jié)構(gòu)。古體詩對平仄沒有一定的要求。

四、押韻:近體詩一韻到底。古體詩也可一韻,也可中間轉(zhuǎn)韻。

五:對仗:近體詩中的律詩,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古體詩可以全詩用對仗,也可以數(shù)句用對仗或全不對仗。

從以上的區(qū)別看來,古體詩沒有近體詩那么多的格律束縛,寫作就自由得多了。

二十三

詞是一種詩體。

也是說,詞是詩的一種特定的表現(xiàn)形式。

由于詞都有與其相配的樂譜,每種樂譜都應用不同宮調(diào)節(jié)器中的旋律和節(jié)奏,這些旋律和節(jié)奏統(tǒng)稱為詞調(diào)。不同的詞調(diào)有不同的名稱,叫做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

輯錄詞牌格式填詞應用的書籍叫做詞譜,清代康熙年間:詞臣王奕清敕編的《欽定詞譜》共收入二千三百零六個詞牌的格式,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大型的詞譜。

不同詞牌的格式都有自己固定的片數(shù)(即段落)、句數(shù)、字數(shù)和押韻的位置,有的還有對仗的位置。

在詞牌中,按照字數(shù)的多少可以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類;按照片數(shù)的多少可以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四類,還按照音樂結(jié)構(gòu)的不同,可以分為令、引、近、慢四種,按照詞中字數(shù)的增加與減少,又可以分為攤破、攤聲、添字、促拍、減字、偷字等數(shù)種。

對于初學的人來說,我們不管詞牌的格式那樣眾多,也不管詞牌怎樣開分,只要按照詞譜填詞罷了。

二十四

怎樣按照詞譜填詞呢?

按照詞譜填詞,必須認清詞譜中的各種符號。由于古代(包適近代)詞譜與現(xiàn)代(包適當代)書籍的符號有差異,用簡表表示是這樣:

符號差異

古  代

 現(xiàn)  代

平聲

仄聲

|

平聲用仄聲

[|]

仄聲用平聲

[-]

句讀

·  、  。

押平聲韻

   /

  △

押仄聲韻

例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卜算子是詞牌,詠梅是題目。

詞  譜                    詞

[仄]仄仄平平,            風雨送春歸,

[仄]仄平平仄(韻)。       風雪迎春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已是懸崖百丈冰,

[平]仄平平仄(韻)。       猶有花枝俏。

[平]仄仄平平,            俏有不爭春,

[仄]仄平平仄(韻)。       只把春來報。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徒到山花爛漫時,

[平]仄平平仄(韻)。       她在叢中笑。

古代詞譜對照              現(xiàn)代詞譜對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的詞把詞譜的聲調(diào)和韻腳標明在字的右邊或下面。

詞的韻腳查閱《詞林正韻》。

二十五

一九四五年九月,毛澤東提出了“詩言志”。

這個詩學理論是衡量詩美和丑的標準。長期來被人們奉為圭臬。

那么,什么是志?什么是詩的美和丑呢?

志就是詩中所表達的人的心靈世界,即人的意志,愿望和感情。

每首詩所表達的志如果達到思想是進步的,內(nèi)容是健康的,感情是真摯的,并且與藝術的統(tǒng)一是完整的,這樣的詩才叫做美,反則就叫做丑。

只有美的的詩才能激勵人們追求上進,樹立高尚的情操,感悟人生的樂趣,領會世界的寬廣,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才能使人百讀不厭。

△圭臬:測日影器為圭,射箭之標為臬。圭臬指事物的準則。

二十六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詩歌合為事而作?!庇矛F(xiàn)代漢語來說就是: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社會現(xiàn)實而創(chuàng)作。換一句話就是:詩詞應該具有時代精神。

什么是時代精神!我們先看看李汝論的四首《四園小照》。

(一)

鮮是荔枝肥是瓜,新樓畫入綠籬笆。

富民政策家家院,不放前年瘦葉花。

(二)

暮煙似雨小橋西,帶汗歸來看燕低。

姑嫂堂前忙個甚,晚涼初試洗衣機。

(三)

月東鐮嶺日西坡,大妹村南喚小哥。

公路瀝青干已透,該來教妹駕摩托。

(四)

圩日聯(lián)翩上市來,嶺頭小鎮(zhèn)鬧香街。

擔中滌卡尼龍布,生活寧循老樣裁!

國家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新鮮事物不斷涌現(xiàn),農(nóng)村中建起了高樓,樓前樓后瓜肥果鮮,樓里姑嫂初試洗衣機,市中滌卡尼龍布淋漓滿目,公路上,一對感情彌駕的戀人正在學駕摩托車……這一切都是過去的歷史所沒有過的,也是新的時代賦予的社會現(xiàn)實,即這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所反映出來的社會現(xiàn)實。

這四首詩體現(xiàn)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精神。

二十七

了解了“詩言志”的理論和詩詞的時代精神后,就可以進入詩詞創(chuàng)作了。

立意是進入詩詞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

什么是意?意是詩詞所集中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古人有很多“以意為主”的論述,就是強調(diào)詩詞要有充實、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

詩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是全首詩和全首詞的中心和統(tǒng)帥,具有決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導作用。

一、立意要新

李汝倫說:“立意要有創(chuàng)造性,要有獨特的見解。”換一句話來說,就是立意要新。

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有一段“自序”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這就是說,毛澤東的《詠梅》詞與陸游的《詠梅》詞在立意上迥然不同。陸游的《詠梅》詞立意在于抒發(fā)自己的生活遭遇、志趣和操守,表現(xiàn)古代詩人與黑暗的環(huán)境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堅貞不渝的愛國之心,而毛澤東的《詠梅》詞立意在于世界革命,通過對梅花的贊美,表現(xiàn)了一代革命家以解放全人類為最大幸福的崇高精神和大公無私的偉大胸襟。

顯然,毛澤東的《詠梅》詞在立意上一掃前人凄清氣氛,為詠梅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二、立意要高

詩詞是為了抒發(fā)思想感受情,達到感染、激勵和啟迪讀者向往光明,追求上進,樹立高尚品德的目的,所以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一定要健康,換一句話來說,就是詩詞的立意要高。

唐代天寶十一年,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羲等相繼登上長安慈恩寺寶塔,用同樣的題材寫了五言古詩,但由于立意不同,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

高適詩的立意是感慨地位卑微、四處游走。

岑參詩的立意是參悟佛理,決定棄官修道。

儲光羲詩的立意是感到宇宙空虛、人生艱危。

杜甫詩的立意便不同了,他寫道(節(jié)錄):

泰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焉能辯皇州。

回首叫舜虞,蒼悟云正愁。

惜哉瑤池飲,日晏昆化丘。

杜甫詩的立意在于山河破碎而憂心,為時局艱危而呼喚治世的堯舜,表現(xiàn)了對國家興亡的關懷的高貴品德。

顯然,由于杜甫詩的立意高,杜甫的詩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傳頌的珍品!

三、立意要深

所謂深,是指詩詞的立意要含蓄。

古人在論述詩詞創(chuàng)作時常常說:詩貴含蓄。

含蓄就是把詩詞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蘊含在所寫的形象之中,通過形象、畫面、環(huán)境等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去尋求、體會詩詞中的立意。

詩詞越含蓄,也是說立意越深,詩味就越濃郁,感染力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啟迪思維就越廣。

宋代有一位詩人叫林升,他寫過一首詩叫《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乍看起來,詩中描寫青山之多,樓臺之密,游客終朝歌舞的景象,但詩的立意并不是這樣,第三句筆鋒一轉(zhuǎn),把南宋小朝廷只圖偏安享樂,不想恢復中原失地的腐化生活捧托出來,第四句“只把杭州作汴州”更是淋漓盡致,意味無窮,發(fā)人深思!

我們提出詩詞的立意要新、要高、要深,是從紛紜繁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從浩如煙海的素材中,從千變?nèi)f化的感情活動中,經(jīng)過觀察體驗、反復思考、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而提煉出來的,并不是憑空想象的。

立意要新并不反對對舊事舊物的追憶;

立意要高,但不提倡設有藝術性的純政治口號詩;

立意要深,但不排除率真的表現(xiàn)手法。

二十八

形象思維是進入詩詞創(chuàng)作的第二步。

什么是形象思維呢?形象思維又叫藝術思維,是詩人或初學者從觀察生活、吸收創(chuàng)作材料到塑造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思維方式。簡單地說,形象思維就是用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思想感情。

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有三種表現(xiàn)方法,即賦、比、興。

一、賦:直接敘事、刻劃和抒情。

例  洪余水《琴音》:

   誰家雅興夜彈琴,一曲清風透枕衾。

白雪陽春猶故調(diào),高水流水幾知音。

曾聞單父鳴而治,漫笑臨邛挑有心。

絕響雖言焦尾好,多情應憫白頭吟。

詩中直接從聽琴到琴音喚起對宓子鳴琴治理單父和司馬相如以調(diào)音挑動卓文君的愛心的懷念,抒發(fā)年高的感嘆。

二、比:即打比方。

例  彭錦群《望潮感懷》:

     一去一來皆有聲,沾衣濕足豈無情。

人心反復不如水,邂逅相逢也陌生。

詩中以潮水比喻人心。

三、興:就是起頭,即先說別的事物而引出要說的事物。

例  吳景倫《寄友人》:

   射雀有緣懷李氏,求凰無悔樂相如。

可憐彼此我情種,猶覺寸心未釋時。

詩中以李淵中目娶竇氏,司馬相如撥琴納卓文君的故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和感嘆!

上面三例中,琴音、潮水、典故都是具體事物。透忱衾、猶故調(diào)、幾知音、鳴而治、挑有心,一去一來、沾衣濕足,射雀有緣、求凰無悔都是這些事物的形象。而所表達的對年高的感嘆、反復的人心和對友人的懷念都是抽象的思想感情。當然運用形象思維三種表現(xiàn)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首詩中可以兼而用之。

二十九

煉字鍛句是進入詩詞創(chuàng)作的第三步。

詩詞是一門語言藝術。詩詞必須善于運用優(yōu)美、簡潔、生動和形象的語言進行表達。

字,是詩詞語言中的最小單位。

詩詞創(chuàng)作,首先應該工于煉字。

煉字:就是錘煉字義。我國的文學,單字成詞的非常豐富,煉字就是從這些單字詞中挑選出最妥切的最精確的來表情達意或描摹事物。我國古代有許多工于煉字的故事,如唐代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的敲字,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等。敲字和綠字不但使句子優(yōu)美、簡潔、生動,而且形象也感人!

煉字是我國古典詩詞一門修辭藝術。反過來,這種修辭藝術服從于整個句子的語言藝術的需要,如何提高句子的語言藝術呢?那就是工于鍛句。

鍛句:就是錘煉句子,即句子的煉意。

鍛句必須注意兩個方面:

一、簡練,簡就是在句了中沒有多余的字,詞語干凈明快,意思清晰明了:練就是意蘊深厚,切中實質(zhì),言在內(nèi)而意在外。

例  陳世群《馬思聰九十誕辰感賦》:

夢中桑梓云天遠,客里音符想念長。

兩句十四個字,把馬思聰慘遭迫害流亡國外后思念祖國,常常用音樂寄托對祖國的熱愛的濃厚感情表現(xiàn)出來。

二、平易自然,平易就是避免生辟的字、詞,更不能獨創(chuàng)新詞,自然就是語言流暢,生動活潑。

例  顏聶耳《觀戲有感》:

做盡人間假把戲,練成臺上硬功夫。

兩句十四個字,不但寫出了舞臺上演戲的真實情況,也把社會上一此爬上政治舞臺的“演員”的丑陋伎倆勾勒出來。

我國的語言文學是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創(chuàng)造、更新、積累下來的,有一定的規(guī)范。在我市一些初學者中,由于忽略了漢語、漢字的規(guī)范化,在一些詩詞中出現(xiàn)了偏差,給煉字鍛句帶來了錯誤。

一、意思失控,如五絕《歸故里》:

志向革農(nóng)新

作者的本意應該是在農(nóng)村中搞革新,但用革農(nóng)新三字就不知所云了。

二、意思重迭,如七律《遨游廬山》:

飛流急瀑水淙淙

飛流、急瀑、水淙淙三個詞語意思相同??梢允∪蓚€就足夠了。

三、詞語失調(diào),即搭配錯誤,如七絕《桂朔游》:

風光搖撼九天神

風光有幾種解釋,一種風景,地是繁華景像,三是韻致風采,四是體面。無倫那種解釋都不會搖,更不會撼。同一組詩中還有“處處桂花畫桂林”,用桂花與畫搭配也是錯誤的,桂花怎樣會畫呢?

四、詞語生造,如《悼念西漢名將霍去病》:

匈奴累把漢疆魚

魚字怎樣解釋呢?作者可能作魚肉百姓解釋,這純粹是生造詞語。魚肉有三種意思,一是葷腥食品,二是比喻殘害者,三是比喻殘害。如果把肉字去掉,剩下魚字,只能說是一類水生動物,或者一類水產(chǎn)食品。一個魚字怎么能比喻為殘害呢,如果這樣,孟子:“魚,我所欲也!”這個數(shù)千年來被人們所尊崇為亞圣的儒家前輩。不就變成了喜歡殘害百姓的魔王嗎?

五、聲調(diào)失調(diào):

前人曾指出作詩在聲律上應避忌八種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這種煩瑣的理論雖然不足為據(jù)了,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孤平調(diào)是一定要拗救的,不然寫上“絕句”“律詩”就駘人笑話了。如下五例:

①《七絕·期望》:

縱有榮自不空。

②《七律·寄北懷友》:

久別城遇友難。

③《七律·赴港考察》:

亞太龍地位殊。

④《七律·申奧成功》:

奧運創(chuàng)新耀史篇。

⑤《七律·花博觀賞》

景色迷惜短笛

這些聲調(diào)失調(diào)的字(黑點),都是仄聲字,韻部分別是譽(御韻)、鳳(送韻)、?。l韻)、創(chuàng)(漾韻)、入(緝韻)。但譽、創(chuàng)二字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是平聲字,如“以口譽人”讀余等。

煉字也好,鍛句也好,要經(jīng)過對客觀事物的深入觀察和揣摩,進行細心的提煉和斟酌,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千萬來不得半點松懈和輕浮,古人有二句對煉字的感慨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根須。

三十

詩詞創(chuàng)作多數(shù)是因人、因事、因物,感情一時沖動傾瀉于筆端。詩中雖然閃爍著感情的光輝,但遣詞造句難免瑕瑜互見,珠礫共存。為了使其成為完美的藝術品,就必須修改。杜甫《解悶》詩說:“新詩改罷自長吟?!倍鸥@一位偉大的詩圣尚且如此,何況我們。

魯迅先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改詩的光輝榜樣。如悼念左聯(lián)五位作家的《無題》: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著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這首詩的頸聯(lián)原作是“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邊覓小詩?!苯?jīng)過多次修改才換上“忍看”“刀叢”。“忍看”,深刻地表現(xiàn)了憤怒的心情,“刀叢”,突出了白色恐怖的嚴重性。

為了使改詩達到精益求精,應該做好如下三點:

一、高標準衡量自己的作品。

從詩詞的章法、聲韻、格律到家數(shù)(創(chuàng)作風格)等都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只有用高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作品,要求自己的作品,鍥而不舍地修改自己的作品,才會創(chuàng)作出好的詩篇。那些不求深造,只是湊湊篇數(shù),附庸風雅的人縱然寫出了千萬首詩作,編印了幾本冊子,也不過是廢紙一堆。據(jù)傳清代乾隆皇帝寫了約數(shù)萬首詩詞,這些詩詞除了歷史價值和認識價值之外,在藝術上卻一無是處。到后來據(jù)傳僅有一首《登廬山》的七律詩在民間中流傳,但從詩的風格來看,與其他詩作大相徑庭,所以我懷疑是后人偽作。

二、一字不茍的精神。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談改詩時說:“改詩難于作詩……改詩則興會已過,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萬氣,求易不得,竟有隔一兩月,于無意中得之者?!?/span>

袁枚一兩個月后才把詩改成,說明了他對改詩一字不茍的精神。

三、虛心采納別人的意見。

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六日,郭沫若應邀觀看《屈原》演出,他特地抱著自己用的大瓷瓶準務給嬋娟做道具,途中遇雨,他到劇社后吟詩道:

不辭千里抱瓶來,此日陰沉竟未開。

敢是抱瓶成大錯,梅霖怒灑北碚苔。

演員們聽后,有人提出詩中兩個抱瓶,不好。郭老立即把第三句改為“敢是熱情驚大士?!憋椦輯染甑膹埲鸱颊f:“第四句的怒字太兇了一點。”郭老馬上換成“遍”字,演員們提出太俗,不妥。郭老又換成“透”字,演員們?nèi)杂X不好。郭老最后定為“惠”字,大家都滿意了!“梅霖惠灑北碚苔”使全詩意蘊暢通!

郭老就是這樣傾聽別人的意見。

三十一

下面介紹幾種題材的寫法。

縱觀我國的詩詞,在題材上被廣泛采用的有幾種,如緬懷古跡、贊美山河、描繪人生、贈友寄意、諷喻社會等。

這幾種題材的詩詞是怎樣寫的?

一、緬懷古跡

千百年來,緬懷古跡的詩詞或者是指點江山,或者是評價人物,或者是借古諷世,或者是抒發(fā)情懷等,數(shù)量之多,何止萬萬千千。創(chuàng)作這一類題材的詩詞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人云亦云,陷入前人的臼,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例  張清宇《謁杜甫茅屋》:

草堂何處足瞻觀,茅屋依然倚急湍。

當日秋風偏肆虐,期人國事兩艱難。

水鷗梁燕渾無影,花徑蓬門總不堪。

果是眼前皆廣廈,世間安得少饑寒。

杜甫詩中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說現(xiàn)在眼前都是高樓大廳,世間仍然存在忍饑挨寒,這種見解不但具有自己獨到之處,而且實際上也是一種辯證法,廣廈與饑寒不能相提并論,就是說縱然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依然忍饑挨寒。廣廈與饑寒是統(tǒng)一和對立的,這種觀念遠遠地超過了前人。

二、贊美山河

贊美祖國的山河,是歷代詩人的高尚品德。

山河風景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我國是個詩國,在九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一處沒有留下詩人的足跡,哪一處沒有留下詩人的謳歌?由于這樣,創(chuàng)作贊美山河的詩詞不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而是嘔心瀝血的結(jié)晶。

贊美山河的詩詞也應該付與新意。

例  劉世勇絕句二首:

①西湖

一自蘇公睛雨詩,百年騷客盡淋漓。

平湖花港三潭月,不是人工豈足奇!

西湖原來一個淺海灣,受泥沙淤塞而成為澙湖,自唐代以后,經(jīng)歷人工多次疏浚治理,從而演變成為舉世聞名的西湖。詩中從蘇東坡題詩起。到歷代歌頌西湖的詩已經(jīng)夠多了,接著筆鋒一轉(zhuǎn)說西湖這種壯麗的風光如果沒有人工的努力,根本是不可以實現(xiàn),悟出了人定勝天的道理。

②錢塘江潮

十萬雄師夜發(fā)潮,聲如雷吼勢如飆。

錢王怒射三千弩,亙古何曾降一瓢。

好一個“亙古何曾降一瓢。”,闡明了歷史的潮流永遠是不能抗拒的偉大真理。

這兩首詩的立意是新穎的。

三、描繪人生

有人說:人生是個五味瓶,裝滿了甜酸苦辣澀苦,這話一點也不假。由于人們的經(jīng)歷和遭遇不同,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詞也體現(xiàn)了不同的特點,如壯志凌云,為事業(yè)奮斗不息;壯志難酬,抒發(fā)激憤的情懷;懷才不遇,感慨人生的蒼涼,歲月如流,執(zhí)著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這一類的詩詞,由于感情的噴發(fā),對社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映,在讀者中容易引起共鳴,找到知音。

例  劉煥民《感懷》:

少年歲月片云過,弓馬詩書兩蹉跎。

怵目風前花事寂,傷心筆下淚痕多。

愁深翻怪村醪薄,恨密頻將短劍磨。

夢會劉朗當問取,桃源此去路如何?

一九六六年,作者遭到極左路線迫害,被責令退職后,攜眷淹留公平。作者雖然遭到如此迫害,對前途卻充滿信心,詩中不但說“頻將短劍磨”,還歇望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當時遭受迫害的許多老同志都是具有這種思想。他們相信黨,相信人民,也相信自己,一定會平反昭雪,重新邁上革命征途,再立新功!

四、贈友寄意

贈友寄意的詩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應酬詩,即互相吹捧,互相拍馬屁的詩,俗稱“馬屁詩”。

例  《汕尾詩詞》第五期有一首贈詩:

     琴心劍膽溯淵源,千載悠悠現(xiàn)眼前。

秉筆勤書留正氣,主編原本是詩仙。

琴心劍膽是形容古代文士風雅之風度,即撫琴有心,倚劍仗膽,后來引申為即有情致,又有膽識。用琴心劍膽歌頌唐代大詩人李白是無可非議的。但詩中第四句說(你)原本就是號稱詩仙的李白??v觀李白去世后的一千二百三十多年間,有誰夸耀過別人是“李白再世”“李白第二”呢?當然如果汕尾市有這樣的奇才,那實在是全國人民的榮幸,可惜這個馬屁拍得太響了。

我們不但不提倡馬屁詩,而且反對寫馬屁詩。

一類是情景逼真,情誼深摯的贈友詩,李白的《贈汪倫》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在我縣也有這一類的詩詞。

例一  李晉儒《贈友人》:

    一輪明月白如銀,微露和風柳色新。

遠水流光波迭迭,叢林如黛影粼粼。

藍天遼闊憑飛翼,碧海蒼茫任轉(zhuǎn)輪。

寄語知音重聚首,來朝酬唱破封塵。

作者的友人遭受極左路線的迫害,尚未平反,但作者堅信真理,鼓勵友人“藍天遼闊憑飛翼,碧海蒼茫任轉(zhuǎn)輪”,輪指大船。如此精神,確實可佳。

例二    石帆《贈吳娃》:

書生老去誤佳期,空負垂楊萬縷絲。

記取東樓同玩月,杏花初放兩三枝。

忘年之交,感情彌篤,亦是人間一種美事。

五、諷喻社會

諷喻社會是詩詞的古老傳統(tǒng),從《詩經(jīng)》、《楚辭》到當代,涌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的諷喻詩詞。

諷喻詩司有針砭性時弊和諷邪惡等內(nèi)容,筆法上可以直接諷喻,也可以借古諷今。

當今的時代,雖然邁進了人類社會中最繁榮昌盛的偉大時代,但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人,從統(tǒng)治集團到平民百姓間難免有一小撮人玩弄權術、列成錢術、演鬼把戲而以身試法,破壞社會和擾亂治安等,這一些就是諷喻詩詞的對象。

例  黃錫霖《新樓別》:

    海城權貴初發(fā)跡,不惜重金營邸宅。

良材美料逐塵來,鬼斧神工奮朝夕。

樓臺遂筑公園邊,聳翠凌紅自巍然。

借景師承舊技法,風光無限擁樓前。

后門掩遇林蔭道,深院漫磚無芳草。

獨有楊花過墻來,殘香狼籍惜不歸。

花欞凝影金魚池,粉壁浮光綠琉璃。

簾櫳低垂春寂寞,繁華幾許人不知。

此日喬遷開新府,煙花爆竹紛如雨。

玉堂喜幛裊香煙,佳麗熒屏按歌舞。

鋪陳擺設竟繽紛,富麗豪奢今始聞;

三洋電器舶來品,愧殺當年石季倫!

更使庖廚羅美餌,山珍海味應齊備。

初嫌助酒無天禽,馳電傳車送野雉。

一時飛柬向全城,鐵馬轎車雜道行;

絡繹而來皆賀客,可憐塵土生門庭。

紛紛納禮延上位,珍饈雜陳留客醉。

廚師盤燴金槍魚,侍女樽斟白蘭地。

鎮(zhèn)日新樓敞瓊筵,南風催酒到座前。

香風陣陣人沉醉,賓主飄飄勝神仙。

際此主人新得意,干杯祝酒尋常事。

忽聞樓外停車聲,疑是香江賈客至。

貴客遠來豈可輕,舉座停杯靜無聲。

但見主人扶醉起,整衣將欲下階迎。

登堂來是誰,警裝帽綴金國微。

口稱主人犯刑律,貪臟枉法罪難辭。

語出如雷四座亂,親朋頓作驚鴻散。

犯人束手面如灰,一枕黃梁腸欲斷。

權謀漫弄幾春秋,白手起家誰可儔?

榮華轉(zhuǎn)眼付逝水,對此如何不淚流!

況聞車笛聲聲逼,擁出新樓留不得。

此去心知長別離,鐵窗深鎖無消息。

泣上囚車車欲開,還回淚眼向樓臺。

錄音未曉人離苦,猶唱何日君再來!

作者淋漓盡致地把那個以權謀私的“新貴”的齷齪靈魂和丑惡嘴臉勾勒出來,讓一些人引以為戒,讓廣大群眾深惡痛絕!

三十二

我國的詩學理論從戰(zhàn)國期間的《樂記》到現(xiàn)代南京唐圭璋教授的《詞話叢編》,洋洋灑灑不下千冊。這一些對于初學的人來話,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得眼花繚亂,只好擱下再說。但清代以后比較有影響的兩種學說還應該了解一下。

一、性靈說

這是清代袁枚提出的詩論主張。所謂性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詩要有真實的性情,即自如地抒發(fā)自己的個性和情懷。毛澤東多次提出詩與個性情懷的關系,他說:“寫詩就要寫出自己的胸懷和情操”。這個胸懷和情操就是個性。還說:“詩以情勝”,“有情而后著之于詩”等,所謂情就是情懷。二是詩的藝術表現(xiàn)不但要創(chuàng)新,而且要生動活潑,意趣盎然。袁枚自己的詩正體現(xiàn)了這一學說。

例一  《馬嵬》(四首選一)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這是一首詠史詩,把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悲劇與普通百姓身受徭役離亂的痛苦作了尖銳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關心民瘼,同情百姓的立場。詩中從馬嵬想到長恨歌,忽然插入石壕吏作對比,真是妙趣橫生。此詩言淺意深,堪稱一絕。

例二  《魚梁道上》(六首選一)

初笄蠻女發(fā)參參,折得溪頭花亂簪。

一幅布裙紅到老,不知人世有江南。

詩中通過一幅紅布裙穿到老,不懂得人世間還有繁華的江南,表現(xiàn)了山區(qū)的閉塞,流露了詩人對他們的同情。詩中山區(qū)婦女的個性非常鮮明,筆調(diào)輕松活潑,引人深思。

二、神韻說

這是清代王士禎提出的詩論主張。所謂神韻就是說詩不能直露,而應意境含蓄,從而產(chǎn)生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和沖淡、清奇、超詣的藝術風格。王士禎自己的詩正體現(xiàn)了這一學說。

例一  青山

晨雨過青山,漠漠寒煙織。

不見朱陵城,坐愛秋江色。

在沖淡、清奇的意境中蘊含著對雨后青山的審美喜悅,欲與大自然同化的超詣情懷,確實耐人咀嚼,供人品味。

例二  冶春(十二首選一)

當年鐵炮壓城開,折載沉沙長野苔。

梅花嶺畔青青草,閑送游人騎馬回。

冶春即游春。詩人站在梅花嶺畔史可法的衣冠墓前,遙想當年鐵炮壓城的景象,面對折戟沉沙的現(xiàn)實,感情波瀾壯闊,然而不是用淋漓的大筆去歌頌史可法的英雄形象,卻描繪青青草閑送游人的畫面,把其意蘊籍在畫外之音,讓讀者去聯(lián)想。這就是神韻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奧妙。

性靈說和神韻說對后來的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特別袁枚主張性靈說的書籍《隨園詩話》一自問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靈性說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翻陳出新(即創(chuàng)新)”直到現(xiàn)在還有其現(xiàn)實意義。

三十三

什么是詩詞的風格呢?

詩詞的風格就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所表現(xiàn)的藝術特點和個性??v觀我國古代以來,許多詩詞理論家對詩詞風格已經(jīng)有了一個明確的品目。對于初學的人來說,了解一下不同品目的內(nèi)容,不但有助于對古典詩詞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

在詩詞風格各種不同品目中,我們把比較常用的簡單介紹如下:

一、豪放:豪邁而奔放。一般表現(xiàn)崇高博大的情感,語言豪爽、勁健,文筆揮灑自如、痛快淋漓。如熊鑒的《海豐》:

狂飆撕袖,驚濤震耳,海天一色悠悠。

礁頂撮容,灘頭拾貝,游人樂也優(yōu)游。

駭浪不曾休,嘆浮沉石岸,俯仰漁舟。

回首前塵,幾多心事幾多愁。

山河正氣長留。

笑西夷東寇,云散風流!

信國遺營,成功故壘,邊民猶自歌謳。

羞再說曹劉,棄無聊恩怨,共補金甌。

不許黃須大鼻,白眼看神州。

二、雄渾:氣勢雄壯、意境渾厚。多數(shù)描繪巨大壯闊、茫無邊際的浩瀚景象。如翁乃俠《聞三峽明渠合龍喜題》:

明渠鎖口大功成,三峽工程舉世驚。

再莫洪流漂白骨,但將水力益蒼生。

兩端順暢千帆過,一電通連四海明。

滾滾長江遙望里,猶聞激浪起歡聲。

三、飄逸:飄灑、放逸。即縱情自然、落拓不羈、飄忽無定、超塵離俗。如石帆《無題》:

世事茫茫百感交,不酬恩怨只酬勞。

中年落拓風中鳥,廿載浮沉海上潮。

偶飲市廛求爛醉,獨芳蕊憶妖嬈。

可憐玉宇清平際,吳市猶吹尺八簫。

四、俊逸:超邁、灑脫、英氣橫溢,并帶有聰慧剔透才華出眾的意思。如蔡鶴舉《題四謀谷》:

空谷悄沉沉,伊人遠且深。

獨從塵外境,一證太初心。

峭壁無頑石,鳴泉當古琴。

何當掏涼液,為我解塵襟。

五、清新:明朗、新鮮。從境界上說,要求不渾濁,不落俗;從構(gòu)思和語言上說,不陳腐,不雕琢。如劉淦《南湖中秋夜》:

海天一色映春波,月似銀盤人似梭。

女逐浪花狂且舞,男眺帆影概而歌。

沙灘火篝群星黯,崖上琴聲百鳥和。

客旅他鄉(xiāng)眠不得,舉杯仰首邀嫦娥。

六、自然:不矯飾,毫無人工斧鑿痕跡,平和順暢。如陳世群《贈友人》。

風風雨雨度春秋,燈火三更已白頭。

濁酒半斤消壘塊,詩書一卷寄風流。

龍山射虎心猶壯,滄海屠龍老便休。

世上幾人輕富貴,心無名利傲王侯。

七、典雅:思想純正、文字雅俗,意境和諧,音韻宛轉(zhuǎn)。如陳世新《寄吳三桂》:

李陵身世久風塵,三十年來豈臥薪。

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再亡秦。

丹心早喪紅顏女,青史難寬白發(fā)人。

永夜角聲悲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八、縝密:細致周密。從謀篇上看,章法結(jié)構(gòu)細密熨貼,精心安排而又天衣無縫。從文辭上看,嚴謹、精練、井然有序。如陳學魯《贈Z君》:

嚴霜壓新枝,憐君獨撐持;

欣欣花開日,戚戚別離時。

曲表無由達,蒙贈《詠菊辭》。

曉君心中苦,感我淚如絲。

海峽無情劍,斬斷兩心癡。

恨無跨鯨志,履浪酬相思。

風云廿年后,聞君得新知。

祈作梁鴻婦,莫為仲卿妻。

再作陶侃母,教子識唐虞。

銘心興故國,矢志報群黎。

初衷成追憶,毋須再區(qū)區(qū)。

盼君省桑梓,致酒敘東籬。

九、委婉:曲折婉轉(zhuǎn)。多采用比喻、象征、對比手法,或以景物烘托,或以環(huán)境渲染,或假托于想象,曲折巧妙地表情達意。如洪余水《明珠》:

魚目混何易,驪龍?zhí)讲怀!?/span>

欲明真寶物,須看夜來光。

十、綺麗:境界艷麗,文辭華美。如鐘維嘉《情場余痕十三》:

為有鐘情望好俅,相親尚禮正風流。

梁鴻品肅孟光配,司馬行端卓氏儔。

莫遣愛河翻恨浪,應教香閣絕離愁。

春風若為絲蘿結(jié),家室相宜到白頭。

十一、纖秾:細膩纖秀,色彩明麗,表現(xiàn)清麗適度,濃淡相宜的優(yōu)美境界。如劉乘龍《村夫生涯》:

梅雨涵煙潤物華,荷鋤起早出農(nóng)家。

蕭蕭潮汛盈春水,默默田園煥彩霞。

宿露營肥籬吊豆,餐風助長架藤瓜。

辛勤面土維生計,解悶知音酒與茶。

十二、濃郁:感情深遠,筆力凝重。如吳元翼《詠韓信》:

生適漂母糊其口,死遭呂后梟其首。

可憐絕世大英雄,死生不出婦人手。

十三、拙樸:具有樸素美。既不用華麗的文飾,也不靠新巧的手法,而是以樸素無華來表現(xiàn)獨特的意態(tài)、境界。如黃慰群《種瓜吟》:

負泥迭石牽籬笆,生計澹然學種瓜。

惱煞一天風雨惡,夜半打落半棚花。

十四、朦朧:隱約飄渺,寓意深婉。經(jīng)常采用象征、比喻、烘托、暗示、大幅跳躍等手法。表達感情時,似露非露、虛虛實實,婉曲深微,含蓄蘊籍,耐人尋味。如洪家榮《答友人》:

山崗驟起沒山峰,繚繞爭高借曉風。

莫道輕浮遮望眼,幾多厚重在其中。

還有高古、沖談、曠達、悲慨、雋永、平淡、清奇、勁健、超詣等。

△全書引用詩作除了唐、宋、清詩作者和魯迅、郭沫若、李汝倫、熊鑒外,其余都是當?shù)刈髡摺?/span>

三十四

古人寫詩有很多寶貴經(jīng)驗,其中在談到初學者的主觀修養(yǎng)時說:“眼不高,不能越眾;氣不充,不能作勢;膽不大,不能馳騁,心不死,不能入木。”就是說只有眼高,才有識力;只有氣充,才有氣魄;只有膽大,才能揮筆自如;只有心死,即凝視靜心,毫無雜念,進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才能刻劃入木,寫出壯麗的詩篇。古人又說,初學者胸中的爐錘,必須使主觀與客觀,我與物、意與事、高度地統(tǒng)一在詩詞形象之中,這樣寫出來的詩詞,才會在千秋萬代之中放射出無比的光輝。

清代著名詩人趙翼,有一首詩說: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未來的詩壇是屬于年青一代的!

原創(chuàng): 劉世勇

海豐縣詩詞學會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