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年僅十歲的彼得成為俄羅斯沙皇。由于彼得年幼,由他的姐姐索菲亞攝政。少年時的彼得住在莫斯科郊外,他酷愛軍事游戲,建立'少年軍',還時常與附近外國僑民來往,從他們那里學習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并深受西歐文化影響。 1689年率'少年軍'平息索菲亞策動的叛亂。之后他把國事交給母親、舅父等人處理,本人仍專心操練'少年軍'。1695年彼得率軍3萬軍隊遠征土耳其的亞速,因沒有艦隊配合而遭失敗。他汲取教訓,在頓河河畔建立造船廠,很快建立起一支小型江河艦隊。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支艦隊。1696年第二次遠征亞速,在艦隊配合下終于奪占亞速。 1697年彼得派龐大使團出訪西歐,學習西歐先進的科學技術。彼得自己也隨團出訪, 先后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國的倫敦等地學習造船和航海技術,并聘請大批科技人員到俄國工作。 1698年從西歐回國,當幾位大臣來問候遠途歸來的彼得大帝時,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們的胡子剪去,從而揭開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隨后,全面推行歐化改革:經(jīng)濟方面,鼓勵發(fā)展工場手工業(yè),振興國內(nèi)外貿(mào)易,鑿運河,開商埠,擴大出口,為俄國近代工業(yè)奠定了基礎;政治方面加強中央集權;在文化上,彼得大力引進西方的書籍和生活方式,下令全體臣民不得穿傳統(tǒng)的長袍和留大胡子;規(guī)定貴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齡必須上學,否則不得繼承爵位,并選派留學生去西歐學習。他還簡化了俄文字母,引進西方歷法,建立了俄國第一座圖書館、醫(yī)院、劇院、博物館、印刷所,還出版了第一份報紙,親自擔任主編;軍事方面,實行征兵制,統(tǒng)一編制,建立由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組成的正規(guī)陸軍,并擴建海軍艦隊。 1700年初北方戰(zhàn)爭爆發(fā)后,彼得8月對瑞典宣戰(zhàn)。但俄軍在納爾瓦初戰(zhàn)失敗,于是彼得進一步進行軍事改革,發(fā)展軍事工業(yè),以利再戰(zhàn)。 1701~1704年期間,率兵向波羅的海沿岸進攻,先后攻占了一些領土。并于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大興土木,建立新都圣彼得堡。 1708年初在瑞典國王查理十二率兵大舉進攻俄國,戰(zhàn)爭初期彼得指揮俄軍實施戰(zhàn)略性退卻,誘敵深入,堅壁清野,以小部隊不斷襲擾、消耗和疲憊瑞軍。10月親率俄軍殲滅瑞典軍隊9000余人。1709年7月在波爾塔瓦之戰(zhàn)中,又指揮俄軍殲滅瑞軍主力,扭轉了戰(zhàn)局。查理十二僅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 1714年8月親率俄國艦隊在漢科角海戰(zhàn)中擊敗瑞典艦隊,取得海軍建立以來首次勝利。 1721年9月與瑞典簽訂《尼斯塔特和約》,奪取大片土地,終于取得波羅的海出??凇?0月被樞密院封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1722~1723年發(fā)動侵略波斯的戰(zhàn)爭,奪取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區(qū);同時繼續(xù)向遠東擴張,侵占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晚年曾一度企圖率兵侵占中國長城以北地區(qū),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 彼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nèi)實行改革,對外進行擴張,使俄國從一個封閉、落后的內(nèi)陸國家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 1724年的一個秋日,彼得大帝在芬蘭灣看見一只在沙洲上擱淺的船,幾個士兵有被淹死的危險,他那特有的個性使他奮不顧身跳進冰水中去救他們。彼得因此受了風寒,入冬以后病情嚴重起來。但他仍堅持工作,派白令去堪察加探險的命令正是他在這個時候起草并頒布的(后來連接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之間的水域被命名為白令海峽)。 由于那時候的醫(yī)療水平十分有限,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病逝于圣彼得堡,享年52歲。他身后留下了從波羅的海到白令海峽,從北冰洋到里海的龐大帝國。 |
|
來自: Ztiger1980 > 《世界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