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教的觀念,人死后,其靈魂不會馬上離開人的身體,這時就要用一樣東西鎮(zhèn)住體內(nèi)的靈魂,而七粒米是鎮(zhèn)住體內(nèi)靈魂的一種方式。 《三國演義》 第一百零四回寫到:諸葛亮因魏延踏滅主燈,向北斗七星借壽不成,最終逝于五丈原。在臨死時,諸葛亮囑咐楊儀:“吾死之后,不可發(fā)喪??勺饕淮簖?,將吾尸坐于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nèi);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zhèn)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span> 諸葛亮為什么要在死后,讓部下給他含七粒米在口中呢?諸葛亮自己解釋說,這樣做則將星不墜,他的靈魂會起來鎮(zhèn)住天上的將星。這里諸葛亮實際上談到了死后的靈魂問題。 諸葛亮本來就是道教徒,因而對于靈魂的處理完全也是依照道教的傳統(tǒng)。天上的北斗七星,在道教文化里占有極為重要的核心地位,道家的傳統(tǒng)就是向北斗七星祈求延長壽命,古書中叫做“祈斗”。 因為北斗是由七顆星組成的,而在道家文化中,七是生與死的象征。晉代干寶《搜神記》卷三也記載:“南斗注生, 北斗注死。凡人授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薄都t樓夢》第一百零二回也記載:“過了些時,果然賈珍患病,竟不請醫(yī)調(diào)治,輕則到園化紙許愿,重則向星拜斗。 ”說的都是在民眾的信仰中,北斗對人的生命的重要性。諸葛亮要求死后在其口內(nèi)含米七粒,一方面是對道教北斗七星的崇拜,同時,“七”也是道教的靈魂周期數(shù)。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