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王朝,政治、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文學(xué)也是一個繁榮的時代,這其中,尤以唐詩更是我國文化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唐朝產(chǎn)生了精彩紛呈的唐詩,也產(chǎn)生了眾多的詩人,一些出色的詩人也獲得了獨有的尊稱,比如大詩人李白被后世尊為“詩仙”,杜甫則被后世尊為“詩圣”。 在唐朝當世,也有一位大詩人的名聲并不低于李白和杜甫,同樣的,他也被后世尊為“詩佛”,他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 ![]() 王維為什么會被尊稱為“詩佛”?王維又沒出家當和尚,怎么和“佛”沾邊呢? 先從王維的名字說起吧,我們都熟悉王維,但是估計大多數(shù)讀者都不知道王維的字吧,他的字是“摩詰”,王維的名和字都是母親崔氏給取的。 崔氏自幼信佛,十分虔誠,她看到剛剛出生的王維后,便覺得他是神佛賜予自己的一份禮物。 崔氏記得自己以前讀過一本經(jīng)書,叫做《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于是,崔氏便給孩子取名王維,字摩詰。名和字結(jié)合起來,便是經(jīng)書里那位法力高深、道行莫測的維摩詰居士。 崔氏希望自己深深敬仰的佛祖,能夠保佑好自己的孩子,并健康成長。 ![]() 就這樣,王維從一生下來,便和佛法結(jié)下了莫大的緣分,經(jīng)歷一花甲歲月的王維,最終被后人尊稱為“詩佛”。 王維是家里的長子,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讀書習(xí)字,從《論語》到《詩經(jīng)》到《楚辭》,王維都認真地學(xué)習(xí)著。 可惜的是,在王維12歲的時候,父親竟然溘然長逝。之后,母親崔氏獨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由于崔氏篤信佛教,因此,在王維幼小的心靈中,亦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王維從小懂事起,就已經(jīng)與佛結(jié)緣。 ![]() 王維長大后,因母親的虔誠,對他形成了巨大的影響,所以他結(jié)交的朋友中,有許多高僧。開元十七年(729年),王維甚至還在長安開化坊的大薦福寺里頂禮膜拜,成為寺廟里的道光禪師的弟子。 道光禪師是當時聞名天下的高僧,他不僅道行高深,亦是一位極有文學(xué)素養(yǎng)的詩僧,王維在這里與道光禪師既結(jié)了佛緣,又是文人與文人之間互相結(jié)緣。 王維在仕途是一直屬于半官半隱的狀態(tài),俸祿也足夠他生活,何況他妻子早逝,孩子也早夭,他也沒有為子孫后代而煩惱,所以他常常在林中靜坐,感受身側(cè)的鳥語花香,或者種植花草,或撫琴唱和,這樣的王維既有佛性,也成為了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 王維還曾給六祖慧能祖師撰寫了碑銘并序,銘文一開頭,便是劈面而來的高深佛理: 無有可舍,是達有源; 無可空住,是知空本; 離寂非動,乘化用常。 ![]() 其實,后人們喜歡給不同的大詩人加上一個獨有的尊稱,不是因為他們寫過多少首好詩,而是因為這種言簡意賅的簡稱,能夠?qū)⑺麄兏髯宰畲蟮奶攸c體現(xiàn)出來。 比如“詩仙”李白,一生放蕩不羈,不僅詩歌寫的浪漫無比,自己也是非常的崇道,甚至數(shù)次約上好友入山欲尋仙問道,“詩仙”是最適合李白的。 “詩圣”杜甫,少年老成,一生“窮年憂黎元”,所寫的詩歌也大多是關(guān)心民生疾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圣”的尊稱也是非常適合杜甫的。 而王維,一生與佛結(jié)緣,獨具佛理的他,被后人尊稱為“詩佛”也就順理成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