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的醫(yī)生和部分有經驗的寶媽解答了部分疑惑,但這類問題還是源源不斷的冒出來,所以小編決定“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來聊聊寶寶身上的小紅點:痱子、濕疹、蕁麻疹、幼兒急疹、嬰兒痤瘡、摩擦性苔蘚樣疹······這些小紅點的表現各有什么不同?要怎么護理與治療?各位寶爸寶媽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特邀專家:吳冬梅 主任醫(yī)師山西省中西醫(yī)兒童結合醫(yī)院兒科 一、熱疹(痱子) 特點:熱疹也就是常說的痱子,表現為細小凸起的紅疹,摸上去有顆粒感,多出現于嬰兒頸項、背部和胸前等部位。 成因:天氣熱的時候,出汗過多,汗液淤積在皮膚表面未蒸發(fā),角質層受浸泡而腫脹,汗腺導管變窄或受阻,汗液不能順暢排出,周圍組織受刺激,引起毛囊炎,就是痱子。 護理辦法:其實很簡單,保持溫度涼爽、皮膚干爽就行。 如果輕微的痱子,不需要做太多處理:只要讓寶寶離開悶熱環(huán)境,脫掉衣服或者穿寬松衣服,打開空調或電扇,溫度保持在22-26℃,在涼爽通風的環(huán)境里,寶寶的痱子2-3天就消退了。 如果痱子嚴重一點,要注意出汗后及時用清水進行擦拭,保持皮膚的干爽。 如果寶寶感到癢,在皮膚無破損時,可涂爐甘石洗劑止癢。 如果痱子破了,就不能用爐甘石洗劑了,可用干毛巾給孩子涼敷一下,每次幾分鐘,可以一天多敷幾次。建議外用百多邦軟膏涂抹患處,每天2·3次。 如果已發(fā)展成膿痱,或破潰出水,為防止進一步感染,建議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要提醒各位寶爸寶媽的是:爽身粉對痱子是沒有用的,美國兒科學會(AAP)等權威組織都不提倡嬰幼兒使用爽身粉,除了效果不佳,還可能有吸入、感染的風險! 二、嬰兒濕疹 特點:患了濕疹的寶寶皮膚會成片變紅或變干燥,有時候會形成一些細小的水泡,水泡穿破后便結成痂。 濕疹多出現在寶寶面頰、手肘、膝蓋和身軀等部位。兩歲后,則多出現在頸部和手腳的褶皺部位。大部分濕疹在五歲前出現,十五歲后消退,少部分會持續(xù)到成年。 原因:嬰兒濕疹是一種復雜且極易反復的疾病,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復發(fā),包括遺傳和環(huán)境等因素: ▼1.遺傳因素: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小兒更容易發(fā)生濕疹。 ▼2.環(huán)境因素:衣物纖維、粉塵、花粉、煙霧、螨蟲、汗液、尿液、空氣干燥、濕熱、不夠清潔等外部刺激,都有可能引起濕疹。 ▼3. 食物過敏因素:對奶粉或食物某些成分過敏會引起濕疹。注意:當媽媽吃了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而引起濕疹,所以需要寶媽忍住一些美食的誘惑哦。 寶寶患濕疹了怎么辦? ▼1、檢查食物 注意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現象,對于混合喂養(yǎng)或者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可通過停止目前飲食,觀察濕疹是否減輕。 ▼2、給寶寶保濕 濕疹并不是寶寶皮膚濕潤引起的,而是太干燥引起來的,因此寶寶患上濕疹,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濕工作,保持皮膚滋潤。 建議:寶寶洗浴后,皮膚無需完全干燥,可在皮膚微濕的時候使用保濕劑,增強寶寶皮膚的封閉性,修復皮膚屏障。 ▼3、用藥選擇 除非是控制中重度濕疹的急性發(fā)作(此時可以選用強一點的激素),盡可能選用弱激素類的藥膏; 激素類藥膏一般每日1~2次; 大面積使用時,不要超過身體面積的1/3; 用藥時間以5~7日為宜,連續(xù)使用不要超過2周; 如果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膏,每種藥膏之間涂抹的時間要間隔半小時以上。 ▼4、衣服選擇 衣被不可過厚過緊,避免汗液刺激; 衣服最好選用全棉織品,被褥最好也是棉質的; 不要讓毛衣、毛毯、化纖等接觸皮膚; 衣物、枕頭、被褥等也要經常更換,保持干爽。 ▼5、環(huán)境方面 保持室內濕度、溫度適宜,家里溫度過高或濕氣過重,都會讓寶寶覺得更癢,所以濕度最好保持在50%左右,溫度保持在22-25℃之間。 保持室內的通風并最大程度減少過敏源,以降低寶寶受刺激引起的過敏反應。 三、蕁麻疹 特點:蕁麻疹,俗稱“風團”或“風疙瘩”,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疾病。 由于各種過敏原的刺激,導致皮膚和黏膜的微小血管發(fā)生炎癥,表現為皮膚的水腫性的紅色斑塊,或蒼白色小“包包”,多出現在寶寶的面部、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瘙癢無比,持續(xù)數分鐘甚至數小時后,炎癥反應消退,皮疹自行消退,幾乎不留痕跡。 成因:多是因為遺傳因素,也可能由食物(堅果、雞蛋、牛奶、貝類等)、藥物、植物、冷水、蜜蜂或蚊蟲叮咬等引起。 防治和護理: ▼1、寶寶出現蕁麻疹之后,寶爸寶媽要找到引起蕁麻疹的原因,避免再次接觸可疑過敏物質,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藥品和食物。 ▼2、寶寶癢得厲害,可以外涂爐甘石洗劑,減緩瘙癢癥狀,也可以口服一些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干燥,預防繼發(fā)感染。洗澡用清水,水溫略高于體溫(37-38°C)即可,出疹期間不要用各種洗發(fā)和沐浴液。 ▼4、寶寶活動和居住的房間要保持通風、整潔、干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過敏的花卉,也不要噴灑殺蟲劑、清香劑等化學藥物,以免致敏。 ▼5、合理喂養(yǎng),清淡飲食,但要及時添加輔食,避免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忌食魚、蝦、蟹、羊肉、香菜等發(fā)物,以及辣椒、咖喱、蒜等辛辣刺激類調料。 ▼6、家長的化妝品、洗護用品等不能有強烈的刺激性味道。 ▼7、經常清洗被褥等床上用品,勤換洗衣服,不用堿性較大的洗衣液,并在戶外晾曬,進行紫外線消毒,不用樟腦球存放兒童衣物。 ▼9、補充微生態(tài)制劑,選擇含雙歧桿菌Bb-12和鼠李糖桿菌LGG的合劑為佳,最少12周,建議連續(xù)服用半年,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過敏。補充維生素AD、鐵、鋅,也可提高抵抗力。 四、幼兒急疹(嬰兒玫瑰疹) 特點: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fā)熱出疹性疾病,寶寶在連續(xù)發(fā)熱3~5天的高熱后,熱度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直徑2~5毫米不等,一壓就會褪色,通常先發(fā)生于面頸部及軀干,以后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 成因: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是最常見的病毒。其他病毒包括人類皰疹病毒7型(HHV-7)、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型、柯薩奇病毒B型和埃可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1型。 護理方式: 幼兒急疹是一種良性、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重。 給寶寶補充適量水分和營養(yǎng),注意居室內要安靜、舒適,空氣要新鮮、流通,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以免內熱難消。 避免用堿性皂劑擦洗皮疹,不要讓患兒搔抓皮疹,以免抓破皮膚造成感染。 當發(fā)熱讓寶寶感到不適時,可只用退熱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降低寶寶的體溫。皮疹無需治療即可消退。 五、摩擦性苔蘚樣疹(沙土皮炎) 特點:摩擦性苔蘚樣疹是學齡前兒童在夏秋季節(jié)常見的皮膚病,顏色為正常皮色、灰白色或淡紅色,形狀為圓形、扁平或丘狀隆起的丘疹,大小從針頭到米粒不等,數目較多,呈輕度苔癬樣變,有時表面覆有細微糠秕狀鱗屑。 摩擦性苔蘚樣疹開始出現在手背、前臂、指背等,然后逐漸向其它部位擴散,如前臂、肘、膝、上臂、大腿或軀干等部位。 成因:尚未確定原因,可能與某些物品接觸或摩擦有關,如玩弄泥沙、毛茸茸玩具、在地毯或毛毯上爬行等;也有說法認為除機械性刺激外,還可能與日曬、病毒感染有關。 預防與治療辦法: 本病具有自限性,不用治療4~8周可自愈。以下辦法可縮短病程,讓寶寶好得更快: ▼1、避免接觸外界不良刺激,如黃沙、肥皂等,避免手鐲和毛糙的袖口刺激。注意一定避免反復繞抓引起皮膚破損,以致經久不愈。 ▼2、一般采用爐甘石洗劑外搽,藥物治療可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氟輕松、艾洛松、尤卓爾、派瑞松等。 ▼3、對于皮損泛發(fā),瘙癢嚴重的寶寶,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寶寶常用的有撲爾敏、開瑞坦糖漿等,劑量參照說明書,按公斤體重算即可。 ▼4、如皮損較重需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六、嬰兒痤瘡 (脂溢性皮炎) 特點:出生后很快起?。ㄋ?天內)2-3周內高峰后逐漸減輕,男寶寶居多。主要發(fā)生在面頰、額及頦部,有典型的痤瘡樣皮疹,包括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等。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年自發(fā)消退,但也可能會持續(xù)1-3年,而且有形成瘢痕的風險。 成因:由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增生所致:小寶寶在未出生前從母體內獲得雄性激素過多,出生后就會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過多分泌的皮脂堵塞毛囊口,引起毛囊上皮角化,栓塞毛囊導管再加上脂肪酸和毛囊內細菌的作用,就使嬰兒出現皮膚炎癥。 治療方式: 輕度無需處理,注意加強皮膚護理,適當洗澡,保持清潔。 中度痤瘡:可外用2.5%過氧化苯甲酰、抗生素(如夫西地酸,復方多粘菌素B)點涂在寶寶的患處,注意在面部使用前或大面積使用前,建議先在肘窩涂抹藥物查看局部反應情況。 另外,粉刺和皮膚毛孔堵塞關系密切,避免過度保濕,過多的保濕霜堵塞毛孔誘發(fā)和加重粉刺 。特別提醒家長,千萬不要擠壓,容易誘發(fā)感染,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敗血癥等嚴重后果,也還可能使瘢痕更嚴重。 嚴重而持久的痤瘡:可能需要評估雄激素過多及潛在原因,例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性腺腫瘤、腎上腺腫瘤或性早熟等。部分嬰兒痤瘡病例在青春期有可能會出現重度痤瘡 。 嬰兒痤瘡遺留的痘印自己會消退,淺表痘坑因為嬰兒修復能力強,可能長大后不明顯,如果長大后仍有明顯痘坑的話,青春期結束,請??漆t(yī)生考慮是否修復。 七、水 痘 特點:多出現在一歲以上的寶寶,開始是小紅疙瘩(斑疹和紅疹),讓寶寶瘙癢難耐。很快變成透明水泡,基部是粉色,最后變成褐色結痂??赡艹霈F在頭皮、面部、軀干,或者遍布全身。數量不定,可能是幾百個,也可能只長幾個,多伴有低燒。 護理: ▼1、隔離寶寶:對可疑或確診為水痘的寶寶應進行隔離。其中上學或入托的寶寶,一般可在家中隔離,家中如有其他未患過的水痘的寶寶,應另外選擇住處或不與患者同住一房間。隔離應持續(xù)到全部皰疹干燥結痂時為止。 ▼2、避免用手抓破皰疹:特別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皰疹,以免皰疹被抓破化膿感染,如果病變損傷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fā)生,要把寶寶指甲剪短,保持雙手清潔。 ▼3、止癢:衣被不宜過多過厚過緊,太熱了出汗更多加重皮膚瘙癢。清潔皮膚后,在長水痘的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涂抹。 ▼4、注意消毒與清潔:對接觸水痘皰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據情況分別采取洗、曬、燙、煮、燒等進行消毒,且不要與健康人共用。同時還要勤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 ▼5、注意病情變化:如出疹后持續(xù)高熱不退、咳喘、嘔吐、頭痛、煩躁不安、嗜睡、驚厥時,應及時送到醫(yī)院。 ▼6、定時開窗:空氣流通也有殺滅空氣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間通風時要注意防止患者受涼,房間盡可能讓陽光照射。 ▼7、物理降溫:水痘如有發(fā)燒情形,最好是以冰枕、冷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降溫法。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類的藥物來退燒,以免發(fā)生可怕的并發(fā)癥。 ▼8、飲食:水痘患者應多喝水并供給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 提醒:最后提醒每一位寶爸寶媽,不管寶寶身上出現了什么小紅點,都得注意不要去亂撓亂抓,還要把寶寶的指甲剪短,防止寶寶繼發(fā)細菌感染加重病情。如果寶寶情況復雜,出現兩種或以上皮疹同時,寶爸寶媽無法自行判斷,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不要自行用藥,用錯了可就麻煩了,記得及時就醫(yī),找醫(yī)生判斷哦! |
|
來自: 君子好進 > 《醫(y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