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 乙丑(1925年)作 墨荷 《墨荷圖》乃吳昌碩極晚期精品,系為其弟子王個簃所作。 王個簃(1897-1988)乃吳昌碩接納之關(guān)門弟子中最著名者。江蘇海門人,原名王能賢,后易名王賢,字啟之。個簃以號行。1925年曾被吳昌碩聘為其孫吳長鄴家庭教師,居吳家,能與吳朝夕相處。雖兩年后吳昌碩中風去世,但作為吳昌碩最后幾年中最親近的年輕人之一,王賢在詩、書、畫、印均頗得吳氏真?zhèn)?,為吳門弟子中翹楚。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第一副院長。 王個簃雖于吳昌碩門下未久,但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吳昌碩畫贈王個簃作品頗多,本件墨荷為其中佳品。從題識看,作于1925年,正乃王個簃拜入?yún)遣T門下之年,此畫紀錄師生情緣,具特別意義。 畫面雙題兩詩,先題乃“避炎曾坐芰荷鄉(xiāng)”七絕,就荷花荷葉即興生發(fā),回憶早年水鄉(xiāng)生活,情趣盎然,亦似表明此畫此詩作于夏天,自署款“安吉昊昌碩年八十有二”。畫上另首“荷花荷葉墨汁涂”七言,應(yīng)是題寫前詩及款識后,興猶未盡,加寫者。此詩體現(xiàn)吳昌碩重要藝術(shù)思想:“天池雪個呼不起,誰真好手誰野狐?”明確表示繼承天池、雪個衣缽,更表露超越他們之雄心,希望自己在藝術(shù)上更勇于創(chuàng)新,超越前人,不畏被視為“野狐禪”。此畫全用水墨畫成,畫與詩帶有課徒性質(zhì)。 此圖體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前對全局把握成竹在胸。右下角大筆潑墨繪層層荷葉,數(shù)莖荷花挺立直達畫面天庭。左側(cè)自畫面頂端直書而下四行題詩,與之平衡。 荷花、蘆花俯仰顧盼,蘆花以懸筆中鋒點出。與左下角仰畫一荷呼應(yīng),構(gòu)圖飽滿而空靈,均衡中富于變化。全圖純以篆籀筆法為之,蒼勁渾厚。荷花、蘆花又以狂草筆意,氣勢豪縱,恣意揮灑,水墨淋漓。款識中鋒行草,一氣呵成,相互映照,使全畫如書如畫,相得益彰。加以三方朱印,醒目提神,乃為金石派集詩、書、畫、印一體之典范作品。 |
|
來自: 伯樂書香小屋 > 《伯樂美術(shù)館》